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

2014-03-20刘炳昇

物理教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弹簧秤木块摩擦力

陈 娴 刘炳昇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TIMSS是“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英文简称,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发起和组织的机构.2003年以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荷兰和捷克等5国的小学和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视频发布在该机构的网站上[1],这为世界各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相互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从TIMSS网站上选取澳大利亚初二物理课堂教学的视频.与视频内容一致的还有详细的教师和学生课堂交流的英文文字记录.该视频选自“力与运动”单元中的摩擦力,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共27人,在一间科学实验室进行,视频时间为62min.

这堂物理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24min,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力与运动的问题,引出摩擦力.后一部分38min,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

1 视频基本内容的介绍

1.1 教师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个问题,我不会直接告诉你们问题的答案.讨论中你们可以向我提出问题.任何物体的自然状态是什么?这个问题几百年来一直是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

学生:物体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我是物体,你是物体,钢笔是物体……

学生:物体在这里之前,它们来自哪儿呢?

教师:我们不讨论物体从哪里来.只讨论物体的自然状态.

学生:岩石是物体吗?

教师:是.

……

教师:我用一个小实验来提示你们.(教师轻轻地推着桌面上的一个物体)问到:物体发生了什么情况呢?

学生:运动.

教师:当我不推物体时,它还运动吗?

学生:不.

教师:物体自然状态的趋势是什么?

学生:停止.

教师:一切物体都是这样么?

学生:是的.

教师:小车是这样么?小球是这样么?发射的子弹也是这样么?发射的火箭也是这样么?

学生:是的.

教师:那么火箭进入太空呢?

学生1:它漂浮起来了.

学生2:没有重力拉它,使它停下来.

教师:它离开地球,就不会停下来了?

学生1:是的.

学生2:不是的.

教师:是么?

学生:遇到其他物体后才会停止,例如行星.

……

教师:哲学家们常常思考:物体的自然状态是什么?是趋于静止?是静止?还是保持运动?

教师:你们还有其他看法吗?

学生1:趋于停止.

……

教师:如何使物体停止?(教师推动小车,它在桌面上运动)

学生:把手放在车子前面.

教师:手放在车前说明了什么?

学生:有一个力的作用.

……

教师:但是火箭在太空飞行时,为何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运动呢?

教师:物体必须有力的作用才运动,谁同意这个观点?谁不同意这个观点?

教师:不同意的请举手,好的,(教师看见有些学生举手)我喜欢持不同意见者.

教师:说一说你的看法.

学生:我不同意上面的观点,但是我不知道原因.

……

学生:有摩擦力使它停止.

学生:有重力……

……

教师:几百年来人们就一直思考: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如同我们中有一个同学这么认为.

教师:可是又有另外一种看法:摩擦力的存在和效果.

教师:摩擦力对我们生活重要吗?

学生:哦,是的.

教师:我的意思是把一支铅笔拿在手上,它受到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在哪里有摩擦力?

……

教师:火箭升空时有力的作用,之后就没有力的作用了.

……

教师:谁开始同意这个看法,现在又改变看法了?

……

教师:摩擦力是什么,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教师:什么情况下需要的摩擦力最大?什么情况下需要的摩擦力最小?请大家举几个例子

学生1:赛车拐弯需要摩擦力.

学生2:使汽车停下来需要摩擦力.

学生3:刹车.

……

教师:如何减小摩擦力?

学生:水……潮湿……润滑剂.教师: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确定?学生:牛顿可以确定.

教师:牛顿确实发现了一些定律和重力的作用,但是在摩擦力方面他没有贡献.

……

学生1:表面对摩擦力有影响.

学生2:物体的重量可能有影响.(教师用小车演示,改变小车的自重)

……

教师:摩擦力在真空中存在吗?没有重力的情况下存在吗?

……

教师:接下来我们要根据“实验说明单”上的内容进行实验.首先,要测量数据,用数据支持你的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1.2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

(1)实验目的.

认识摩擦力

实验器材:弹簧秤(两种规格量程)、长方体木块(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两种)、小物块若干(可以放在木块上,增加木块的重量)、细绳(系在木块和弹簧秤之间)、剪刀.

(2)实验内容.

测量物体从静止到即将运动瞬间弹簧秤的拉力,5次取平均值;

测量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5次取平均值;

改变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其匀速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5次取平均值;

改变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测量其匀速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5次取平均值;

改变物体的重量,测量其匀速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5次取平均值.

本节课只完成前面两个内容,下节课再完成其余3个实验内容.

(3)实验过程.

教师在桌面上向学生示范如何做实验.

首先,把细线的一端系在木块上,另一端系在弹簧秤上.其次,用弹簧秤缓慢地拉木块,在其刚刚启动时,读取弹簧秤的示数,告诉学生这就是这节课要测量的一个力.然后,教师再示范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时,读取其指针的示数,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要测量的另一个力.教师不使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这两个物理概念.

接着学生开始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在教室里按照顺序不停地巡视学生做实验.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环节:了解学生是否阅读了实验说明;是否知道实验要做什么;发现学生做实验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示范怎么做实验;与个别实验完成得比较好的讨论问题并表扬学生.

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发现学生实验出现的问题,并逐一加以指导和纠正.

① 选择实验器材.

教师在巡视学生做实验时,发现学生选择的弹簧秤不对时就给予指出,让学生重新去换器材.大约有一半的小组学生弹簧秤拿的都不对,其中有一组学生与教师的一段对话如下:

教师:为什么你拿了这个弹簧秤?为什么你不选择更精确的,因为你看,它的刻度不能更小.

学生:哦,好像我的不对.

教师:是的,这个弹簧秤的读数可以到100,对吧,可你现在测量的值不到50.

教师:你理解为什么我所说的原因了吗?

学生:哦,那你为什么把这个弹簧秤拿出来让我们使用呢?

教师:因为在后面的实验中增加物体的重量时,测量摩擦力就需要量程比较大的弹簧秤.

学生:那你应该把不同的弹簧秤分开放置并且告诉我们选用哪种.

教师:我把各种弹簧秤归类放在一起,目的是希望你们先思考,然后再选择使用哪一个.

另外一组学生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被教师发现使用的弹簧秤不合适并建议更换,学生对为何更换产生兴趣,于是,教师解释不同的测量工具产生的误差大小不同.

还有几个小组的学生对为何要更换弹簧秤没有异议,那么,教师也就不解释原因.

虽然全班近一半的人选择的弹簧秤不对,但是教师没有统一讲解如何选择弹簧秤,而是分别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解释.

教师还发现一组学生选择的木块不对,其表面更为光滑,是后面的实验需要用到的,所以,要求学生去器材展台上更换木块.

教师告知一个小组的学生,要注意木块的纹理,每次实验时应该是同一个方向的,还要注意桌面的清洁、光滑,不能出现小颗粒等.

② 测量数据.

在学生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测量数据.

有一组学生用弹簧秤拉木块发现,刚启动时的拉力大一些,一旦木块动起来,弹簧秤的示数就变小了,学生不知道应该记录哪个数值.教师告诉学生应该读取数值大的那个值.

有一组学生实验做得比较马虎,拉动木块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根本没有发现刚启动时和启动后弹簧秤的拉力示数是有区别.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就给他们逐一示范,强调要缓慢移动木块,让他们看清楚两种情况下的示数是不同的,告诉他们读取和记录示数大的那个值.

有一组男生较好地完成了实验,教师就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教师:你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木块刚启动时弹簧秤的拉力大,还是匀速运动时的拉力大?为什么?

学生1:应该是刚启动时的拉力大.

学生2:两种情况应该一样大.

教师:这个问题不容易哦,我们以后会讨论的.

教师:你们正在做科学实验,做得非常漂亮!

学生:你再大声说一遍.(很兴奋)

③ 记录数据.

关于实验数据的记录,教师也一一查看学生的实验报告单.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数据记录的地方不对,例如,有的学生将启动时的拉力数据记录到另外一个实验数据表中,即张冠李戴.有的学生实验报告上只有数字没有物理单位,有的学生数据的平均值计算得不对,有的学生5个数据之间的误差太大等.针对每一种情况教师都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改进.

2 视频基本内容的分析

2.1 教学内容与设计的自主性

这节课包含两个主题:一是“物体的自然状态是什么?”即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二是摩擦力.前者是一个具有哲学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主题;后者是比较具体的需要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结论的内容.把这两个主题放在一节60min的课中进行,这可能反映了西方国家教师自主安排教学计划权力较大的特点.不同的学校或同一所学校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方案往往有较大的差别,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具有显著的个性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比较强调自主性.

2.2 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讨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什么时,教师不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语气充满鼓励和肯定,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学生之间或学生前后的思维过程就会发生冲突,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限制,基本上没有解决问题.尽管如此,教师力求把学生思维的原始状态暴露出来,这一点值得物理教师们学习的.

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的“自学”往往显得太超前,在课题引入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位澳大利亚的教师巧妙地换了另一种问法:任何物体的自然状态是什么?用一个小实验诱导学生暴露“停止是自然状态的趋势”,然后再让学生列举更多的实例,从而出现不能解释的问题.师生对话中呈现出学生处于一种真实、自然的状态,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不断地提问引导,激发认知冲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2.3 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实验技能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本领.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是比较重视实验技能培养的,在加强科学探究教学的理念下,不应当削弱实验技能的培养.在这节课的视频中,可以发现教师是非常重视实验技术细节的,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动手,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通过视频可以看到,让学生根据实验说明自己去选择、拿取所需的器材,实验结束后再由学生自己归放原处.不少学生随便拿取弹簧测力计,结果量程不合适,或者根本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量程,教师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机会,然后,再去启发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印象深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学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数据记录中出现的问题等,教师都在巡视中不断发现,逐一给予指出和纠正.

2.4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个体差异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小组出现的问题分别给予指导.虽然全班有约一半的学生拿错弹簧测力计,教师也没有在全班统一讲解,而是针对每组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解释.对于一些好的学生教师会从误差的大小进行定量的分析,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是告诉他们会影响准确程度,不对全班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如果有的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比较好,教师就会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要求他们思考,且不马上给出答案;如果有些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不能完成,教师会发现问题所在,耐心讲解、亲自示范,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并掌握实验技能;如果有些同学态度不够认真、马马虎虎地完成实验,教师就严格要求,指出问题,让学生重新进行测量和记录.这些都体现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的教学理念.

3 启示

世界各国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物理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反思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并思考如下的关系:

(1)教师教学设计的自主性和统一性之间的合理关系,本案例更强调教师的自主性.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获取之间的渗透关系,本案例更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学生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案例更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4)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体差异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案例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 http://timssvideo.com/videos/Science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Douglas M.Lapp,Properties of Matter[M].Burlington:Carolina Supply Company,2000:33.

猜你喜欢

弹簧秤木块摩擦力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用弹簧秤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神奇的摩擦力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方法、技巧、探究与提高
这样“改进”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