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永康新语文学习方式研究

2014-03-20胡晓惠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永康探究性探究

刘永康教授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在语文教育的各个领域造诣颇深。尤其是对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更是让人折服。他在《语文教育学》一书中提出,学生应该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解决语文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倡教师的教学应该围绕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结合的新语文学习方式,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学好语文。

2011年教育部颁布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刘永康教授倡导的三位一体的新语文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呆板、一味地全盘接受知识,毫无创新的传统学习方式。

一、学习方式

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于1954年首次提出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2]目前学术界,乃至教育界对学习方式这一概念各执一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刘永康老师认为,学习方式包括了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3]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学生和老师认为学习方式等同学习方法。其实不然,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刘永康老师将可运用于各学科的学习方式与语文教育联系起来,独辟蹊径,联系实际,指出各种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简而言之,教师是变革学习方式的促进者,学生是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的受益者。

二、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结合的学习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适宜学生更好更快更系统地学习语文,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依赖教材,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毫无创新,于是新的学习方式在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一种科学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语文学习方式,更很好地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新语文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充分地发挥主体意识,并让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自主学习

自主是指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头脑中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刘永康教授在《语文教育学》一书中叙述了自主学习的含义,即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学习。相对于传统语文学习方式中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自主学习则是学生在自我意识的驱动下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语文,表现为我想学、我要学、我能学、我乐学。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不受他者限制,自主地学习语文,这在一定教学条件下能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学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对语文的认识,而不是传统语文学习方式中被动地接受书本或老师的思想,进而养成学生的批判性学习、创新性学习。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通常体现在课前的自主预习中,学生主动且独立地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课文的背景知识和文体常识;查阅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中生僻的词语和成语的含义;根据课后练习题或老师课前提示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为例,学生主动在课前了解作者莫泊桑的生平及主要作品,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如了解主人公福楼拜和文中这些大文豪的资料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查阅头颅、迸发、脚踝、荒谬等生词的读音,理解生情并茂、义愤填膺、一拍即合等成语的含义;走进文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感受这些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的渊博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自主学习与自学不能一概而论,它们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毕竟学生自身的水平有限,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而达到自学的水平。同样,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脱离老师,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此,刘永康教授在“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中提出了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善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反思,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检验、表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二)合作学习

合作注重团队精神,与他人协同合作,共同探索,不断发现事物的本质。刘永康教授指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对小组成员明确分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身和同伴的学习优势,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互助性学习。这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强调小组或团队成员有强烈的责任感、主动性与合作性。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刘永康教授针对于合作学习提出了学生在小组或团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相互支持配合,彼此信任,以进行有效的沟通,责任明确,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努力。

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雷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选出小组负责人(即导演),经过排练,演出《雷雨》。再评出演出最好的小组及最佳男女演员,并予以奖励。在戏剧排演的过程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整合文本的信息与相关的资料,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剧本的理解,可适当改编剧本,以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endprint

虽然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从表面上看学习过程与老师无关,但事实上,老师在语文合作学习上扮演的是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具体教学内容,形成合作小组,根据讨论的问题,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并参与检验测评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是指敢于质疑,不满足于知识的表面,积极探索,发散思维,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一定层次上可以说是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上带来的进一步更深入地学习。刘永康教授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就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言,相对于接受学习,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探究性学习并不等于研究性学习,它与接受性学习也并非完全对立,就人的发展而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学习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性学习表现为用“微型话题”的方式,学生通过调查、信息搜集等方式,进行由课内到课外、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比如,《死海不死》这篇科学小品便可以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针对于“浮力”、“咸度”等话题探究死海不死的奥秘。由课文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扩展知识面,进行跨学科学习。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引发探究;预设时间与空间,激励自主探究;纵横结合,从多角度深入探究。

(四)三者结合的新语文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结合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敢于创新,勇于探求。

刘永康老师也认为自主性、合作性和探求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它们相互联系,三位一体,构成全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独立、彼此分割的三种学习方式。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语文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这五个基本特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包含,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刘永康老师提出从整体的全局的高度全面科学的把握新的语文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与转变。

总而言之,这三种新的语文学习方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果凭借着充分利用三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而求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搭配的话,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应该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应该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综上所述,转变学习方式是应时代之需,是大势所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胡晓惠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6378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永康探究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永康日報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