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沃夏克钢琴组曲《诗意音画》的民族性演绎

2014-03-20杜娟

文教资料 2014年14期
关键词:德沃夏克斯拉夫和弦

杜娟

德沃夏克钢琴组曲《诗意音画》的民族性演绎

杜娟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德沃夏克作为捷克民族乐派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一生都与斯拉夫民族有密切联系,其音乐更体现了斯拉夫情结。《诗意音画》钢琴组曲创作于1889年,是德沃夏克创作顶峰期的大型钢琴组曲,通过十三首充满个性色彩的、浑厚而纯美的标题乐曲展示了浓郁的东欧斯拉夫民族的音乐色彩。本文通过对这套钢琴组曲在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上的分析,以总结和举例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德沃夏克作品中的民族特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把握民族乐派钢琴作品的演奏。

德沃夏克钢琴组曲 《诗意音画》 民族性

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末民族乐派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一生创作领域广泛,成果颇丰。在他的管弦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家喻户晓的同时,他的钢琴作品为斯拉夫音乐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有《钢琴协奏曲》(op.33)、《斯拉夫舞曲》和《杜姆卡》等多首钢琴重奏曲和独奏曲。这些钢琴作品广泛使用了捷克民歌和当地的民族舞曲体裁,充分展现了波西米亚的迷人个性。

在德沃夏克的艺术生涯中,1873年创作的康塔塔《颂歌》揭开了他成功的首页,1884年开始的英国之行让他享誉欧洲,经过五年的艺术洗礼,时至1889年德沃夏克已然到达创作的高峰。不再为生计发愁的他,最留恋的便是故乡的山水人情、林荫小路和田园风光。这一时期的作品摒弃了过去奋斗的艰苦挣扎,更真挚感人,也更表现出捷克民族音乐的独立风范。

《诗意音画》组曲便是在这一新时期应运而生,本套作品采用标题小曲的形式刻画不同音乐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他对大自然及民间各种事物的独特视角和灵感。在音乐表达中,运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乡间美景。比起德沃夏克的其他钢琴作品,这套组曲在音乐会中的演绎次数并不多,分析类文章寥寥无几,几乎不被大多数演奏者和学者熟知。而本套作品在钢琴演奏技法和描绘音乐形象及内在意境的表现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演奏者通过深入学习,可以了解德沃夏克的作品内涵和艺术风格,从而提高音乐表达能力,进一步了解德沃夏克作为斯拉夫民族乐派奠基人的伟大贡献。

一、独特的发展段落手法

19世纪晚期,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创作显露出衰落迹象,其风格特征随着特性乐曲的增多日益泛化,向着多元的趣味倾向漫溢开去。与之相应,民族乐派的异军突起给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浪漫主义时期作品更关注自我情感变化的创作特点相比,民族乐派把眼光放在社会、生活、大自然等更广泛的世界,这种对音乐形象关注点的改变,不得不说是一种新的进步。

从钢琴组曲《诗意音画》的十三首作品标题中,就可以初步看出德沃夏克的创作思维,即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织体雕刻不同音乐形象的特色,力图把钢琴这个乐器之王的表现力最大化。比如用钢琴表现田园风光的诗意——《黄昏小路》、《春之歌》,表现具体事物的动静态——《农夫叙事曲》,《古堡里》,表现不同场景的热烈氛围——《嬉戏》、《富里安特舞曲》、《酒神节》、《闲聊》,表现富于内涵的思想感情——《小夜曲》、《英雄的墓碑》、《幻想曲》《圣山上》等。在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象刻画中,无不透露德沃夏克对斯拉夫民族的生活体悟和由衷的热爱。他用斯拉夫人特有的热情和忧郁编织了一首首动人的民族之歌,有来自故乡民间的淳朴声音,更有自己思考的方向和内心的沉淀。

在这一系列音乐形象的刻画中,德沃夏克的音乐往往采用主旋律简朴呈现与织体协调发展的特点。而在发展手法中,变奏是他最擅长的。在本套钢琴作品中,德沃夏克借鉴他在第一套斯拉夫舞曲中的变奏手法,“采取主题调性的多变及对主题旋律不断进行修饰与润色的手法,对位旋律的写作也加强了内声部的渲染。生动流畅的低音声部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民间音乐情调,情绪热烈,欢快明朗,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1.对话式主题变奏。

例1:《农夫叙事曲》片段:

通过高低音声部的一问一答式旋律模仿(呼应),使两个农夫劳作时的闲谈景象跃然纸上。演奏时要注意对话时的语气由弱到强,左右手的交替要自然流畅。

2.装饰性主题变奏。

例2与例3:《古堡里》片段

在回旋曲式的重复旋律段落,一般穿插新的装饰片段或采用增添声部进行新的变奏,使乐曲在循环反复中产生听觉上的新鲜感,极大地丰富乐曲内涵。

例2:

例3:

《古堡里》在回旋曲式的结构中,副主题句进行一次色彩性变奏(由例2变为例3),即右手加入高声部装饰型的琶音,为之前旋律渲染的庄严、肃穆的古堡形象增添一丝神秘感。这些快速经过的六十四分音符手指跨度较大,演奏者可提前根据自己的手指设计好相应指法。同时要注意触键的分寸感,装饰音尽可能空灵些,像一层薄薄的暮霭罩在厚重的古堡城墙之上,在色彩上与旋律声部表现的庄严感区别开来。

3.使用半音或半音阶。

用半音或半音阶进行以填充乐段内容是浪漫派常用的发展段落手法之一。如《嬉戏》中开头的主题句便采用了半音进行以填充内声部,如左手前两小节和弦中的b3-2,2-#3,7-1等内声部进行在演奏中要有所突出,营造欢乐的开场氛围。

例4:

随着剧情发展,这些半音进行逐渐跳入右手的高音区,此时力度更弱,要求手指尖触键灵敏而轻巧,凸显头尾音等衬托中间音变化的有趣结构。

例5:

二、演奏风格中的交响性特色

德沃夏克生活在民族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受浪漫主义思潮和斯拉夫民间文化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呈现多元化风格,既有欢快、活泼的民族舞曲氛围,又有充满意境、耐人寻味的旋律及丰富多彩的和声处理,充分体现了其创作元素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和谐统一。在本套钢琴组曲中,必须根据他刻画具体形象时所表现的作品内涵各有不同而区别对待,认真把握每首乐曲的音色处理。

模拟交响乐队丰富的音响效果和色彩纷呈的音色变化,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主要特色。处于浪漫主义后期的德沃夏克将这一特点移植在他的钢琴作品创作中。在本套作品中,他特别注意运用音域交错与设计对比性段落等一系列手法,增强作品的冲突感和矛盾性,从而增强乐曲的表现力。

1.同种旋律织体的不同音域表达。

在旋律、节奏、调性相同的情况下,即使只是单纯地改变音区,也会带来不同的演奏效果。这种语言发展手法,在本套作品中出现频繁,为了更突出乐曲的交响性。

如《酒神节》片段:

例6:

例7:

例8:

在上述三例中,三次不同音域的主题句再现,呈渐进式扩张趋势,充分表现了钢琴不同音区的音响表达力。在演奏时应考虑情绪的起伏递增,触键时手指由浅到深,力度加大的艺术处理,使庆祝酒神节的画面感逐渐清晰。

又如《丑小鬼之舞》片段:

例9:

左手在高低两个音区交叉,表现不同的声部,高音区的单音回声优美动人,与低音区的琶音线条形成鲜明的层次感。

例10:

在相似的变奏段落中,采取高八度的手法,并且音量更小,左手的伴奏由三连音变为均匀的十六分音符,音乐趋向平和、安静的氛围。

此外,《丑小鬼之舞》中首段的跳跃式音型表现出小鬼们不安分、爱捣鬼的心情,而中段富有歌唱性的连奏音型,则表达出小鬼们深沉忧郁的诉说。这两种富有对比性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使丑小鬼的内心世界栩栩如生。触键时,要用指尖控制好音色变化的力度,或明或暗,必须根据情绪的变化加以区别。

2.合理使用踏板,达到特殊的音响效果。

德沃夏克的许多作品都热衷表现捷克人民光荣的历史和伟大英雄的丰功伟绩,本套作品也不例外。在《英雄的墓碑》中,开头即用雄厚的分解和弦表现英雄的脚步声,将和弦音中的最高音与和弦支撑一前一后奏出,既突出英雄前进步伐的坚定,又渲染宏大的音乐场景。在使用踏板时,要先在有和弦支撑的长音处踩下踏板,后在单音部分松开踏板,清晰地弹出单音,同时注意踏板与单音弹奏的衔接,保持气息的延续,不要有断句的感觉。

例11:

终曲《圣山上》采用了大和弦与分解琶音交织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故乡的圣山之景, 强烈地表达了作曲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开头的四声部合唱宛如天外之音, 随着旋律线条的上升立体感逐渐增强,再随着分解琶音的减弱而使形象升华,在使用踏板时要注意这一乐句和声变化与整体的统一。

例12:

与此同时,套曲中还有几首作品采用与交响性特征不同的“单一型织体”创作,如《春之歌》、《小夜曲》等,在主体速度统一的前提下逐渐展开乐句,充满温暖、亲切感的旋律娓娓道来,体现朴实无华的意境美。

三、创作技巧中的和声特色

1.同主音大小调的相互转化。

回旋曲式变奏法是德沃夏克《诗意音画》中最常用的,在回旋曲式的内部结构中,大多采用同主音大小调转化配以动静结合的乐段分布,突出乐段情绪对比。如《黄昏小路》B大调——b小调:

例13:

例14:

《黄昏小路》在回旋曲式——ABACA的结构中,由“静—动—静—动—静”的织体组合及B大调与b小调主题调性转换相结合,音乐忽而柔和、委婉,忽而热烈、明亮,充分表现了黄昏小路上的夕阳光影变化及作曲家的丰富想象力。如《嬉戏》G大调——g小调:

例15:

例16:

例15的右手双声部交织营造出活泼的氛围,不能忽视中声部的半音上行旋律,这样更体现出趣味性。例16中连续的音阶仿佛一阵微风飘过,在演奏中要注意整体与片段之间的连接性,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每个乐段保持在特定的整体情绪中。《丑小鬼之舞》降A大调——降A小调:

例17:

例18:

在《丑小鬼之舞》开头的前后两个乐句的结束句相对照,由降A大调转换为降A小调,色彩发生轻微变化,力度由弱变强,表现丑小鬼们在黑夜中逐渐变得大胆起来,褪去掩饰的外衣。

从以上几个功能性和声转化可以看出德沃夏克的音乐语言在传统变换中富含新的趣味性,即在整段调性不改变的前提下,采用旋律中部个别性和声变化以增添色彩性等,于细微处展现迷人风格。

2.其他和声语汇。

受斯拉夫民间音乐的影响,德沃夏克的音乐语言基本倾向于选择大、小三度及大、小二度音程发展旋律,用这些相对舒缓的旋律线条营造出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然而许多旋律的走向最终呈现大七度、小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等色彩性更强的和声语汇。这体现出德沃夏克的创作在尊重传统民族音乐的同时,将民族艺术高度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演奏中要仔细找出这些特殊的旋律走向,用心体悟这些色彩性和弦所表达的意境,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内涵。如大、小七度和弦交错——《嬉戏》中段的主题句:

例19: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音部旋律构成的明亮的大七和弦衬托下(572#4),中声部还隐藏着(2#4#61)这个略显神秘的小七和弦。两种和弦织体交错相织,在演奏时要表现出不一样的色调。如大九度音程——《农夫叙事曲》开头的主题句:

例20:

位于第四小节的(461b35)这个大九度和弦用跳音将茶余饭后农夫们的业余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弱一强的节奏显得饶有趣味,演奏时要把握住跳音的弹力与张力,使这首对话式的叙事曲更生动、立体。

此外,德沃夏克对于其他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借鉴使得他的音乐风格更独特。比如在他著名的 《自新大陆交响曲》和《F大调弦乐四重奏》中,都曾运用五声音阶作为旋律主题,在本套作品中依旧巧妙地将五声音阶作为部分标题曲的主题句。这种将捷克民族音乐风格移植在传统的艺术音乐形式中,恰恰体现德沃夏克的高超艺术创作技巧。

例21:《黄昏小路》主题句旋律:

前两句乐句下行,似是微风拂过黄昏路边的树,小音程连接出一幅清新淡雅的乡间美景,使人感觉轻松愉悦。

例22:《富丽安特舞曲》中段主题句旋律:

四、结语

诗中有画,画中有意。在本套作品中,德沃夏克运用“音”与“画”交织的艺术手法,为演奏者提供了独特的音乐意境。他用诗一般的音乐语言描绘家乡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也将自己或诗意、或甜美、或忧郁、或惆怅的浪漫主义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演奏者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斯拉夫民族的音乐风格特性及德沃夏克的特殊音乐语汇,处理好本作品中“音”与“画”的关系,努力揣摩作曲家每个小标题的创作意图,以更好地诠释出斯拉夫音乐的独有魅力。此外,“标题”虽然是一种审美导向,但不能最终限制我们的思路和表演空间,在演奏本套作品时应该顺着“标题”这个窗口认真学习乐谱所传达的内容、音乐形象和基本情感,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作品中每条旋律线表达的特殊色彩,最终用钢琴演奏出作曲家笔下“诗意音画”的瑰丽。

[1]英国牛津大学.the grove muisc dictionary instrument.音乐辞典.

[2]周燕.捷克民族乐派作品中民族性因素特点的分析及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张廷森.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的风格特点[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S1:27-31.

[4]朱琴.论德沃夏克创作思想中的多元性[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2:69-74.

[5]朱琴.世界精神在德沃夏克作品中的体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02:66-68.

猜你喜欢

德沃夏克斯拉夫和弦
请让我独处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德沃夏克:胸怀爱国热忱的作曲家
东斯拉夫诸语言
西斯拉夫诸语言
斯拉夫诸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