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片段谈读写同步教学

2014-03-21李胜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捕鸟百草园

李胜建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方面。随文而读,随读而写,是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方式。“读写相结合,亦即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独立承担的任务的同时,心中要想着怎样以课文为范例教学生写;学生学课文时,同样要想着怎样学别人写作的经验与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也就是说,要将写作能力的培养贯穿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与写作的习惯,不断提高读写能力。”基于此,读写教学可以同步运作,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下面我结合两个案例,谈一点读写同步教学的体会。

【案例一】

一、教学设想

阅读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理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的作用,领悟材料与运用句式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而模仿写作,学会应用。

二、教学环节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你认为这些内容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

3.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练习模仿写作。

5.习作点评。

三、教学实效(学生习作)

不必说碧绿的青草,粉红的桃花,挺拔的桑树,高大的枫树;也不必说肥胖的蜜蜂在花瓣上歌唱,轻捷的蝴蝶在枝头上舞蹈,漂亮的小鸟儿受了飞机的惊吓直窜上云霄里去了。单是亭亭玉立的小凉亭就有无限趣味。蚂蚁在忙碌地搬家,蜘蛛在织着网,阳光把一张张网照成了五颜六色的,就好似为大树们披上了薄薄的纱衣。

——初一(2)班汤雅婷《校园一角》

不必说嫩绿的草坪,绵延的小路,各色的野花,高大的樟树;也不必说西瓜虫在草叶间爬来爬去,美丽的彩蝶在花儿间穿梭,不知名的鸟儿在远处的某棵树上放歌。单是周围的不大的小亭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风儿轻抚,柳树在这里梳理长发,小叶黄杨在这里跳舞。俯下身静观树底,有时会看到蚯蚓,还有蚂蚁,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接一个走着一样的“线”,这条黑黑的线一直绵延到好远的地方。它们在干嘛呢?也许在搬家,也许在觅食,现在都无从可知了。

——初一(2)班吴玥《校园一角》

四、教学分析

这是一节读写结合的课,一节有教学实效的学习写作的课。从教学设想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再到学生习作的展示,其核心是抓住了读写结合点,让学生有的放矢。“你认为这些内容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作用,在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筛选出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重点描写的是哪部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有没有一个显著的标志。这个问题,显然是让学生找到并明白“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的作用。面对这么多观察到的东西,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哪个重点详细写,哪个略写,如何分配。这个句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个句式,读懂这个句式在描写内容、抒发情感、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其实,从学生习作看,这堂课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够从校园一角中观察到这么多的景物和动物,而且能够叙写得如此细致入微,情真意切,关键是应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正是这个句式,实现了阅读到写作的过渡,实现了学习到应用的迁移,让学生从阅读这一头很自然地到了写作这一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践是需要抓手的,这堂课的抓手就是这个句式,就是这个读写结合点。

其次,教师抓住了随读而写的即时性,即读写同步。阅读吸收了这个范文的精髓,或者体悟到了写作的启迪,那么,如何反馈?自然是当堂写作,有效迁移。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技能是可以相互迁移的。俗话说趁热打铁,顺藤摸瓜,就是这个意思。如果阅读和写作不能同步,那么,阅读对写作的意义就无法实现,阅读便成为单纯吸收文字中所负载信息的活动。就像这堂课,教师如果不马上布置这个训练,学生很容易会忘记,乃至上课懂得下课做不得,甚至一无所获。所以,读写结合有效的另一个关键点是读后要马上写,必须及时。不能只读不练,造成读与写的脱节,丧失阅读对于写作的指导、启发作用;也不能只练不读,使写作由于缺乏充分的阅读积累而处于一种没有根基的盲目状态。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性,是吸收和表达这个大环节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案例二】

一、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理解通过材料表现中心主题的方式,感悟材料与中心的一致性,进而学会仿写的技能。

二、教学实录

师:文章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说是哪一句?

生1:百草园,那时是我的乐园。

师:真快,一下子找到了。我们同学很善于寻找信息。好,把这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那么,我们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文章哪些内容是表现“我的乐园”的?

(同学们紧张地阅读,思考)

生2: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百草园的风光优美,让人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师:流连忘返,很喜欢在那里玩。

生3:还有就是长妈妈说的美女蛇的故事,让人很害怕。

师:害怕?害怕还是我的乐园?

生4:因为这个地方害怕,让人记忆深刻。

生5:那是小时候害怕,现在长大了,不害怕了,但是回忆起来还是比较喜欢的。小时候有一种神秘感。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多好啊,小时候害怕,充满神秘感,现在想想依然是高兴的事情。

生6:还有在百草园冬天捕鸟的事情,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

生6:我从捕鸟的动作中,“扫” “露”“支”“撒”“牵”“拉”,写出了“我”在冬天雪地里捕鸟的小心谨慎和耐心等待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乐趣。

师:是啊,这位同学从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了“我”捕鸟的乐趣,而且结合相关词语,非常棒。也就是说,“我”从百草园优美的自然环境、神秘的美女蛇传说和自己亲身参与的捕鸟三项内容中,感受到了小时候百草园的乐趣,觉得它是我的乐园。

师: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怎样的写作启迪呢?

(小组讨论)

生7:我们写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安排内容。

生8:围绕一个主题写作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三个不同角度,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还可以插入一段与此有关的故事。

师:同学们的体会很到位。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方法,即如何选择内容和安排结构。这里为了表达“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一主题,作者首先描写了百草园的自然环境,接着插叙了一段有关百草园的神秘传说,最后写自己亲身参与的一段捕鸟经历,从环境到传说再到亲身实践,从三个不同角度组织了文章的材料,使得主题突出、真实。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思路。接下来,同学们开始尝试学以致用,要求从三个不同角度构思,表达一个主题。

(同学们开始写作)

三、教学分析

这堂课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材料与中心主题的一致性,进而学习模仿。因此,其教学立意很鲜明,即读是为了写,读写结合。“文章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到“文章哪些内容是表现‘我的乐园的?”再到“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怎样的写作启迪呢?”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在表现着一个“写”字——写什么、怎么写、可不可以这样写。显然,教师是要求学生从写作的视角开展阅读,寻找写作的因素,从阅读中习得写作的灵感,积累写作的知识。因此,整个教学实录,彰显了一种随文而读,随读而写的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师突出了三个不同角度的材料表现同一主题的方法,拓宽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视野。如果教学中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很可能只是了解有三个材料,仅仅是积累了三个材料而已,而不知道这三个材料之间的关系。即一个是客观的自然环境,让人乐不思蜀;一个是美女蛇的传说,让人想起而心惊肉跳;一个是亲身的体验——捕鸟,惊心动魄,回味无穷。三个材料三个角度,景物、故事、游戏,或者说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这样,学生很清楚自己的阅读所得,自然能够学以致用。可见,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 才有理解性的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吸收怎么样,显然与教师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有着重大关系;而这个阅读内容的选择,更与学生的倾吐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直接决定了倾吐得怎么样,倾吐的效果如何。所以,读写结合,既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要有这种意识,贯穿语文教学;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要找到读写的结合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同时,要趁热打铁,边学边用,熟能生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人物塑造、构思谋篇、表达方式、表现手段等方法,促使学生的写作不仅能成为“有米之炊”,而且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参考资料:

1.钟汝达《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为面临考试改革的语文读写教学进言》,《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11期。

2.杨泉良《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互动原理及教学策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3.刘正涛《谈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互利双赢》,《才智》2010年第24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猜你喜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捕鸟百草园
男子捕鸟近千只,竟用来涮火锅
学校里的“百草园”
捕鸟网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谈语文趣味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方法分析
贵阳市笼养鸟驱动因素的研究
“围网捕鸟”缘何屡禁不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寻鲁迅生活轨迹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