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小学语文课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

2014-03-20王婵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弗兰德松鼠言语

王婵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堂小学语文课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

王婵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言语方式进行,言语行为是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其方式及效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并结合课堂志方法对其补充,对一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进行了记录分析,揭示了语文课堂语言互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 语文课堂言语分析 “课堂志”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课堂中师生的言语作为课堂交往的主要方式,其互动方式及效率不容忽视。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是在课堂的情境之下,以教师、学生作为对话的主体,以言语作为主要的交流方式,以人的自由自觉发展为终极取向的教育活动[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言语互动不是单纯地以信息交换为目的的。弗兰德斯(Ned. Flanders)的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理论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为人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供了有效途径,是教育界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工具。弗兰德斯的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强调,言语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占所有教学行为的80%左右[2]。

一、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一)方法介绍

本研究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技术为主要研究方法,该方法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该技术以贝尔斯(R.F.Bales)群体内互动行为为基础而形成。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容易进行“中立”和“客观”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够有效克服定性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观倾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国教学研究中 (王鉴,2007)[3]。弗兰德斯认为,评价一堂课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课堂内的师生语言进行互动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语言行为就把握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由一套描述课堂言语互动行为的编码,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矩阵表格三部分构成。弗兰德斯把课堂上师生的语言互动行为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默或混乱三类共10种情况,分别用1—10表示。1.表达情感,2.表扬或鼓励,3.接受或者使用学生的主张,4.提问,5.讲授,6.给予指导或者给予指令,7.批评或者维护权威,8.学生被动的说话,9.学生主动的说话,10.无有效的语言(王鉴,2007)。其中1—7为教师语言,1—4为教师的间接影响,5—7为教师的直接影响;学生语言是8—9,分别为学生的被动回答和主动发言;10为沉默或混乱。

(二)编码记录的规定

按照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编码记录的规定,在观察课堂时,需要每三秒钟取样一次,对每个三秒钟的课堂语言活动都需要按照编码系统所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号,作为观察记录。一堂课大约记录800—1000个编码,用以表达课堂之中按照时间顺序所发生的事件,每个事件占有一个小的时间片段,连接成时间序列,以此表现出课堂课堂教学的行为模式、结构和风格。研究者在进行课堂观察过程中每隔三秒记录一个数字编码,然后对相邻编码进行配对,对相同配对或者编码组合进行统计,把相应频次写在统计矩阵相应的单元格中,完成对课堂记录编码在矩阵中的填写,用以进行课堂分析。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以观察录像课的方式进行记录训练,即需要每隔三秒钟按一次暂停键进行讨论记录。

(三)观察原则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要求观察者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师生课堂言语互动行为进行记录,即每隔三秒钟所记录代码表示该段时间内的课堂语言行为。然而课堂教学变动不居,师生的语言行为往往非常复杂,因此弗兰德斯制定了如下观察原则以帮助观察者准确判断:1.如果发现在三秒钟时间内出现了多种言语行为,需要都记录下来;2.当教师叫到某个同学的名字时,属于类别4;3.当教师重复学生的正确答案时,属于类别2;4.教师善意的玩笑,属于类别2;5.当教师讽刺、挖苦、嘲笑学生,属于类别7;6.如果不能确定某语言行为属于哪一类别,则归属10,为方便起见记录为0。

(四)课堂观察记录

本次研究的课是金昌市金昌公司总校第五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松鼠》,教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对这节课运用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每个时间片段对课堂语言行为的意义给予较为准确的赋值。对于在教师要求下的学生朗读课文代码为“8”,学生的小组合作与讨论学习代码为“10”。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它的行和列的意义都由编码系统的规定编码代表,矩阵的每个单元格中填写一对编码表现的先后接续的课堂行为出现的频次。按照笔者观察记录所填写完成的该节语文课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一堂语文课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表

(五)课堂分析根据

上表中矩阵行、列的数据及意义,我们可以作出以下分析:

1.课堂结构在弗

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矩阵表中,1—7列数据之和与总数比值为教师言语比率, 反映了教师语言在课堂中所占的比率;8—9列数据之和与总数的之比是为学生言语比率,反映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编入代码10, 这样第10列数据的总和与总数的比值即为合作学习的比, 这一指标反映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课堂结构状况如表2所示。从表2

表2 课堂结构分析表

可以看出,整个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累计时间20.9分钟,占整个课堂的55.06%;学生语言和课堂小组合作分别占整个课堂的23.91%和21.02%, 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充分体现了教师接受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中给予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但是学生的语言占的时间比较少,只有9分钟,显示这堂课仍然是教师主导,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 虽然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合作学习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

2.教师倾向或风格在弗

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中, 教师言语分为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两类。1—4编码代表的是教师通过表达情感、表扬和鼓励学生、接受或者使用学生的主张和提问对学生所

产生间接的影响,5—7编码代表教师通过讲授、给予指导或指令和进行批评或维护权威对学生所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两种语言的频率不同, 反映了教师不同的课堂教学倾向或风格。矩阵中1—4列与5—7列次数的比率, 可以表现教师在教学中间接控制或直接控制的倾向或风格。若比值大于1,则说明教师倾向于对课堂进行间接控制;若比值小于1,则教师倾向于直接的控制。

表3 教师对课堂的控制类别分析表

从表3可以看出,间接影响次数为182,直接影响次数为237,二者比值小于1,说明教师对课堂更倾向于直接的控制。

二、“课堂志”的研究方法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补充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的重点在于观察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言语行为,使用“编码”的方式可以客观记录下课堂内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复杂的课堂教学简单化,克服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于主观和随意的缺点,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仅仅以一个技术性的结构,难以表现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的意义,有时候数据不能深刻地反映课堂问题的原因,因此我们结合“课堂志”的研究方法,对弗兰德斯分析结果进行补充。所谓“课堂志”就是“研究者深入教学现象发生的场域(课堂)中对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环境等作一个深度描述的过程”。

(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志研究

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整堂课的小组合作时间有8分钟,但是小组合作的效果如何?究竟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上面的矩阵表中我们无法得出原因,下面看一段课堂实录:师:好,现在我们来上课。首先,我们按照第六课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我们先来看这课分为几个自然段?生:五个。师:好。你们迅速在小组内讨论每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开始!(学生开始五分钟的热闹讨论)师:好了,现在告诉我几个自然段?生:五个。师:好,五个,请你试着把五个自然段的段意说出来。好,由下边那个组,四个人,汇报一下。生:第一自然段的小结是写松鼠的外貌,第二段写松鼠……师:停停停,什么叫外貌?你看外貌,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生:外形……师:外貌重点写的是脸上的对吗?他光写脸上的吗?生:没有。师:除了写脸他还写什么了?写它的身体美,我们就不能光说外貌。生:外形,外形特征。师:对,应该叫做主要介绍了它的外形特征。从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师给予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学生也讨论了,但是老师的问题都大都是事实性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过于强调事实性知识,学生可能就会认为,老师的兴趣只在于找出谁知道答案。因此,讨论就会变成支离破碎的形式,而不是一个内涵丰富、令人愉快的过程。老师问了太多事实性的问题,而可能引起讨论更浓厚兴趣的价值观念和个人见解的问题却很少。讨论并不是为了测验,而是一个分享信息的、有益处的、令人愉快的过程。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喜欢讨论课,少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有助于教师判断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教材。

(二)教师倾向或风格的课堂志分析

生:第三自然段的主题是生活习性。师:松鼠的生活习性,什么是生活习性,能不能告诉我?生:松鼠不爱下水……师:不爱下水?啊,还有没?生:它会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缝隙里,塞得满满的……师:给自己储存粮食呗,是不是?还有没?没有了,你说。生:第三自然段应该写小松鼠的活动特征。师:写的是小松鼠的活动特征,它的活动有什么特征?生:嗯,第一是松鼠不爱下水,再就是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不动了。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老师:他说的是松鼠的活动特征,你们同意不同意?学生:同意。从课堂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师提了很多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但是一直把学生引向标准答案,学生努力在课文中寻找老师要的答案在哪里,学生没有时间考虑松鼠有多可爱,没有时间发表见解。松鼠本来是学生们很喜欢的动物,但是在这堂课中,教师一直在给学生讲解语文的常识性知识,比如说,老师问松鼠的活动特征有哪些?这些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一篇生动的文章被老师上得索然无味。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中让学生讨论,但是一些只是表面上看着很热闹,实际教师仍然主导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只有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1]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邱微,张捷.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6(5):133.

[3]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1).

猜你喜欢

弗兰德松鼠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摩尔·弗兰德斯》与18世纪英国的文本生产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