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美学与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策略

2014-03-20

关键词:原语译语代偿

汤 菲 菲

(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翻译美学与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策略

汤 菲 菲

(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旅游景点公示语是衡量景区景点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其翻译直接反映一个景区的国际化程度,展现该景区的人文素质。然而,各地景点公示语的英译现状不容乐观,美感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从翻译美学的视域研究景点公示语的英译有助于挖掘其美学功能,提升其翻译质量,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深度健康发展。

翻译美学;旅游景点公示语;美感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景点公示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的英译承载了跨文化交流的重任,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形象。然而,各地景点公示语的英译现状并不乐观,现有翻译美感缺失明显。目前国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关注不是很多,且文章多由华人学者或中国学者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基本可纳入国内学者的研究范畴。在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虽取得一定成绩,也不尽人意:其一,已有研究多从功能主义、文化、语用等角度展开,重点关注景点公示语翻译的忠实度,忽略了对其美学功能的研究。譬如,张美芳以赖思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基础,对澳门景点公示语的文本类型及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1]。赵湘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文化差异对交际产生的影响,并从语用的角度探讨公示语翻译[2]。其二,目前国内有关翻译美学的研究多局限于文学翻译,忽视了其在应用文体的研究。例如,党争胜探讨了翻译美学研究对文学翻译的启示意义及对文学翻译原则的借鉴价值[3]。实际上,翻译美学不仅可以用来指导文学翻译,也可应用到应用文体的英译研究中,如景点公示语。因而,从翻译美学的视域研究景点公示语的英译有助于拓宽翻译美学的研究范畴。为了应对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过程中的美感缺失问题,本文以安徽省黄山风景区景点公示语为例,以实地拍摄的图片为佐证,分析景点公示语的翻译现状,进而从翻译美学的视域探究提高景点公示语英译质量的翻译策略,以充分挖掘景点公示语的美学功能。

一、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美学功能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4],是在旅游途中及旅游目的地给旅游者看的公示性文字语言[5]。公示语应用广泛,包括标语口号、街头路牌、景区标识等。公示语翻译研究在国外有着较长的发展史,现已较为成熟。在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许多学者也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与之相应,美学在西方有着久远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化对审美意识也有诸多研究,中国传统译论的基础就是美学。以美学语言学为基石,翻译研究呼唤与美学联姻,这种联姻可见诸中西方传统译论。朱光潜曾对其学生刘宓庆说过“翻译不能绕开美学”[6]。刘宓庆系统论述了翻译美学的范畴和任务、翻译的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等问题,将翻译美学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至此,翻译美学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的主体构架之一[7]。旅游景点公示语是公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不仅要忠实原语,更要注重美感的传递。因而,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应从翻译美学的视域加以研究。基于该视角,景点公示语有以下美学功能:

(一)信息美

景点公示语具有强烈的信息美功能。信息性公示语在各景区都极为常见,其内容严谨、逻辑清晰,重在为游客提供信息,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信息发出者应将信息准确明了地传递给游客,如各景区入口售票处的购票须知、收费标准等。进入景区后,游客需借助简洁准确的道路标牌到达各景点,此类标牌应为游客指明方向、指清道路。可见,景点公示语具有提供信息的重要功能。据此,作为景点公示语话语主体和译文受众中介的译者在翻译信息性公示语的过程中,应使“传递的内容尽量保持不变”[8],从而将原语信息准确迁移到译语中。译者传递给游客的信息应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呼吁美

景点公示语还具有鲜明的呼吁美功能。它提醒游客遵守景区规定,注意安全事项。此类公示语简短精练,多用祈使句,具有很强的呼吁功能,如“请勿攀爬”、“请勿攀折花木”等。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各景区都出现了一些委婉含蓄的公示语,如“小草青青,踏之何忍”、“足下留意,春意更浓”等。在翻译此类呼吁性公示语时,译者应注意到汉英语言间的差异:汉民族性格的内倾性造就了汉语表达的委婉含蓄,而英语民族性格的外倾性也使英语行文直截了当。因而,在翻译此类景点公示语的过程中,译者应避免死译和硬译,以英语社会的接受倾向为原则。

(三)解释美

景点公示语也有突出的解释美功能。到达各景点后,面对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游客需借助景点介绍进一步享受自然美景、接受人文熏陶。因而,解释性公示语应充分发挥其解释美的美学功能,详尽阐述景点的自然风貌、历史渊源,给游客以审美满足。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城市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拥有诸多渊源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此类景区的景点公示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典型的解释美的美学功能。在翻译此类公示语时,译者应努力挖掘深层含义,着力使外国游客了解景点的历史人文内涵。

综上所述,从翻译美学的视域来看,景点公示语具有信息美、呼吁美、解释美的美学功能。

二、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中的美感缺失现象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景区众多。笔者经实地调研发现景点公示语英译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双语标牌和景点介绍都存在各式错误,美感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其中,黄山景区景点公示语在英译过程中美感缺失明显,其问题极具代表性,故以该景区为例做以下分析。

(一)语言元素引发美感缺失

1.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在景点公示语英译过程中颇为常见,其表现形式不一,如词形错误、单复数混用、介词缺失等。各地景区常可见“当心落水”的警示牌,其译文错误多样,如“Bewares of falling into water”、“Beware falling into water”等。实际上,该句属祈使句,动词无需变化。此外,“beware”系不及物动词,介词“of”必不可少,建议使用国际公示语通用表达“Beware: deep water”或“Caution: deep water”。

2.选词不当

英汉两种语言皆词汇丰富,意义灵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不加以区分,很容易犯选词不当的错误。此类错误大致可归为两类:1)未选准译语用词。我国山林资源丰富,深壑幽谷众多,多处可见“请勿跨越”的标牌,其译文为“No Spanning”。该译法虽符合国际通用惯例,但选词明显欠妥。“span”作动词时意为“桥、拱等跨过某处”或表抽象意义的“跨越”、“贯穿”。这与“跨越栏杆”之义相去甚远,难为外国游客所理解。因而,应改译为“No Striding”。2)未参透原语内涵。如在黄山景区,多处设有指向性的“进口”、“出口”标识。令人啼笑皆非地是它们被译成了“Import”和“Export”。显然,译者未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原语特定内涵,应改为“Entrance”和“Exit”。

3.字面死译

字面死译可归因于译者未能把握英汉表达法之间的差异。譬如,“小心地滑”的标牌被生硬地译为“Carefully slide”。这显然不符合译语使用惯例,应改为“Caution: wet floor”。“排云亭”位于黄山风景区西海门,是游客观赏黄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点。该景点在“北海大饭店”附近的标牌译成“Dispelling Cloudy Temple”,该译法显然是字面死译。相较而言,另一标牌上的“Cloud-dispelling Pavilion”就比较合理。

4.一名多译

一名多译的问题在我国各景区普遍存在,黄山风景区也不能幸免。众所周知,奇松是黄山四绝之一,而始信峰上的松树最为奇妙。然而,如此有代表性的景点译名并不统一,时而译为“Shixin Peak”,时而译为“Start-to-Believe Peak”,时而又译为“Beginning-to-Believe Peak”。同一景点译名不一是景点公示语翻译的典型病症。它易给外国游客带来困扰,不利于提升景区国际化水平,不利于规范景区的文字人文环境。

以上几类错误是典型的语言元素引发的美感缺失。该现象在我国其它景区也普遍存在。此外,各景区景点公示语英译还存在拼写错误、非专有名词拼音翻译等美感缺失问题,此处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二)文化元素引发美感缺失

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景点公示语英译中的另一类美感缺失现象就与文化密切相关。

1.审美意识差异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必然会引发审美意识的差异,进而引发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汉文化植根于儒家礼教,强调中庸;西方文化深受自由平等思潮的影响,强调个人价值。受此影响,汉语以模糊含蓄为美,英语则崇尚简明精确,如“青青绿草地,三思而后行”、“奉献一片爱心,还君满目绿茵”等。其译文分别为“Tread on the green grass? Think again and again!”及“Giving love, returning green”。该译法只关注翻译的忠实度,忽略了中西方审美意识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它易给外国游客带来困惑,造成美感缺失。实际上,在翻译此类具有呼吁功能的景点公示语时,译者应以译语表达法为准,选用英语社会普遍接受的“Keep off the grass”即可。

2.词汇内涵差异

随着历史的演变,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愈加密切,动物词汇也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在东西方是一致的,如蜜蜂(bee)、狐狸(fox)、猪(pig)都给人以相似的审美联想,有些则不然。黄山风景区内诸多奇松、怪石都与动物词汇相关,如“卧龙松”、“黑虎松”、“猴子观海”、“天狗望月”等。其中,天都峰一侧的怪石“金鸡叫天门”因有移步换景的奇趣倍受中外游客推崇。笔者发现该景点译名不一,“金鸡”一词时而译为“cock”,时而译为“rooster”。“cock”一词在英语文化中有“骄傲”之义,其相关习语“as arrogant as a cock”使用广泛。此外,“cock”还会使人联想到雄性动物生殖器。相比之下,“rooster”与汉语中的报晓雄鸡相对应,给人以愉悦的审美联想。据此,该景点若译为“Gold Cock Calling Heaven”,势必会引发美感缺失,而另一译法“Gold Rooster Calling Heaven”则符合西方人的价值观及审美传统,有利于原语美感的传递。

可见,语言元素和文化元素是导致景点公示语英译美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此类美感缺失现象在我国各景区普遍存在,可通过引入翻译美学理论加以解决。

三、翻译美学视域下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策略

翻译美学是译学和美学的结合。景点公示语的社会语境和语用功能决定了它比一般语言有更高的审美要求。理想的景点公示语翻译不仅要忠实原语,更要注重美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播。因而,翻译美学是研究景点公示语英译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基于翻译美学的视域,提高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质量的翻译策略可从以下四点加以阐述:

(一)非代偿式转换——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

非代偿式转换旨在以原语的审美信息特征和结构为依据复制译语的审美信息。非代偿式转换是审美再现的基本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全面把握原语的审美信息并将其转换到译语中。据此,信息性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应以非代偿式转换为主。作为我国著名的5A级景区,黄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在黄山风景区内,笔者发现“黄山”多译为“Mount Huangshan(Mt. Huangshan)”或“Huangshan Mountain”。但在景区少数标牌上,仍可见“Yellow Mountain”的译法。实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0年就将黄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9],其官方文件即用Mount Huangshan。我国译界就山川名称也有通行译法:翻译时分专名和通名两部分。专名部分用拼音,通名部分用译名。从翻译美学的视域来看,该译法就是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

又如,笔者在黄山脚下某标牌发现“中国安徽省绩溪县南大街8号”的字样。其中,“南大街”被译成“South Avenue”。实际上,我国道路标牌的翻译不可单纯从字面直译,应借助汉语拼音体系加以处理。从翻译美学的视域来看,街头标牌属于典型的公示语,具有信息美的美学功能,其翻译不能以译语为依据进行模仿,而应遵循非代偿式转换的原则,以原语为依据,译为“Nan Dajie”或“Nan Da Jie”。

(二)部分代偿式转换——以译语为依据的模仿

部分代偿式转换旨在以译语的语言结构特征、表现法传统和社会的接受倾向为依据,调整原语审美信息类型和结构并将其表现在译语中。呼吁性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应以部分代偿式转换为主。在各景区入口售票处都有“请自觉购票”的标识,其译文为“Please buy your ticket consciously”。该译文无明显语病,但严格说来并不符合译语的语言结构特征和表现法传统。如上所述,汉语表达委婉含蓄,英语表达直截了当。英语公示语用语更趋简明,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短语、缩略词等。因而,该译法有死译之嫌,译者应以译语为依据进行模仿,译为“Admission by Tickets”或“Tickets Only”,以保证译语的最佳可读性。此外,“请勿乱扔垃圾”译为“Please Don’t Throw Rubbish Away”也不符合译语社会的接受倾向,应以部分代偿式转换为原则,改译为“No Littering”。

(三)动态模仿——综合性模仿

动态模仿是一种综合性模仿,取非代偿式转换和部分代偿式转换之长,即在可以以原语为依据时以原语为依据模仿、在以译语为依据更佳时以译语为依据进行模仿。大多景区解释性公示语的翻译都以此为据。譬如,黄山风景区中有关景点简介的标牌上有这样一句话:“绩溪地处黄山脚下,交通便捷。”该句被译为“Close to the well-known Yellow Mountain, Jixi County enjoys a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从翻译美学的视域看,该译法未深入挖掘景点公示语信息美、解释美的美学功能。实际上,原文中的“黄山”应以非代偿式转换为翻译策略,具体改译方式已在上文加以阐述。此外,从句法及选词上看,该译文明显以原语为依据进行模仿,致使译文并不符合译语的语言结构特征及表现法传统。译者应灵活地处理原文的外象形式美,不执着于文字表层的对应[10]。因而,该句可采用动态模仿的翻译策略:在“黄山”一词的翻译中以非代偿式转换为据,而在句式、选词上以部分代偿式转换为策略,以使游客获得最大审美满足,建议改译为“Located at the foot of Mount Huangshan, Jixi is easily accessible.”

(四)代偿式转换——重建式改写

代偿式转换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不受原语的形式束缚,以重建式改写的方式实现双语的意义转换。当然,重建式改写不可背离原义。因而,在翻译蕴涵传统文化典故及历史渊源的景区公示语时,代偿式转换策略尤为重要。译者需在此过程中采用意译及加注的手段,阐明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

怪石是黄山胜景的又一绝。黄山怪石的命名体现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人们或以人兽形象、物件形态命名,或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命名。其中,后者体现了炎黄文化积淀的延续,如“苏武牧羊”宣扬了“节”,“关公挡曹”体现了“义”。笔者在景区标识及各类景区宣传资料上发现此类石景的英译只单纯遵循非代偿式转换的原则,如“苏武牧羊”译为“Su Wu Herding Sheep”,“关公挡曹”译成“Guan Yu Resisting Cao Cao”。显然,该译法未能有效把握景点公示语解释美的美学功能,未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典故的美感传递给外国游客。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义之臣。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其出使西域。由于汉朝降将的反叛,单于扣押了苏武。苏武宁死不屈,最终在茫茫草原上放牧19载才得以返回。黄山北海景区的著名石景“苏武牧羊”就附会了该典故。笔者认为在翻译此类景点时,应以代偿式转换为依据,即以重建式改写为主要翻译策略,具体可用意译并加注的手段加以实施。据此,该景点可改译为:“Shepherd”(Su Wu, an official in Han Dynasty, was sent to Hun as an ambassador. But he was detained, tortured and finally exiled. Despite the hardship, he refused to surrender and returned to his country after 19 years of herding sheep.) 该译法既符合译语的表现法传统,又传递了炎黄文化的美感。

此外,“关公挡曹”是黄山松谷景区的又一名景。该石景以三国时期关羽华容道挡曹操的历史故事命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在运用非代偿式转换进行直译的基础上,以代偿式转换为据,采用加注的手段实现双语间的意义转换。因而,笔者建议将其改译为:“Guan Yu Resisting Cao Cao”(Both Guan Yu and Cao Cao were famous general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ree Kingdoms. After the battle of Red Cliffs, Cao Cao escaped.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e strategist Zhuge Liang, Guan Yu waited for Cao Cao along the Huarong Trail, but finally released him due to his past appreciation.)

总之,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景点公示语的不同美学功能选用相应翻译策略。其中,信息性景点公示语以非代偿式转换为主要翻译策略;呼吁性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应以部分代偿式转换为主;大多景区解释性公示语的翻译都以动态模仿为据,而在翻译蕴涵传统文化典故及历史渊源的景区公示语时,代偿式转换策略尤为重要,其翻译既要关注翻译的忠实度,又要注重文化的传播和美感的传递。

结 语

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对于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塑造国际化景区形象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省黄山风景区为例,通过分析景区内景点公示语的翻译现状,指出现有翻译忽略了景点公示语的美学功能,进而从翻译美学的视域探究提高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质量的翻译策略。景点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提升可规范景区人文环境,提升景区国际化水平,从根本上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及对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张美芳.澳门公共牌示语言及其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06(1).

[2]赵湘.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

[3]党争胜.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J].外语教学,2010(5).

[4]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13.

[5]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06.

[6]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vii.

[7]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9.

[8]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30.

[9]方华文.中国名山名水[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0.

[10]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265.

责任编校:汪长林

StrategiesfortheEnglishTranslationofPublicSignsinScenicSpotsfromthePerspectiveofTranslationAesthetics

TANG Fei-fe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Hefei Teachers College, Hefei 230601, Anhui, China)

As a signific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service level of a scenic zone,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tourist spots reflects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hows its humanistic quality.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far from being satisfactory for the lack of aesthetic value in translation. 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helps to emphasize its aesthetic function,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profoun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fundamentally.

translation aesthetics;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aesthetic value

2014-04-08

汤菲菲,女, 安徽合肥人,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时间:2014-10-28 14:1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12.html

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12

H315.9

A

1003-4730(2014)05-0055-05

猜你喜欢

原语译语代偿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