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首府优势发展文化产业
2014-03-20内蒙古社科院文化产业调研组
内蒙古社科院文化产业调研组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及全区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
人才优势。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打造民
族文化强市进程中,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
分发挥首府区位优势和鲜明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文
化资源优势,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建设重点文化产业项
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总量不断提高。2010年,呼和浩特市有文化企业1339个,
而到2012年底,文化企业数已增加到1702个,从业人员
增加近万人;总资产也由2010年的93.6亿元增加到2012
年的238.7亿元。
从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的现实发展结构来看,传统
的以提供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服务产
品的“核心层”仍是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主体。
2012年,呼和浩特市核心层范畴内的文化产业总销售收
入占全市文化产业销售总额的比重45%左右。
近年来,以提供网络文化、文化休闲等服务产品的
“外围层”也具备了一定规模。文化创意设计、工艺美术
品、文化用品生产三大门类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
的重要门类,2012年总销售收
入累计达31.5亿元,相当于内
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内蒙古出
版集团、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
集团和内蒙古电影集团四大
区直文化企业的全年销售收
入总额。
从文化产业主体的发展
情况来看,呼和浩特市文化企
业表现出较强的吸纳劳动就
业能力。截止到2012 年12
月,呼和浩特市文化企业从业
人员数量超4万,相当于从事
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
员总数的4倍左右,是乡村从
事批发与零售业的从业人员
之和,占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
从事第三产业人员总数的
21.7%。
从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
情况来看,呼和浩特市凭借文
化和地域优势,积极引进优秀
民营文化企业,投资兴建了一
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这些
文化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
大呼和浩特市的文化产业规
模,提升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
水平,为文化人才的引进等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体来说,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呈现总量快速增长、
结构不断优化、主体日趋壮大、市场逐步繁荣的发展态
势,基本形成了传统文化行业与新兴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文化产业门类齐全、体系相对完整的发展格局。
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统筹规划,政策支持。呼和浩特市结合自治区
从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迈进的战略部署,立足
呼和浩特市基本情况,2011年,呼和浩特市出台了《呼和
浩特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此意见重
点突出了呼和浩特市的首府地位,明确提出以完善体制
和政策为突破点,大力扶持发展创意设计、文化创作、影
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演出、动漫游戏、数字传媒等文化
产业,推动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与影视、动漫、体育、出版等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二是项目推动,突出重点。按照自治区确定的“大集
团带大企业、大产业促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呼和浩特市
建设了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13年,全市重点实施
了11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2.83亿元,
重点打造了中国书画院呼和浩特基地、神泉文化产业园、
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老牛湾黄河文化产业园和“阴山
白道”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通过企业集团参与项目运作的方式,突出重点工
作,形成了以重点项目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格局和
长效机制。
三是会展节庆,打造品牌。呼和浩特市通过举办一
系列大型节庆活动,打造了城市文化品牌。2012年,会展
业总面积达到69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加10.75%,成交
额达176亿元。截止到2012年底,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昭
君文化节和六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昭君文化节先后
荣获“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关注节庆”、“中国十大
政府主导型展会”等称号,成为呼和浩特市享誉国内外的
一张“文化名片”。随着一系列大型文化商贸活动的成功
举办,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娱乐休闲、旅游购
物、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呼和浩特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具有代表全区文化产
业发展先进水平的标杆作用,近年来承揽了许多重大项
目、建设了很多重要园区,按照资产总量、营业收入、从业endprint
人员、实现增加值等主要指标来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
全区平均水平之上,但是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有
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全市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底子薄。
内蒙古地处北疆,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理念与沿海地区
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受到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呼
和浩特虽为首府城市,但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发展速
度较慢,整体状况并不乐观。连续几年,呼和浩特市文
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始终徘徊在3.18%-3.98%
之间,产业规模偏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文化要
素市场、劳务市场、产权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在推动经济
转型升级方面还没有起到明显作用。产业结构上传统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含量不高,还停留在简单的文
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阶段,影响了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和
品牌塑造。
二是旅游与文化的共赢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文化是旅游的主要内容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
体。但由于呼和浩特地理劣势和季节性影响,呼和浩
特市旅游季节性强且“回头客”少,2012 年,呼和浩特市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45 万人次,不足昆明一个黄
金周的接待总人次。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呼和
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旅游市场的“人气”支撑;从
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呼和浩特市还缺少像“ 云南印
象”这样的与旅游相结合的文化精品,旅游效应未完全
展示出来。
三是文化产业政策综合效益有待加强。目前,呼和
浩特市的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配套政策还不到
位。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引导资金不高,在资金使用范围
上,呼和浩特市现有的扶持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文化企业,
中小文化企业较少受益。此外,现有政策执行难度较大,
尤其是土地、财税优惠政策力度不够,鼓励和支持中介机
构发展的政策欠缺,人才培养、投融资政策难以有效落
实。总的来说,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综合效益与企
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呼和
浩特市作为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昭君出塞的目的地、鲜卑
拓跋的龙兴地以及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民族特色和地方
特色都很鲜明。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当地企业,在挖
掘民族特色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显不足,支柱性项目
较少,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也缺少拳头产品支撑,民族文
化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是文化产业园区运营能力较差。与先进城市相
比,呼和浩特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战略和功能定位还
处在认知和实践阶段,园区建设过多依靠政府和政策的
规划引导,内生性和内动力不足,仍是低层次的地缘集
聚,离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阶段还有一定距离。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是尽快制定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
产业政策体系。呼和浩特市应抓住国家和自治区文化大
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按照中央提出的推动“文化产
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要求,在进行专题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制定出一个针
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市文化产
业发展总体思路、阶段性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
二是提高全市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优化文化产
业发展环境。借鉴其他兄弟盟市的做法,成立文化产业
领导办公室,提高全市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切实
保证文化产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与旅游相结合,着力推出文化精品,打造文化品
牌。呼和浩特市应依托首府优势,依托草原文化节、昭君
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的文化精品,以及与文化精品相配套的旅游文化纪念品,
延伸文化产业链条。
四是增加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改善文化产业投融
资环境。除继续争取自治区对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
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外,我们建议呼和浩特市成立文化
投资公司,构筑以政府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融资
平台,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发挥好文化产
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推动落实已确定的金
融支持项目,改善全市的投融资环境。
五是加快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建
设。在深入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
各项政策的基础上,鼓励文化企业融资上市,在市场准
入、土地使用、税费征收、资金贷款、中介担保等方面开通
绿色通道,放宽对文化公司增资的货币出资比例限制,同
时积极为有能力上市的文化企业减负。通过体制改革释
放人才,吸引人才,依托呼包鄂人才硅谷优势,吸纳一批
懂管理、会经营的专门人才,为全市文化产业走向制高点
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