APP下载

高校竞技体育“马太效应”现象研究

2014-03-21

体育科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运动队高水平

邹 婷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马太效应”源于宗教故事,最初由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针对科学共同体在经费和科学荣誉分配时出现的现象而提出来的。[1]它是人类社会自生自发的,以“损不足、奉有余”为基本原则的、以正反馈方式运行的一种普遍的资源利益调节机制。[2]易产生“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高校自1987年国家首次试点试招高水平运动员以来已经历几十年的发展阶段,通过中间多次的调整和扩充,开展竞技体育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到2010年已经有234所高校具有招生资格,占到719所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但由于政策条件等差异造成了各自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在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马太效应”现象。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最终会对高校竞技体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从正反两面对其进行辩证的认识和反思,从中发现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进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良性建设和发展。

1 高校竞技体育“马太效应”现象

1.1 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地域分布出现“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要获得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权,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必须经过多层严格的筛查和考核,其软硬件条件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从拥有高水平运动队高校的地域分布可以发现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存在“马太效应”,有的地区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

排在首位的当属北京地区,《北京:2010年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中表明2010年北京共有24所高校(还没有包括两所体育院校)具有高水平运动员招收资格,开展了田径、射击、游泳、赛艇、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牌、武术、定向、跆拳道、攀岩、棒球、垒球、橄榄球等运动项目。[3]其中清华大学是首批获得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之一,到现在开设了8个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项目,北京大学目前是9个。经济强省江苏“在2005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全国235所普通高校具有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资格,其中江苏省有17所高校,被批准的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4]紧邻江苏的山东省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6年教育部、体育总局批准其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只有14所,到2010年为16所。[5]山东省的本科院校共48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占总数的比例在2010年后达到其所有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市共有15所具有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高校,共建立了17个项目的运动队,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击剑、手球、乒乓球等。[6]辽宁省拥有普通高校83所,有12所高校可以开展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和培养工作,有10所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且高校数量较多的沈阳和大连两地。[7]陕西作为教育大省到2005年有14所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是首批53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开展的项目有田径、篮球、足球、排球。[8]

“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本科)179所,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的学校47所,占比例26.3 %;贵州省普通高校(本科)17所,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的学校1所,占比例0.06 %。”[9]贵州省能够招收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数量远远落后与上述几个经济或教育发达地区。

1.2 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层次出现“马太效应”现象

我国高校根据其综合实力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分成了不同的层次,有“985”、“211”、部委重点建设高校,还有省市属高校。“截至2010年4月20日,全国共计普通高校2 031所,其中本科792所,专科1 239所(不含军事院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本科)234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11.52 %,占本科院校总数的29.55 %,其中,21l工程高校有95所,占总数(115所)的82.6l %;985工程有43所,占总数(44所)的97.73 %。根据高校的主管单位,部委所属高校为77所,占总数(108所)的71.3 %;省属高校为157所,占总数(1 923所)的8.16 %。”[10]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重点院校是开展竞技体育的主体,一般院校只是起到点缀陪衬作用。

1.3 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运动成绩出现“马太效应”现象

田径运动项目在我国高校开展较为普及。以第11、1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成绩为例,其中位列甲组奖牌总数前10位的高校分别见表1、表2,从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发现这两届前10名的高校重复率较高,其中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两届都是奖牌前10位之内。他们多是国家重点高校,有的是“985”、“211”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所处的地域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区,其中多数所在地域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第1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进入前8的高校所在省份的大学共有155所,但如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青海、宁夏等省份虽然有高水平田径招生资格但没有一名运动员进入前8,有男运动员进入前8的大学有65所,北京市占据榜首有11所大学进入前8,其次是江苏省有5所。有女运动员进前8的大学有48所,北京再居榜首,陕西有5所高校居第二。[11]

2 高校竞技体育“马太效应”辨析

2.1 积极作用

目前在我国现实情况下,不可能对所有的高校提供同样的资金和政策,各高校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也不相同。国外高校在这方面有成功经验,但国内高校和其相比无论是在体制上还是管理方式上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不能完全照搬国外,那高校竞技体育应当如何发展呢?可以通过这些高校的尝试性发展,为高校体育发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高校竞技体育发展道路。积极的正面作用如下:

第一,改革先锋作用。中国是一个处在不断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国家,高等院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此。竞技体育进入高等院校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直是个焦点问题。好像中国搞特区建设一样,可以在有意愿和条件较好的高校进行授权,鼓励和允许它们发展竞技体育,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相对来说师资配备、硬件设施、学习环境的投入要大于其他院校,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开展高水平运动较好的高校多为经济发达的重点高校,它们无论在师资水平还是资金方面都是其他高校无法相比的,因此相对来说它们抗风险和抗压的能力就较强一些,可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合格的全面人才。

表1 第1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组奖牌前10名统计表

表2 第1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组奖牌前10名统计表

第二,榜样引领作用。“棘轮效应”是指一旦获得荣誉、声望和地位,获得者就很难再回到原点,这些将伴随他一生,同时也成为了他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前进的压力和动力,是他向上发展的新平台。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拥有良好传统的高水平运动队、培养出优秀学生运动员的教练员、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学生运动员,在他们身上这种效应就会产生作用,这促使他们要不断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这同时也促使其他以前成绩比他们差的学校、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以他们为榜样、为目标去努力训练以期超越,无形中起到榜样和引领的作用。总体上提高了高校竞技体育的运动水平,使高校竞技体育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

第三,优势累积作用。在先前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有利于竞技体育获得所在高校在财力和物力以及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持,为所在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广阔空间;有利于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对整个队伍这种无形的教育,使得整个运动队始终处于一种自信的状态并保持高昂的斗志;有利于教练员队伍的优化和稳定,通过成绩的优劣来考察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水平,最终带队成绩差的自然会退出教练员队伍,优秀的则得以保留下来,使教练员班子处于动态的向上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发展潜力和天赋的运动员加入,好成绩的取得不是单靠运动员自身就可以获得的,更要靠教练员训练水平、执教能力、训练条件等软硬件设施,潜在的优秀运动苗子看重的正是这些,而这一切已经在先前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运动前辈身上得到了验证。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优势的累积,使得各种资源更容易获得,优秀运动人才更容易集中,最终就形成了强大的不可抗拒的绝对优势。

2.2 消极作用

高校发展竞技体育产生“马太效应”除了具有积极作用外,如果处理不当还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第一,不利于我国体育的整体发展。高校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高水平运动队,他们为职业体育和国家体育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人才,其中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不但是学校的明星,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明星,如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林书豪。

第二,不利于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以CUBA发展为例,作为一项在高校体育开展比较好的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如果每年只有那么几所高校参与其中,其他高校只是做看客,试想一下它在高校的发展最终能走到哪一步,最后只能是几家大学的自娱自乐,这一赛事也将走入死胡同。

第三,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水平运动员是代表所在高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他所获得的成绩就是所代表高校的成绩,因此这就牵涉到比赛的成绩排名次序问题,两相比较排名靠前的高校会得到大家更多的认可和褒奖。成绩落败的高校在名誉上和士气上多少会受到影响,很难为自身校园文化贡献永争高峰、奋发向上的竞技体育文化氛围。

第四,不利于低水平运动员的发展。竞技体育是以取胜为终极目标的,就是要分出个输赢。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运动员可以获得好的资源,可以继续学习深造读硕士、博士,甚至可以进入职业体育领域获取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回报。但这些无形中抢占了低水平运动员的资源,对低水平运动员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高校开展竞技体育是教育与体育结合的产物,应是双赢的结局,它既为高校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天地,也为竞技体育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出现的“马太效应”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对高校本身声誉等方面有副面影响,也对竞技体育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马太效应”的现象要采取辩证的认识,发扬其积极性克服其消极性,促使高校竞技体育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发展和前进,最终为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默顿.论理论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楼慧心.和谐社会与“马太效应”[J].中国行政管理,2006(2):100-104.

[3]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2010年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EB/OL].(2010-01-29)[2013-10-12].http://gaokao.chsi.com.cn/gkxx/ss/201001/20100129/62926195.html.

[4]储志东,胡莉萍.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4):103-109.

[5]黄贞奎,李岩.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的状况及发展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1):59-62.

[6]张冬.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 2010(6):74-76.

[7]张立双.辽宁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65-67.

[8]聂锴.陕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175-180.

[9]余兵,齐艳,江涛.贵州高校申报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13(4) :71-73.

[10]王家力.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9):98-101.

[11]向军.中国大学生田径竞技实力分析与现状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3):91-96.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运动队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马太效应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