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公经济的﹃政策悬空﹄地带
2014-03-20于光军
于光军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
出“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区各地
相继出台了鼓励、优惠政策,也
有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和税收
减免。目前,自治区基本奠定了
经济各领域均有非公企业的多
元经济基础,形成了非公有制企
业在企业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
经济格局。但同时,正如自治区
党委书记王君所指出的,目前,
我区非公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
不仅与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就
是与周边省区相比也有一定差
距。
差距何来?自治区党委提出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要大力推
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如
何落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
时期,如何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
充分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客
观、深入地剖析与审视,在发现
问题的基础上,找准发力点。
现状: 从数量扩张期
到平稳发展期
审视非公有制经济近20年
的发展状况,可以判断出,我区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突破了早期数量扩
张时期的发展制约,如大资本单位数
量少、经营技能技巧不足、远离市场中
心等,整体上进入平稳发展期。主要
特征为:以依靠产品和服务质量生存,
企业利润率在社会平均水平,需要不
断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内既有新资本
进入也有企业退出等。
非公有制经济数量庞大、种类庞
杂,内蒙古大约有50 多万户非公企
业。其中既有鄂尔多斯集团、伊泰集
团这样的大型知名企业,也有不少中
等规模企业,但占比例最多的还是大
量活跃在我们生活中的小型微型企
业,几乎遍及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
所有领域。因此,规模不同、从业方式
不同、发展取向不同的非公企业,其经
营状况不同,对政策环境、支撑条件的需求也不同。
内蒙古的民间资本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活跃度近年不
断提升。早期由于我区私营经济发展启动较晚,企业经
营受地方市场空间限制而发展迟缓,我区非公企业的整
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少大中型企业和知名企业。经
过30多年的发展,随着社会财富积累的逐渐提升,自治区
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规模化的新兴企业和外来企
业增多,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逐渐完善,大中型非公有制
企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近十年自治区经济快速发
展中,社会资金规模、集聚能力、集聚水平快速提升,非公
有制经济投资领域逐渐扩展至当前自治区重点发展的文
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和传统的区内外房地产业等。30
多年来,小微企业的个体不断出现、退出、再出现,适应着
城镇化和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产生的各类需求,数
量在不断增长,从2000年大约30万家左右,发展到现今
50万家左右,其中一些中小型企业寿命甚至达20余年。
其中尽管也有起伏,但至今不衰。
瓶颈“: 政策悬空”的环境因素为重要缺陷
回顾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它提醒我们:非公
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顺应和尊重规律,按照非
公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推动和促进才会有效。我区
的非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省区一样,与其它经济类型一样,
一方面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提升着企业的经营管理
水平,既保持了对获利的冲动和追逐,也在资本运作层面
上不断提升着运作能力和市场影响。另一方面,我区非
公有制经济与发达省区和周边地区对比之下的差距,主
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可以分两类:
一是市场和社会所提供的硬环境,二是政策和服务所提
供的软环境。所谓硬环境是指经济政策、社会管理制度
等手段,比较难以改变,但是可以影响和改善;而软环境
则是可以进行科学调整的部分。
我区的客观环境与沿海、人口密集省区有很多不可
比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是本地市场狭小,且
相当一部分的市场被外来大型企业瓜分。而我区大部分
中小微企业成立初期其市场定位在本地,这种格局对企
业的创业和初期生存产生巨大压力。近几年,随着自治
区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以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科
技人才政策和对发达地区所提供服务的依赖,本地中小
微企业市场被进一步挤压,被迫停留在传统的餐饮、零售
等领域。近年来,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对零售业的利润空
间造成了挤压,发展压力空前。在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方
式由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的背景下,国内许多
企业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
从经营理念、规模、质量、价格的竞争扩大到技术和劳动
者技能的竞争等方面,出现竞争层次“下沉”的趋势。其endprint
后果表现为企业发展对社会发展水平更加依赖,城市宜
居水平、社会事业供给水平、个人发展空间等成为企业发
展的重要条件。而这方面,我区与发达省区和周边核心
城市比较,显得吸引力不足。
我区具有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多
项国家优惠政策都在我区落地,我区在非公有制经济3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制订了相关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通过对自治区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观察和
分析,可以发现,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目前已有的政策缺
乏针对性。面对庞杂、多元的非公经济群体,这些条文的
“瞄准度”非常低,缺乏针对自治区非公经济不同类别、不
同状态制订有针对性的对策;二是政策都比较“大”,缺乏
具体的、可落实的实际措施;三是在执行过程中,政策的
宣传、推进、执行没有具体的责任方,好的政策也难免出
现“政策悬空”,无从发力。这是目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环境存在的重要缺陷。
方向:强化政策扶持扩大活动领域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
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主要明确了三个要点:
一是非公经济不仅仅是产业和生产等传统意义上的
经济领域。非公经济发展的领域涵盖了社会活动的大多
数领域,即“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铁路、金融以及公用
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下决心
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国
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对民营企业放开,能
源、铁路、金融、市政以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要吸
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在城镇建设扩容提质、加大基础
设施建设等发展背景下,扩大非公经济活动的领域为非
公经济的长远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二是强调政策和措施要“明确管用”。提出“要进一
步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中央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
策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各种
歧视性规定,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依法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
益。”“政策和措施的指向要着力消除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
障碍,要在资源配置、金融财税支持等方面给予非公有制经
济公平合理待遇,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
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个要求不仅
针对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制定环节,也针对旗县区等基
层单位及各类相关执行机构。而细化政策、实化政策,规避
以往出现的问题,需要在制度方面有所改进,应从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形成自下而上、分门别类去调
查、分析现有制度的各项利弊,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政策制定的长效机制,把“悬空”政策落在实处。
三是用考核政绩的手段抓落实。提出“要把发展非公
经济作为自治区的战略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非公经济发展摆到重要位置,纳
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经常分析研究非公经济
发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非公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对于各级党委、政府而言,需要配合服务型政府建
设,转变政府过多关注大项目、招引大企业的惯性思维,
更加注重社会发展,重视民间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
设的支撑作用。同时,应把搭建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
提供贴近需求的服务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8337”发展思路为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明
了道路。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科学发展,正确把握社会经
济运行变化趋势,结合本地实际、从实效出发制订相应政
策,将更有益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
就。具体有两点建议:一是可结合全区的经济发展趋势
及重要部署,如结合“加快推进城镇化,推进城镇布局和
经济布局调整,促进社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非
公有制经济力量的参与和介入,使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
挥更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认真、更细致、更
务实的工作。二是从非公经济自身发展的角度讲,非公
企业应提高在社会转型期应对风险的能力。当前,市场
环境正在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应对变革,就
要更好地适应银行、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等相关部门的政
策、制度,要更多地关注市场变化对传统经营带来的挑
战,调整企业经营思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
业找准时机、规避风险、长远发展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