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2014-03-20韩鑫利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运动兴趣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韩鑫利

〔关键词〕 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兴趣;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76—01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从运动兴趣入手,谈一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一、现状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男生占81.47%,女生只有52.16%,男生的喜欢程度比女生要高。这主要是由于女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喜静不喜动,参与面小,参与次数少,缺乏应有的技能所致;中二女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为62.50%,中一为40.90%,中二超出中一21.6%。这是因为,中二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体育学习,对体育的认识加深,多种运动技能有所掌握,所以运动兴趣比较浓厚。

从各个班级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看,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班级课外活动仅限于球类项目,部分班级也有安排田径和其他项目,但大都流于形式。由于场地少并且小,真正打篮球、打排球的学生也有限,这显然不适应课外活动的要求。调查发现,球类项目是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占总人数的75.34%,田径占4.75%,其他占19.91%。田径项目学生喜欢者甚少,这主要是因为田径运动本身单调、枯燥,加之学校条件有限,缺乏运动场地和先进的配套设施。

二、对策

1. 课外活动抓落实,不能流于形式。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应以班为单位分组进行,学生要在班干部和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活动。它在时间、内容上及组织形式和生理负荷等方面比其他体育活动有着更高的要求,是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体育教学中所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形式,也是课内外结合的主要途径。然而,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只是走形式。这种做法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从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看,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实际组织和实施中,要做到分管领导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场地器材落实、体育教师组织管理落实及考勤考核落实。要想使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学生重视,学校应坚持组织学生每天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将课外体育活动考核纳入文明班级的评比中,并把课外体育活动的考核纳入优秀学生的评选中,设计一些男女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也可以邀请兄弟学校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共同锻炼。这样能激发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有助于男女生、兄弟学校之间彼此沟通,共同提高和发展。

2.组织得当,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大众性和普及性,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可根据地域、季节、气候等的变化而变化。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性、趣味性及健身性较强的项目,充分利用学校设施,发挥健身房、羽毛球场和室内体育馆等体育活动设施和场所的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体育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安全是搞好活动的前提。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因器械问题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占19.3%,而无组织造成的事故占80%以上。为此,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工作,不断创新,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学生发展的新需求。要认真组织课外体育活动,适当降低难度,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只有组织有序,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对于难度大、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标准或改变锻炼方法,让学生在安全系数大增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3. 活动时间有保证,体育教师勤指导。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重视文化课,忽视体育锻炼。有的学生对音美体学习及两课两操都敷衍了事,能够主动愉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更无从谈起。为此,学校各级部门要督促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要保证学生每天下午的活动时间。体育教师要大力支持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定时和不定时地检查各班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在技术、训练方法等方面对学生予以指导。

编辑:孟 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动兴趣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校园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