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4-03-20文多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历程中,颇有建树的文人迁客,多如繁星;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艺术是中国文化经典中一朵绚烂的奇葩,诗歌以它独有的特点和方式,记录了社会、历史、文学发展的轨迹,而收录在学生教材中的古代诗歌更是这朵奇葩中的精品。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强化古代诗歌学习鉴赏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知识,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以及启迪学生心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习古代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所谓“文学素养”是指阅读、理解、感知、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和素质。在中国,古代诗歌是最早的文学表现样式,也是传统教育的必学科目,但凡初学者必以诗文为先,《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不学诗就不能说话。诗歌以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而易被人们记忆和背诵。但要真正理解一首诗的内容和蕴涵的情感,还得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方法。诗歌创造大都讲究寓意含蓄、意境深远。表现手法多起兴、寄寓,给人以形象的认识,又给人以理性的思考。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培养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包括一些文学常识的记忆,文学术语的掌握,鉴赏方法的运用。然而,这一切的实践又都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必经途径。学会了如何阅读、鉴赏古诗进而推及到其它文学作品。
又由于诗歌便于记忆和蕴涵丰富的特点,背诵大量的古代诗歌对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有很大地帮助和提高,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记忆和背诵一些表现自然风光,反映社会现实,体味人生感悟的诗句,就可以在与人交往和情景表达中脱口而出,使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瞬间以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人生自信的宣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苦短的哀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政治理想的高扬“明朝携剑随军去,谁知热血在山林。”;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君台上黄金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忠贞爱情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建立在语言表达基础上的写作,更是如此。一篇好的文章除了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巧妙的谋篇布局,更需要优美、隽永的语句。然而这一获得就应该得益于诗化的语言表达,诗意地描写,恰当地引用就会使文章妙趣横生,才情横溢。
二、学习古代诗歌,可以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歌诗合为事而做,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的产生发展与历史和现实是分不开的。无论是《诗经》还是“楚辞”,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无一例外都与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特别是一些描述历史事件,反映朝代兴衰,品评历史人物的怀古诗,更能映证一段历史,一个朝代,一个人物的兴衰荣辱。
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依然能够隐约听到古战场的钟声,看到“樯橹灰飞烟灭”的场面和周公瑾那“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鲜活面容。同样是“西楚霸王”的是非成败,杜牧有诗评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为可知。”清照亦云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们在理解了诗人对英雄的评价之后又多历史的思考,到底是英雄造就了历史,还是历史成就了英雄。一曲《长恨歌》再现了唐朝中叶安史之乱的祸患,带来的天下民不聊生,以及宫廷政变的混乱社会现状。马嵬坡下三军阵前,唐王究竟做何选择,是要江山还是美人,为了给历史一个交代,缠绵凄怆的悲剧爱情换得了半壁江山的暂时安定。诗人胡曾“锦帆未落干戈起”的惆怅多少年来还在为我们诉说着“水殿龙舟”的故事。
历史与文学是相通的,诗歌又是拥抱文学的骄子。学习古代诗歌对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学习古代诗歌,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在古代文学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诗歌是其重要的承载者之一。文化常识包括的内容非常之多,诸如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服饰、饮食、什物等等。不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会对理解诗歌造成影响,相映地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又可了解一定的文化常识。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一句,“豆蔻”本义是含苞未放的花,古代用来指称女子的年龄,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孔雀东南飞》“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学生如果不了解古代一日之内的记时称谓,就很难判断出这是什么时间。在古代记时法中,“黄昏”又称为“夕暮”“昏晚”,指下午十七点到晚上二十一点;“人定”是晚上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明确了这一点,诗句所表述的时间就应该是晚上九点左右。屈原《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其中“摄提”就是作为太岁年名的“摄提格”,是古代历法中用来记年的称谓。“摄提”者,太岁在寅,是说屈原出生于甲寅年;“孟陬”指夏历正月建寅之日,庚寅是生日的干支。这样说来,屈原的生辰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
由此观之,要想真正了解有些古代诗歌的意思,必须明白诗句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意义,那么学习古代诗歌不能不说是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四、学习古代诗歌,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精神层面来说,诗歌是人的心志和性情的抒发,也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读古人的诗歌就是在读诗人的思想,是和诗人进行心灵和情感的交流。阅读好的诗歌可以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态度,处世方式,精神品格而后从中受益进而提高精神境界。
就社会功用层面而言,诗者“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歌是古代人们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文学形式。其中渗透着一个民族古老而美好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对后世有深刻的警示和教化作用,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和根基。学习古代诗歌除了解诗歌的内容外,更能引起人们思考和学习的是古代圣贤文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独立思想,自由精神。
《豳风·七月》反映了先民丰富的生产劳动生活和古代人们勤劳、朴实的美好品质。这是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国家相当可贵的精神品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勤劳、朴实依然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滚滚汨罗江边,诗人仰天长叹,风过处撩起满头愁发,清清的江水,映着诗人枯槁的面容。昏庸的国君,混乱的社会,只有清澈的流水,方容诗人高洁的品性。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超脱世俗的精神,以及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凝成这句话,又是多少失意文人遭受厄运精神困惑而寻求超脱的理想和抱负。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甘愿贻情于山水田园之间,以独立的人格,超然的精神品味生活,笑看人生。“采菊东篱”的恬淡,又是多少文人向往和追求的境界。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视同辈如草芥,戏万乘若同僚”在觥酬交错间,谈笑风生,傲视权贵,又表现出诗人何等飘逸、洒脱的胸襟和气质。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人生态度,正是那些居庙堂之上的贤君和处江湖之远的贤士所秉怀的政治理想。年事已高的陆放翁,虽已两鬓斑白,却也毫无消磨诗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的拳拳赤子之心和一腔报国之志。人们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风流和气魄,更醉心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绵和伤感。多少脍炙人口的创作,体现出古人思想的灵性,又深深陶冶着无数后人的精神和品德。
五、学习古代诗歌,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
在浩繁的诗歌创作中,有很多作品凝聚了前人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对我们的心灵和思想有着深刻地启迪作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朴素而深远的道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体现着事物永恒变化和发展的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千世界,时事变迁。普通的事物隐藏着无数玄机,又是多么让人难以捉摸。
总之,古代诗歌形式隽永,内容丰富,哲理深刻,是我们几千年灿烂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有着丰富厚实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学好古代诗歌对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知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古代诗歌这颗璀璨的明星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多华 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 73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