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学习动力来源实证研究

2014-03-21苏林琴郭林彬

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动机

苏林琴+郭林彬

[摘 要] 通过2012年对某高校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研究,发现:本科生的学习动力随年级上升呈逐年增长趋势。学习动机以升学就业、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等外在功利性目的居多,而挑战提升自我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居后。如何将外在的动机转化为内在动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收获和人才培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动力来源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13-03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价值判断基础上的心理驱动总和,是以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核心,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动力系统,是推动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其中学习动机解释“为什么学”的问题,学习兴趣关乎“学什么”的问题,学习态度关系到“怎么学”的问题[1]。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收获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 为什么学:本科生学习动力来源探索性 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2012年对北京某高校本科生的学情调查,整体了解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其中重点了解了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调查采用分年级完全随机抽样,在全校四个年级中抽样1400名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205份,有效回收率为86%,其中男女比例为6∶4,符合该校总体男女比例。

1.1 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检验

笔者将该调查数据与全国各类高校常模进行了 检验和效应大小检验,以说明样本对全国高校本科生的代表性。

检验表明样本学校学生的动力均值与全国各类本科高校学生的均值在统计学上有差异,但效应大小检验表明这个统计差异在实际中不明显,见表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校学生的调查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学生为什么学,学习动力受哪些因素影响?笔者试图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

1.2 学习动力影响因素探索性分析

研究使用 KMO 检验和 Bartlett's 球体检验来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合性给予判断。通过分析可知,KMO 统计量为 0.78。依据 Kaiser 的观点,KMO 值在 0.6 以上,可以做因子分析[2]。同时,Bartlett's 球体检验卡方值为1186.354,相应的显著性概率(Sig.)小于0.001为高度显著,因此数据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方法。见表2。

因子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碎石图。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求出旋转因子负荷矩阵,项目的选取标准为因子负荷大于0.5,因子的提取标准为因子特征值大于1。在经过两次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一个稳定的因子结构,以此来确定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类型。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有3个,累积贡献率为70.714%,方差解释率较好,可提取三个主成分。通过碎石图也可看出提取3个主成分比较恰当,因此保留3个因子。经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因子负荷矩阵,包含6个项目,如表3所示。

表2 学习动力 KMO 和 Bartlett 检验结果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0.780

近似卡方 1186.354

Bartlett's 的球形度检验 df 15

Sig. 0.000

表3 学习动力来源探索性因素分析表

项 因子

探索事物/知识的兴趣 0.869

挑战/提升自我 0.740

就业/升学 0.899

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0.665

学校氛围和同学的影响 0.864

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 0.635

特征值 1.509 1.374 1.360

解释变异量 25.15% 22.89% 22.67%

累积解释变异量 25.15% 48.04% 70.71%

根据题项承载的内容,将学习动力主要受因子影响的命名为“自我提升型”,受因子影响的命名为“外部驱动型”,受因子影响的命名为“环境影响型”。以内部一致性系数来考察各因子的信度,结果显示:“自我提升型”信度为0.594,“外部驱动型”信度为0.562,“环境影响型”信度为0.513,都满足信度系数0.50的最低要求,表明各因子内部的题项是针对同一问题,因子提炼成功。

对各因子的均值分析显示,“外部驱动型”均值得分最高(61.16),其次是“自我提升型”(59.98),最后是“环境影响型”(48.15)。虽然均值差异并不大,但也表明学生学习动机受升学就业、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等外在功利性目的影响较多。尤其是被问及“以下哪项是自己学习动力”的最主要来源时,39%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升学”(见图1)。

就业/升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而且随着年级的递增这种影响作用更加凸显(见图2)。就业压力是学生“为什么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这种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选择最有利于就业需要的课程或社会实践,尽可能在校期间多增加就业资本,考级或考各类证书;学习态度会满足于教师布置的课程任务,对于探索性和学术性的学习活动则投入较少。

2 怎么样:本科生学习动力变化差异分析

2.1 学生的学习动力随年级的递增而增长

本科生一~四年级的学习动力年级均值分别为53.08、56.47、59.76、63.81,可见,本科生的学习动力随着年级上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对所就读专业的兴趣”及未来的学习期望显著相关。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对于所就读专业的兴趣和未来的学业期望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对所就读的专业的认知逐步明朗化,并且兴趣增加。另一方面,学生对所就读的专业对未来能够带给自己满意的生活更有信心,这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2 女生学习动力明显高于男生

女生和男生在学习动力上的均值分别为61.77和55.03,通过独立样本 检验(见表4), <0.001,表明男女生在学习动力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学习动力显著高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更努力,学习动力更强,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大学教育阶段,大学前教育阶段也是如此。这可能也与就业/升学的压力有关,普遍来看,男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女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因此这也可能促使女生比男生的学习动力更强。

2.3 学习成绩排名越靠前学生的学习动力越强

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推动、维持和强化的功能。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正相关关系。由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排名越靠前的学生学习动力越高,反之排名越靠后的学生学习动力越低(见图3)。

3 怎么办:本科生学习动力提升相关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必须强化学生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习,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由此才能将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提升本科生的学习动力。

3.1 强化学生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习

目前以“就业/升学”为主要动力的学习,凸显的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这种专业教育是一种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教育方式,突出了专业与市场的关系,为市场所用,为就业而教育。而目前我国大学中过早的专业教育,实际上是过早地在没有给予一个充分的个人人格发展时间的情况下,把学生推到市场的供求中去。可以发现,本科生现在的学习较为浮躁,学生从一进入大学便开始考虑就业,一年级选课就开始考虑多学了这个或多学了那个最后对于就业将会有什么好处[3]。因此,在无法改变社会就业环境的前提下,必须强化学生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习。因为,大学不应仅仅是帮助学生找一个好工作,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必须让学生发现所学专业对于自己内在发展的需要,提高探索事物和知识的兴趣,建构一种基于学术性学习的专业教育。这种以学术参与和投入为主的专业教育意味着学生将具有较强的专业兴趣。通常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也较差,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得过且过。或是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无所适从,将主要精力花费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反之亦然。因此,提高专业认知度对提升学习动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2 将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就业/升学等功利性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不容小觑,虽然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学生也会努力学习,但功利性目的持续发挥的效力不够,而且易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上选择就业导向的课程,学习方式上采取依赖式学习,忽视自身的主动投入。挑战/提升自我的动力是原生动力,但也需要学校创设和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当专业化教育以压倒一切的优势将学生赶往图书馆和实验室,当专业成才在一般的大众社会意识中仍然高于精神成才,当就职和“成功”的压力日胜一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就变得越来越必须和迫切[3]。只有将外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挑战和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宝富,周昕,王海燕.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101.

[2]Kaiser H F.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J].Psychometrika,1974,(39):31-36.

[3]胡显章,曹莉.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61,9.

2.2 女生学习动力明显高于男生

女生和男生在学习动力上的均值分别为61.77和55.03,通过独立样本 检验(见表4), <0.001,表明男女生在学习动力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学习动力显著高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更努力,学习动力更强,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大学教育阶段,大学前教育阶段也是如此。这可能也与就业/升学的压力有关,普遍来看,男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女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因此这也可能促使女生比男生的学习动力更强。

2.3 学习成绩排名越靠前学生的学习动力越强

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推动、维持和强化的功能。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正相关关系。由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排名越靠前的学生学习动力越高,反之排名越靠后的学生学习动力越低(见图3)。

3 怎么办:本科生学习动力提升相关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必须强化学生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习,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由此才能将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提升本科生的学习动力。

3.1 强化学生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习

目前以“就业/升学”为主要动力的学习,凸显的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这种专业教育是一种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教育方式,突出了专业与市场的关系,为市场所用,为就业而教育。而目前我国大学中过早的专业教育,实际上是过早地在没有给予一个充分的个人人格发展时间的情况下,把学生推到市场的供求中去。可以发现,本科生现在的学习较为浮躁,学生从一进入大学便开始考虑就业,一年级选课就开始考虑多学了这个或多学了那个最后对于就业将会有什么好处[3]。因此,在无法改变社会就业环境的前提下,必须强化学生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习。因为,大学不应仅仅是帮助学生找一个好工作,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必须让学生发现所学专业对于自己内在发展的需要,提高探索事物和知识的兴趣,建构一种基于学术性学习的专业教育。这种以学术参与和投入为主的专业教育意味着学生将具有较强的专业兴趣。通常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也较差,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得过且过。或是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无所适从,将主要精力花费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反之亦然。因此,提高专业认知度对提升学习动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2 将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就业/升学等功利性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不容小觑,虽然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学生也会努力学习,但功利性目的持续发挥的效力不够,而且易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上选择就业导向的课程,学习方式上采取依赖式学习,忽视自身的主动投入。挑战/提升自我的动力是原生动力,但也需要学校创设和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当专业化教育以压倒一切的优势将学生赶往图书馆和实验室,当专业成才在一般的大众社会意识中仍然高于精神成才,当就职和“成功”的压力日胜一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就变得越来越必须和迫切[3]。只有将外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挑战和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宝富,周昕,王海燕.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101.

[2]Kaiser H F.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J].Psychometrika,1974,(39):31-36.

[3]胡显章,曹莉.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61,9.

2.2 女生学习动力明显高于男生

女生和男生在学习动力上的均值分别为61.77和55.03,通过独立样本 检验(见表4), <0.001,表明男女生在学习动力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学习动力显著高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更努力,学习动力更强,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大学教育阶段,大学前教育阶段也是如此。这可能也与就业/升学的压力有关,普遍来看,男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女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因此这也可能促使女生比男生的学习动力更强。

2.3 学习成绩排名越靠前学生的学习动力越强

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推动、维持和强化的功能。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正相关关系。由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排名越靠前的学生学习动力越高,反之排名越靠后的学生学习动力越低(见图3)。

3 怎么办:本科生学习动力提升相关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必须强化学生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习,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由此才能将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提升本科生的学习动力。

3.1 强化学生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习

目前以“就业/升学”为主要动力的学习,凸显的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这种专业教育是一种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教育方式,突出了专业与市场的关系,为市场所用,为就业而教育。而目前我国大学中过早的专业教育,实际上是过早地在没有给予一个充分的个人人格发展时间的情况下,把学生推到市场的供求中去。可以发现,本科生现在的学习较为浮躁,学生从一进入大学便开始考虑就业,一年级选课就开始考虑多学了这个或多学了那个最后对于就业将会有什么好处[3]。因此,在无法改变社会就业环境的前提下,必须强化学生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习。因为,大学不应仅仅是帮助学生找一个好工作,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必须让学生发现所学专业对于自己内在发展的需要,提高探索事物和知识的兴趣,建构一种基于学术性学习的专业教育。这种以学术参与和投入为主的专业教育意味着学生将具有较强的专业兴趣。通常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也较差,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得过且过。或是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无所适从,将主要精力花费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反之亦然。因此,提高专业认知度对提升学习动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2 将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就业/升学等功利性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不容小觑,虽然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学生也会努力学习,但功利性目的持续发挥的效力不够,而且易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上选择就业导向的课程,学习方式上采取依赖式学习,忽视自身的主动投入。挑战/提升自我的动力是原生动力,但也需要学校创设和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当专业化教育以压倒一切的优势将学生赶往图书馆和实验室,当专业成才在一般的大众社会意识中仍然高于精神成才,当就职和“成功”的压力日胜一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就变得越来越必须和迫切[3]。只有将外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挑战和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宝富,周昕,王海燕.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101.

[2]Kaiser H F.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J].Psychometrika,1974,(39):31-36.

[3]胡显章,曹莉.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61,9.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Factors Influencing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Non—English Majors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调查报告
物理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