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视角下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2014-03-21黄兴奎

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一流教学管理

黄兴奎

[摘 要] 为提高地方院校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分析重点大学与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五个一流”标准的内涵差异,提出建设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对策,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供地方院校的同行教学时参考。

[关键词]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57-04

0 引言

我国本科高校按隶属对象不同,分为部委属和省属两大类别,省属高校又分为省属国家“211”重点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地方性直属高校三类,本文“地方院校”指省属高校中的地方性直属本科高校,这些院校大多采取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多数建校时间短或由专科升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源质量降低,教学资源日趋紧张,高等院校的教学压力逐渐加大,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发布,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的热潮。量子力学精品课程也同其他课程一样,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潮,截至2013年9月,共有四校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分别是兰州大学(2004年)、复旦大学(2004年)、清华大学(2007年)、北京大学(2008年);两校建成湖北省精品课程,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和湖北大学(2003年);两校建成湖北省地方院校校级精品课程,分别是黄冈师范学院(2007年)、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可见,量子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全部由985重点大学建设,湖北省精品课程也由211重点大学和省属重点大学建设,地方院校只有两校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只占湖北省27所地方院校的7.4%,大多数地方院校并未开展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这与量子力学课程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也是现代工业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量子力学又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课程,远离日常经验,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地方院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术资源匮乏,生源素质不理想,教学与科研脱节,导致这些院校的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大多处于有心无力、举步维艰的状态。

地方院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90%左右,担负着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千百万专门人才的重任。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塔基,塔基不稳,必然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令人惋惜的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太少,难以指导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1 地方院校视角下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的内涵

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是“五个一流”,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大多围绕“五个一流”展开,但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分层次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的标准。每个学校都是在自己的层次上、自己的类型上来办出最高水平的课程,各个学校是不一样的,精品课定位不一样,寻找精品课群体也不一样[1]。地方高校应从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规格和生源情况来考虑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地方院校视角来理解“五个一流”,扬长避短,不盲目攀比,也不妄自菲薄。

1.1 一流教师队伍

地方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教师的学历、职称、学术水平和重点大学相比有较大差距,教学任务重,技术应用能力不强。重点大学承担培养拔尖人才的任务,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地方院校承担培养千百万专门人才,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对教师的学术水平要求不是太高,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地方院校教师不宜与重点大学的教师比学术水平,但要关注学科前沿,尽快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最新技术,提高重点大学教师并不擅长的技术应用能力,体现地方院校“双师”型师资的鲜明特色。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师队伍,就是要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2 一流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别于重点大学,教学内容的核心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求教学内容的高度完整性,适当降低内容的深度和应用数学解题的难度,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满足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及其技术应用的强烈愿望。前沿知识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学内容可以理解为,量子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学科有效知识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前沿知识及其技术应用的有机整合。有效知识,就是今后能对在该领域继续学习、继续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学习新的知识发挥作用的、最关键、最基础性的东西[1]。

1.3 一流教学方法

重点大学普遍重视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基于量子力学学科特点和地方院校学生水平,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要慎重使用,如果准备不充分,极有可能出现学生讨论时言之无物和研究时无从着手的难堪局面,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一要内容难度适宜,二要前期准备充分,三要教师循循善诱。量子力学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自学困难较大,因此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要求较高。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都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研究而研究,应以实际教学效果来评价教学方法的优劣。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学方法,即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结合课程内容适当采取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手段有机结合,集多种方法与手段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

1.4 一流教材

量子力学教材的选用,国内一般主要选用曾谨言版(重点大学)和周世勋版(地方院校),另有苏汝铿版、张永德版、钱伯初版、关洪版等多种教材,也有多种国外优秀教材。鉴于量子力学的某些基本问题至今仍有争议,甚至国内权威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仍受质疑,地方院校不宜盲目自编教材,避免对某些问题的不当阐述误导学生,宜选用国内经典的简明教材,辅以优秀教材作为参考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立体化、一体化教材建设,补充量子力学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更好地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材,即在选用国内经典简明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国内外优秀教材作参考书,着力打造包括电子教案、PPT、习题答案、试题库、仿真实验、网络课堂等资源在内的立体化、一体化教材。

1.5 一流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为其提供制度保证。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规范的管理机制,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条件。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既包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学习成绩的评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还包括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教学保证条件的建设等[2]。

地方院校作为教学型大学,科研上处于劣势,教学管理上更应加强,应将一流教学管理作为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重要特色来建设。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学管理,即建立健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编、备、教、辅、改、考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以及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课程评价等教学质量保障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并切实做好教学质量监控,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地方院校视角下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的对策

2.1 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的师资队伍

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客观上要求教师应具有教师和工程师(或技能师)的双重身份。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除引进高层次人才、抓好现有教师的转型提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教研和科研等常规措施之外,尤其要重视师资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切实提高教师的技术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转化能力。加强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

2.2 精选课程有效知识构建学科基础,实现理论 与应用、基础与前沿的完美结合

夯实基础、关注前沿、了解应用、激发兴趣是一流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注意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相联系,找准最佳结合点,融入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量子力学的有效知识包括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量子力学的五大公设、定态问题求解、表象变换理论、微扰理论、电子自旋等,有效知识构成课程的核心知识;学科前沿知识、量子力学在现代科技和其它学科中的应用等内容构成课程的补充知识;散射等相对困难的内容构成课程的外围知识。核心知识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熟练掌握;补充知识具有时代性,要求学生了解而不求掌握;外围知识具有可选性,建议有能力的学生选学。核心知识和补充知识属于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外围知识属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面向部分学生。教学内容的分类既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层次化,又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应用、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

2.3 构建教学理念先进、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教 学方法体系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单一教学方式为多样化教学方式构成的有机体系,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或学教并重,变传统课堂教学为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基于量子力学的抽象性,讲授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采取课内、课外、网络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互动,结合适当的内容开展讨论和研究。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量子力学相关实验的解释、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各种理解、一维定态问题的求解方法等;也可讨论量子力学的某些新进展和新的技术应用,要求学生就“量子纠缠”、“EPR佯谬”、“量子计算机原理”等内容展开调研,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将讨论和初步的研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也可建议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密度矩阵表示量子态”、“路径积分量子化”、“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等较新的内容进行一些初级的理论探讨,通过写小论文的方式总结研究结果等。

讨论和探究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不奢望毕其功于一役,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2.4 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建设立体化、 一体化教材

选择周世勋版《量子力学教程》作为教材,因为它比较简明,适合初学者和地方院校生源的实际水平;选择曾谨言版《量子力学教程》作为主要参考书,因为它是全国大多数高校指定的考研参考用书,要照顾部分考研学生的需要;还可选择其他国内外优秀教材作为参考书,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一流教材必然要展现一流教学内容。立体化、一体化教材不是简单的教材和教参搬家,应将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成功的教改经验和教师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及时地反映出来。一流教材除电子教案、PPT、全程教学录像、习题解答、试题库、网络互动答疑、在线测试等内容外,还要自编学习辅导用书,内容大致可包括学习内容辅导、考研辅导、阅读材料三大部分。学习内容辅导应梳理各章知识点及联系、重点难点的学习经验,补充典型习题;考研辅导可提供各类院校近年来的量子力学考研试卷,分析考试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和相关的考核要求;阅读材料可介绍量子力学的最新进展、与量子力学有关的各交叉学科、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以及逸闻趣事等。

2.5 抓紧抓实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只有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3]。一流教学管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建章立制是基础,教学各环节的过程管理是纵线,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管理是横线,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和改进是保障。教学管理不必标新立异,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就是教学管理的最大特色。

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中,重点要改变学业成绩评价标准,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正确把握考试导向,降低期末考试比重,加大平时考核比重,将考勤、作业、提问、小论文、课程设计纳入平时考核。

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要加大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选择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得到师生公认的优秀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组建由课程负责人负总责、主讲教师分工与合作的教学队伍;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抓实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完善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毕业生评教和评教意见的及时反馈及改进制度;抓住一切校内外的交流机会,博采众长,不断更新充实网上资源,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地方院校视角下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的初步成果

2011年起,荆楚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开设量子力学课程。三年来,量子力学教学团队坚持以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为目标,始终追求精品境界,目前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基本资料已准备就绪,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并计划在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力争申报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最终转型升级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学团队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重视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三年共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理工类本科生物理学习障碍归因及对策研究”一项,此课题于2013年5月被湖北省教科规划办批准结题,鉴定结论为:课题研究整体设计规范,研究路线科学,课题组成员分工合理,研究成果丰富且有实效;正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一项:“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教学团队围绕量子纠缠态、量子点、反应微分截面等方向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几年在国外英文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6篇英文学术论文,其中4篇被EI收录,2篇被INSPECT收录,并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重庆大学学报、量子光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

科学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加深了对量子力学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促进了教学的深入浅出,实现了理论与应用、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三年来师生评教均分都在95分以上,教学效果得到师生认可;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业成绩的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对量子力学知识的有关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产生了浓厚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以量子力学的有关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中2009级两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荣获学校优秀毕业论文;不少学生考研时量子力学科目也取得了135分以上的较好成绩。荆楚理工学院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了建设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量子力学精品课程是可行的。

4 结束语

精品课程不应千课一面,不同类型的院校应该有不同类型的精品课程,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也不应该成为重点大学的专利,地方院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生源状况,正确地理解“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建设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实现与重点大学的错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德宁.精品课建设及课程支撑理念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53-57.

[2]李菊英.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与推动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 2008,(3):56-58.

[3]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9):4-5.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一流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