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2014-03-20孙杰
孙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进而凝聚民族、国家、社会和公民意志和共识的精神
纽带,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重要
支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源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的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精准提炼与简明概
括,汲取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公正从来不是资本主义的专
利,而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成果的积淀和升华,具有普世性的
价值,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主义不应该拒绝普世性价
值,而必须加以大胆吸收和利用。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
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登上历史舞台,本身就是在吸收
借鉴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三个倡导”以自信的气度明确
了“民主、自由、平等”等非西方独有、而属人类共有;另一
方面,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公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
追求的基本价值准则。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的经验和实
践去界定和发展这些价值理念,使其具有中国气派、中国
风格,这就有力地驳斥了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拒绝
人类的普世性价值的偏见,回应了西方敌对
势力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诋毁与冲击。在全球
化的视野下,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从人类文
明的广阔视角来审视和提炼我国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
的理论追求。
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必然选择。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如果没有
以自由平等和公正法治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公民社会为
中介,就难以成功。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建设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强国,社会与市场的公正与法治是必须的内在
条件。没有法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没
有公平正义,也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的理
想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表述,既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实践,既传承优秀传统价值的精华,又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凝炼。因此,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践行,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作了科学概括,实现了国
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追求、个人价值准则的有机统一。正
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
值和共同信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
中概括,凝结了100多年来中国人的理想与价值愿望,同时
也是基于现实的理想,是13亿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对于现代化国家理想形态的价值表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具有丰富的内涵,富强既包括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也包括综合国力、国际影
响力、国际竞争力,更包括人民福祉和物质生活的富有;民
主,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权在民,民有,民享,民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的选择权、参与权、知情权、监
督权,保证人民的话语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中国共
产党的追求与梦想;文明,既包含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追求,也蕴含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谐,不仅是中华
民族的核心价值诉求,也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公正、
平等、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要求我们打造“阳光
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
力,提高政府的效率,实现真正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
则公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
美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是核心
价值观内化、培养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爱国,作为个人
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观,它是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传统
爱国要求的集中概括;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体现
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是
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集粹;诚信和友善,在诸多中华民族美德对个人品
德的要求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华民族美德中的最重要的
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对于诚信,孔子曾经强调,民无信
不立,只有诚实,才可在与人交往中得到他人的信任。友
善,也就是待人善良,是其他一切道德价值之本,是社会主
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个人的诚信与友善是与我们国家
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市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运行
内在关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
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俭廉政”、“克
己奉公”、“仁爱孝悌”、“仁义礼智信”等精华,符合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民富国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
“和谐社会”等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
思想内容,反映了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结晶,
展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改革实践的高度自觉和自
信,具有鲜明的中国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理论特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人们
的思想呈现出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征。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有利于廓清人们
思想上的种种困惑,特别是有利于凝聚民族共识,解决理想
信念动摇、道德缺失、价值迷茫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人们为之奋斗的美好前景
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
正在快速崛起,一些西方国家总是把中国的发展认为是对
西方的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的挑战,加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
的渗透。当代中国只有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增强还
远远不够,必须建立起能为全民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体系,
凝聚民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倡导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不懈
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文化强国,
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用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理论支撑、理
想支撑、道德支撑作用,发挥其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
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确的价值规范,确立了党
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崇高性是指
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
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
和目标指向。
建设文化强国,要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
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具有引领、感召、凝聚、
激励功能,是社会主义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价值观还是提升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一种文化的先进性,归根到底由其
价值体系的先进性来标引;一种文化的吸引力,最强的磁场
就在于它的核心价值观。因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能够更加
坚实地确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社会主义国
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要发挥凝聚我国各族人民人心
的伟大价值作用,形成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
现了一些人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现象。部分党员干部精神
家园失守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
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坚定理想信
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
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
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
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
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颖而又与时俱进的内容,将为化解国内社会矛盾、维护社
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有利于提高我们党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凝聚全民共识,有利
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深入人心,人们团结
奋斗的目标指向就越清晰、创新创造的活力就越巨大、崇德
向善的自我修养就越自觉,同时,在多样化思想文化交流交
融交锋中,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主旋律也就越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