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相互关系

2014-03-20丁荣荣李新新

2014年40期

丁荣荣 李新新

摘 要: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伴随着生产水平、经济基础、物质文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而同步发展。它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某段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等有着相当大的关联。衣冠服饰可以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对西周服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的文化。

关键词:西周服饰;显性表征;西周文化

西周在历史上和后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名文《殷周制度论》中说道:“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由此可见,西周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值得后人研究之处,在文化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研究西周文化的很多,却很少有人从西周服饰的分析入手,本文由西周服饰出发看西周文明。

一、文化的定义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房屋建筑、日常服饰等,是一种显性文化;制度文化是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心理文化是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制度文化与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人类学家又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深层文化,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大众文化,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際关系等各个方面在内的生活方式。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根植于深层文化,深层文化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这正如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二者的关系,显性文化根植于隐性文化,隐性文化通过显性文化加以表现出来。

世界上的文化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习俗,文化包含了诸多元素,从衣、食、住、行都能反映出来。服装从出现人类文明开始就已经出现,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直演变,因此服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周朝服饰便能对西周文化的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二、隐性文化:西周的制度文化

1.西周的宗法制

周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在经历了殷商末年的风雨飘零之后,武王克商,建立周朝,为人民带来了安定的生活,由此经济开始发展。

说起周代,不得不提及宗法制。宗法制,源自于父系家长制,商代已具雏形,至周代渐趋完备,是古代社会以家庭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维系社会,分配财产、权力,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项制度。这种基于血缘纽带的宗法关系,维护了周代姬氏家族的利益,维护了继承封建领主性质的阶级统治。宗法制实质上就推动统治阶级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初期起到了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人民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下发展生产。

2.西周经济的发展

周代以农立国,提倡农桑;西周时,纺织已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并且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周礼》中,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等并列,合称为“国之六职”。此时西周经济发展是极其繁荣的。

3.西周的“礼”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西周是以所谓崇尚德治、礼治著称的。《说文》:“醴,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所以礼的原意为祀神之器,引申为祀神之事。古代,祀为人群之大事,自然有着隆重、庄严的仪式。在这种场合下,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地位、品格。

《左传》昭公十五年:“礼,王之大经也。”可见,礼在等级社会中意义之大,“礼”所涵内容极大,凡是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等几乎无所不包。而由礼而延伸出的服饰便不容小觑。

三、显性文化:周朝的服饰

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等级制度,宗法制为奴隶主的统治做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奴隶们的劳动,发展了农业生产,农产品的种类很多,作为农业的副业——桑麻,也大量发展起来。《书序》说:“伊相大戊,毫有祥,桑谷共生于朝。”桑与商代主要粮食之一的谷共生,可见殷商时代对于桑业的重视,对发展缫丝、纺织、缝纫工事的重视。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隐性文化的发展,人类对显性文化的追求也愈发高涨,穿衣不再满足于御寒,发明出了材质更为精细的衣裳,在此同时,又反映出社会生产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然而,锦绣华裳仅限于奴隶主贵族,庶民、奴隶穿的则是麻布以及与麻布同类的葛布,可见社会等级观念之重。

大裘,是一种用野兽皮制成的服装,俗称皮衣,最贵重的是用貂皮狐皮制成,一条貂鼠皮方不过尺,一般要六十几条才能制成一件裘衣,最高统治者才有条件穿着。帝王在重大礼节使穿着裘衣行礼或接见宾客,彰显自己的身份,神祀便是需要穿着裘衣的重要场合,体现了服饰在“礼”中的渗透。

周代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天子冠服制。天子冕服,玄衣纁裳,用十二章纹。玄衣,即用黑色材料制成的围裳,一般的上衣用绘,下裳的纹样用绣。十二章纹取义,蔡沈注《尚书》云:“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雉,取其文也;宗彝,虎蜼,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白米,取其养也;黼,若斧形,取其断也;黻,为两己相背,取其辨也。”“日、月、星辰”的照临之意反映出统治者统治长久、统治繁盛之意,照临便已显出居高临下之态势;“山”镇之意,体现出统治者一人独占金字塔的顶尖;“龙”变之意,体现出统治者希望自己有无尽的、他人无法企及的能力;“宗彝”又体现出周天子的孝悌之义,体现出周礼的内涵;“藻”洁之意,体现出周天子希望统治清明之义,体现出周朝的礼治;“火”明之意也体现了出希望统治清明之意;“粉米”养之意,体现出希望统治者养民哺民之意。从对周天子冕服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代统治阶级等级观念之重,以及对周礼的重视。

史书中亦有记载,公爵服饰比周天子服饰降一级使用,即天子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则用九章,侯、伯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统治阶级通过服饰彰显与他人有异,统治阶级内部又有不同阶层,这是宗法制的体现。

综述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璀璨的色彩,研究西周历史的人络绎不绝,却鲜有人从西周服饰的视角剖析西周的制度文化。西周的宗法制以及周礼对后来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甚至贯穿了中国的奴隶社会后期与阶级社会时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西周服饰作为显性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西周制度文化,却又时时显露出西周的制度文化。显性文化根植于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却又通过显性文化得以表现出来。(作者单位:1.西华大学)

项目成果:本论文系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cjj2014025)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广志,《西周史与西周文明》,2007,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P81-219;

[2] 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P69-121;

[3] 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2005,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