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发子弹可以打在同一个靶点吗?——浙江省高考理综第23题的分析

2014-01-08陈显盈尤爱惠

物理教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弹孔落点子弹

陈显盈 尤爱惠

(1.温州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2.永嘉实验中学,浙江 永嘉 325100)

1 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2014年浙江理综)如图1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2m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1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行进s=90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2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图1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L=410m时,求第1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2个弹孔之间的距离;

(3)若靶上只有1个弹孔,求L的范围.

参考答案:根据条件,已知v0=20m/s,v=800m/s,h=1.8m,s=90m,另外第(2)问还已知L=410m.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主编的《浙江考试》2014年高考增刊第2期提供的参考答案如下.

2 常见解法分析

本题考查相对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等知识点,在能力上考查了绘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第(1)问考查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难度不大.第(2)问考查的是相对运动和平抛运动,难度一般,但是要注意2个问题:① 两发子弹相对地面的初速度不同,分别为v+v0和v;②两发子弹到靶的初始距离不同,分别为L和L-s.第(3)问与第(2)问相比,考查的也是相对运动和平抛运动,但侧重考查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绘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笔者与考生在考后对第(3)问进行交流时,很多考生提出:若只有1个弹孔,第一反应是可能两发子弹打在同1个靶点上,其次才会想到其中1发子弹没打到靶上.于是,考生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解法.

图2

解法1:直接认为能打在同一靶点并计算L.

如图2所示,若靶上只有1个弹孔,可能是两发子弹打在同一个靶点.设两条平抛曲线交点的水平距离为L0,则

第1发子弹离地高度

第2发子弹离地高度

需2次下落高度相等,

由(1)~(3)式推导并代入数据可得

所以,若靶上只有1个弹孔,则靶点(即交点)到枪口的水平距离为L=L0=3690m.

解法2:通过两条平抛曲线交点排除打在同一靶点的可能性,再确定为第1发子弹没打到靶上、第2发子弹会打到靶上情况并重新计算确定L范围.

图3

如图3所示,若两条平抛曲线有交点,第1发子弹离地高度

第2发子弹离地高度

需2次下落高度相等,

由(1)~(3)式推导并代入数据可得

两条平抛曲线的交点在(3690m,-99.45m),即交点在水平地面之下.可见,两条平抛曲线在地面以上是没有交点的,也就是两发子弹不可能在同一靶点.于是可以确定为以下情况:第1发子弹没打到靶上、第2发子弹会打到靶上.

第1发子弹落点的水平距离为

第2发子弹落点的水平距离为

若只有1个弹孔,从图3中可以看出,L的范围为492m<L≤570m.

点评2:该解法体现了部分考生的解题思维,尽管结果是正确的,但是其解法比较耗时,是不合理的.与解法1相比,排除了不在同一个靶点的可能,但是花费了一定的时间.

解法3:通过计算两次落点得出第1发子弹没打到靶上、第2发子弹会打到靶上的情况并确定L范围.

该解法同前文《浙江考试》提供的参考答案,但是该参考答案的表述过于简单,没有对在同一靶点可能性的排除进行说明,也未画出草图.笔者根据该参考答案的解题思路进行完善,其具体解题思路如下.

(1)先直接分别计算两次落点距离.

第2发子弹落点的水平距离为

(2)画出草图,并标上落点距离.

如图4(甲)所示,已知L2>L1,可以画出草图,并标上落点距离,可见两条平抛曲线在水平地面之上没有交点.

图4

(3)画出靶板并想象移动,确定L范围.

如图4(乙)所示,若只有1个靶点,说明第1发子弹没打到靶上,第2发子弹会打到靶上.画出靶板并想象移动,可以确定L的范围为492m<L≤570m.

点评3:该解法比较合理.与解法2相比,解法3不是通过交点排除在同一靶点的可能性,而是利用标有落点距离的图像来排除同一靶点可能性,同时利用图像来快速直观地确定L范围.

3 试题拓展分析

图5

图6

猜你喜欢

弹孔落点子弹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最后的弹孔
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弹孔检测提取算法研究∗
三颗子弹
子弹VS防弹
Karma:让子弹飞一会儿
子弹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拼抢第二落点新闻打好新闻竞争战
探访江苏地方立法:百姓关切成立法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