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众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推动力

2014-03-20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负效应外化成员

郭 霄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从众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推动力

郭 霄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而从众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从众效应分为从众正效应和从众负效应。因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利用从众正效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和转化从众负效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

思想政治教育外化;从众正效应;从众负效应;推动作用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施教育这一问题时,通常多研究如何实施教育,却较少研究教育是如何被接受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通常需要经过将内在思想意识转化为外在行为的过程,这就是外化。要实现良好的外化,往往需要各方面的推动。其中一个推动力就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从众效应的力量。从众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寻求群体认同感的一个方式。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从众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一、思想政治教育外化与从众效应概述

1.思想政治教育外化概述

“教育者所要传达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同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矛盾。”[1]23而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分为相辅相成的“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中这样界定外化:“所谓外化,就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将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意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2]101这是一个将内部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转化为行为并由行为再次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是将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最终目标的必要过程。所以,外化被归类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果范畴中来进行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是对内化的延伸,即人们利用所得到的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完成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改造世界。因此,外化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外化受到的影响包括外在和内在两种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如国家政策、社会的经济制度、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社会思潮等。此外,还包括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生活的社区环境、接受教育的学校、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等。内在因素包括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与动机、其主观能动性及发挥程度和已有的观念系统、知识经验和能力等,这些都同样制约着外化的效果。

2.从众效应概述

在心理学中,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3]2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群体的规范形式。

从众效应的产生是有一定基础的,这种基础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基于个人被别人喜欢或者接纳的期望,害怕被拒绝,从而导致从众效应的产生;另一种是渴望正确的心理,人们需要从别人的信息中去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产生自己的认识,并且人们渴望自己认识的正确、准确的动机非常强烈,这是形成从众效应的另一个重要基础;还有一种是从众的合理化,即人们对从众的认知结果,认为从众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现在人们心里经常会有的想法,通常表现为“跟着大家走(做)没有错”。

二、从众效应的作用

从众效应自身无好坏之分,其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主要取决在什么具体问题及环境中。具体可分为两类:

1.从众正效应

从众正效应是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从众效应,能够对外界事物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定后,利用从众效应可以使群体成员个人的意识同群体的道德意志、道德品质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能够集中群众的力量,真正发挥群体的优势。还可以利用从众效应树立典型,发挥其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个人加入到群体当中,利用一个点带动一个面继而影响一大片,统一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有利于培养集体道德意志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这样的群体中,当某个人的意识与群体意志不一致时,通常会受到群体的排挤和孤立,进而迫使个人接受群体意志。

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发挥从众正效应的优势,有助于壮大寻求“真”“善”“美”的队伍,有助于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从众负效应

从众效应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会产生消极影响。这种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瓦解创新意识。当有个体成员提出区别于固有观点或认识的想法时,他们通常渴望能够获得群体的认可和接纳,但有时却不能获得群体的认可,反而要接受冷嘲热讽。在这样的压力下,个体成员往往会隐藏个人意识,放弃想象地跟随群体,使创新意识被机械意识取代。

二是弱化自主能力。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是一味地从众会导致人形成思维定势,丧失独立性、自主性,从而过度依赖经济体,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更有甚者,人生迷茫,前途无光,继而自甘堕落,自暴自弃。

三是缺乏正确取舍,恶习缠身。“随大流”处处可见,但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追随,则有可能使坏风气趁虚而入,形成恶习而不自知。例如,“中国式”过马路就形象地表明了无取舍地“随大流”是害人害己。

三、从众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推动作用

从众效应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合理地利用从众正效应,积极避免从众负效应的产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好地推动外化。如何利用从众效应来推动外化,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利用从众正效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

1.利用群体对个体接纳需求的满足或回收来推动外化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较高层次的需求,即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及被他人接纳的需求。[4]459集体正是通过调整渴望被接纳的心理需求的方法来教育个体的。从众的原因之一是害怕受到集体的拒斥,渴望得到集体的接纳,若某人拒绝一个对他(她)或集体有利的从众行为时,就可以采用回收或剥夺被接纳需求的方法;但后来此人调整自己行为,又做出有积极效应的从众行为时,集体应该作为奖励而去满足个体受接纳与受尊重的这一需求。

2.让个体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

当人们必须在公众面前做出反应时,可发挥集体的监督机制,督促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和对良好从众行为的认可,在无形的公众的压力下,若轻易违背公众所认同的行为规范会受到惩罚。同时,当众表扬有利他人的行为,既能激励这些榜样继续维护自身形象,又能激发他人向他们学习的从众心理。

3.在群体中树立行为榜样,加强典范效应

从众效应的产生不仅仅来源于整个群体,群体中处于“领袖”地位的人往往对整个群体的道德意志的形成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这种树立优秀榜样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语言,吸引群体成员向榜样靠拢,形成群体共同的道德标准来规范每个成员的行为。在这种积极导向和群体的压力下,个体成员将会有意识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与群体形成较高的一致性。如果某个成员仍要坚持违背群体意志的做法,就会遭到群体的排斥甚至是惩罚,使他体验到脱离群体的孤独和游离于群体之外的种种困难,从而充分发挥从众效应对推动外化的积极作用。

4.使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

当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一致性高时,个体更易于参考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所以要充分发挥群体的参考比对机制,让个体形成健全的自我判断与评价体系。要开展既有利于发挥群体凝聚力,又有利于促进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集体活动,可以充分发挥从众正效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

(二)转化从众负效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

1.领导者要在群体中发挥积极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群体决策中,领导者同时也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有效地消除从众效应的负面影响,领导者就要充分认识在群体决策中从众负效应的客观存在性和危害性,并引导群体成员要时刻对从众负效应保持警惕。与此同时,领导者还要发挥积极的组织作用,采用科学的策略,如缺点列举法、辩论方案法、意见碰撞法等方法来激发群体成员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此外,要更好地避免从众负效应的产生,领导者在参与群体决策时还要注意不率先表达自己的态度,不对成员已发表的想法进行评论,避免对群体成员形成无形的压力,从而造成误导。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大环境

要引导从众负效应的转化,必须要有良好的大环境做支撑。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规范就会成为群体共有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观念,使个人按照群体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观念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可以在群体活动中充分发扬民主,听取个体意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有助于抵挡环境的不利影响,避免从众负效应的产生,从而推动外化。

3.充分利用大众媒介的正面宣传力量,减少从众负效应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的大众媒介日新月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充满各种各样的新鲜资讯。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打造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积极的意识和观念,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成员,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约束成员,在减少从众负效应产生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已有负效应向正效应的转化,使生活在其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帮助人们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众在生活中时时存在,处处存在。也正是这种常见的现象能够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过程中,正视并重视从众效应,积极利用从众正效应,转化从众负效应,可以使从众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外化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梁良.从众[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4][美]R•A•巴伦,D•伯恩.社会心理学(第十版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The Role of Bandwagon Effect in Promoting the Exter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O Xiao
(Marxism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The exter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termines the final effect of the education, and the bandwagon effect pushes the exter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ward. The bandwagon effect can be divided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so that we can promote the exter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wo aspects. On one hand, we can use the positive bandwagon effect to promote the exter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change the negative bandwagon effect to promote the exter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ter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sitive bandwagon effect; negative bandwagon effect; promotion effect

D64

A

1674-9200(2014)04-0078-03

(责任编辑 杨永福)

2014-04-15

郭 霄(1988-),女,河南安阳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负效应外化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
微信公众平台对新闻传播产生的正负效应
THE SYMMETRIC POSITIVE SOLUTIONS OF 2n-ORDE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TIME SCALES∗†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