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血栓通注射液对脑出血血肿吸收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2014-03-21毕小丽胡建芳
毕小丽 胡建芳
(广东省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10800)
小剂量血栓通注射液对脑出血血肿吸收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毕小丽 胡建芳
(广东省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10800)
目的 探讨小剂量血栓通注射液对脑出血血肿吸收的促进作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对照组仅用常规的西医治疗,2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患者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病情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病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血肿的吸收,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脑出血;小剂量血栓通注射液;血肿吸收;临床预后
脑出血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目前,该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是当前治疗脑出血的目标和难点。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外科手术等对症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有限。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历史悠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特点和优势。本研究即采用小剂量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5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6例,脑出血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44例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35~80岁,平均(63.5±10.7)岁;出血部位,基底节31例、丘脑8例、脑叶5例。对照组42例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7~79岁,平均(62.3±9.6)岁;出血部位,基底节28例、丘脑9例、脑叶5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出血部位、血肿部位、病情轻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②因头颅CT检查对于后循环部位出血显示不清,出血量不易判断,故只纳入出血部位在基底节、脑叶或丘脑者,排除小脑、脑干出血者;③发病<7 d;④年龄35~80岁;⑤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脑卒中患者;②有精神病或智能障碍等无法配合评价者;③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且遗留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300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不使用活血化淤类中药制剂。两组均不使用神经营养剂,如依达拉奉、神经节苷酯等。
1.4.2 评价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 d内入院,并进行首次头颅CT检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2周后复查患者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并进行NIHS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据头颅CT影像,并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体积,计算方法如下:血肿量(mL)=π/6×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血肿厚度(cm)。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吸收情况。NIHSS评分≤7分为轻型,7<NIHSS评分≤22分为中型,NIHSS评分>22分为重型。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血肿体积比较 见表1。由表1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首次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比较 (mL)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小剂量血栓通注射液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治疗2周后的短期临床预后。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离经之血便是淤”,脑出血之血肿即属离经之血。脑出血为血溢脉道之外,淤于髓窍,出现淤血在脑,其出血量越大,血淤的程度越重,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不安,淤阻脉络不去则血溢于脉外而继发再出血,故淤血既是出血的病理产物,又是继续出血的病因。故本研究应用活血止血之三七制剂(血栓通注射液)来早期干预脑出血,以期能够促进脑出血的血肿吸收,并改善临床预后。
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有合并症等。对于血肿吸收的快慢,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与血肿大小、年龄及部位等有关[2],但是李震中[3]认为,血肿吸收是一个自然过程,与血肿体积密切相关,而与脱水剂、止血剂、年龄等关系不大。从临床治疗来看,应用一些药物可能会促进血肿的吸收。例如张嘉锋等[4]研究显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促进血肿的吸收;李忠楚、黄小萍等[5-6]的观察结果也表明,丹参能明显促进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脑出血后,血肿灶周围组织损伤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因素,如何减轻出血灶周围组织损伤是目前治疗需要解决的难点。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通过神经影像学的手段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均发现,血肿灶周围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低灌注状态或继发性脑缺血状况[7]。依据这一发现,我们在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应用小剂量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血管痉挛,使血肿灶周围组织缺血区血流量增加,从而延缓或阻断血肿灶周围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综上,本研究表明,小剂量血栓通注射液对于脑出血血肿确有促进吸收的作用,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应用。
[1] 陈海棠.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2] 濮月华,柴锡庆,赵性泉,等.自发性脑出血的预后评价[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0):751-755.
[3] 李震中,母成贤,毛俊雄,等.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速度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2,9(1):15-16.
[4] 张嘉锋,乔晋,朱梅君,等.早期应用疏血通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1086-1087.
[5] 李忠楚.丹参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速度影响的探讨[J].中原医刊,2001,28(11):43-44.
[6] 黄小萍,陆耀军.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85-3086.
[7] 宋国红,王登芹,闫中瑞.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5):75-77.
1672-7185(2014)11-005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1.031
2014-04-09)
R74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