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技术是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的有效手段

2014-03-20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壮剧译制光盘

汤 克

(富宁县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中心,云南 富宁 663400 )

数字化技术是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的有效手段

汤 克

(富宁县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中心,云南 富宁 663400 )

如何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云南壮剧的传统传承和保护手段存在诸多风险和弊端,而数字化技术是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手段,只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高清晰、高保真记录壮剧资料、制作数字光盘、多渠道传播和宣传云南壮剧,把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手段与数字化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

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数字化;有效手段

云南壮剧是云南壮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云南壮族古老的艺术形态,“其形成年代,大约在乾隆至道光年间”。[1]45

云南壮剧广泛分布在富宁县、广南县和文山市的壮族村寨,最繁盛的时期曾有140多个戏班。由于分布的地域不同,存在着语言、民间文化、审美情趣、生活习俗的细微差异以及受其他戏曲剧种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形成了包含富宁土戏、广南沙戏、文山乐西土戏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别具一格,独放异彩。

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云南壮剧也是随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同样经历了形成、鼎盛、衰落、新生、消沉、发展的不同阶段,一路坎坷、艰难地发展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又由于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迅速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强力冲撞和无情挤压,云南壮剧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被挤压到社会的角落,加上壮剧传承人的衰老和去世,云南壮剧已经走到奄奄一息、濒临失传的边缘。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形成了全民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云南壮剧也和广西壮剧一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犹如涸辙之鱼而劫后余生。幸运之余,如何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云南壮剧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手段

云南壮剧能磕磕碰碰、坎坎坷坷、顽强地发展到今天,自有其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方式。据调查,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方式不外乎“活态传承”和“静态传承”两种方式。所谓“活态传承”,也就是民间土戏班在节日庆典、婚姻嫁娶、寿诞贺岁、添丁贺喜、起房盖屋、开张剪彩、请神祭祖、驱鬼逐疫等民俗活动中排练演出,通过演出来传承和保护壮剧。此外拜师授徒、办班培训等活动也是“活态传承”的有效方式。所谓“静态传承”则是剧目剧本、麽教经书、服饰道具乐器的封存和保护。不管是活态也好,静态也罢,又存在着世袭传承、师徒传承和其他传承等几种类型,而这几种传承类型和保护方式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口传心授”。所有的剧目、剧本甚至剧中人物的出场、退场、演唱、道白、武打招式无一不在戏师傅的心中。排一出演一出,演一出就传承一出,不排练不演出就失传;爱传谁就传谁,不想传就付之一炬。这种传承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亡歌绝、人去艺亡的不可逆转现象。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例:一个当地当时比较有影响的土戏班,班主去世时,所有的服装头饰、剧本麽经、乐器道具都付之一炬成为班主的殉葬品,致使这个土戏班一蹶不振,几十年至今无法恢复而从此消亡,既荒唐无奈,又可悲可叹。

前辈对云南壮剧的传承和保护真可谓不言放弃、前赴后继。建国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对云南壮剧作过一次大规模的摸底调查,用文字记录的方式记录了云南壮剧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现状。虽然收集并记录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但也仅是文字资料,就连照相图片都没有留下来,加上文革的历史原因,在对云南壮剧的荡涤之下,大量的原始资料就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疯狂地消失了。仍是在20世纪文革后的80年代,又曾对云南壮剧做过大规模的科学调查,而且还有了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有效的记录工具,确实也记录和保护了一大批云南壮剧的原始资料,但由于长期保管不善,致使照片胶卷、录像磁带等介质受潮、腐化、脱磁,加上平面资料如文字、古剧本、古麽经、图片等也因保护条件差而遭受虫咬、发霉、腐蚀的境遇,更没有对这些宝贵的资料进行规范的分类、编目、建档,一大批宝贵的原始资料从此消失,给云南壮剧的传承和保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至今仍散存在民间土戏班的文物级的手抄古剧本和与壮剧相关的麽教经典、服装乐器也因为保管不善而在民间悄然消失。

种种迹象说明,云南壮剧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手段存在着诸多风险和弊端,不得不考虑其他应对手段,寻找新的方法和出路。

二、数字化技术是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云南壮剧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手段与其他剧种所遭遇的尴尬和困境是一样的。对于这种传承和保护的危险性,国务院办公厅曾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2]234就此,其他戏曲剧种和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有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的经验。他们的实践证明,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来保护包括戏曲剧种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积极有效的。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

为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能看得上电影,看得懂电影,富宁县设立了“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实施细则》所确定的译制工艺要求,配备了一批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译制设备。

我们在不影响民族电影译制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字化较高的译制设备和按照配音环境技术参数而设计制作的对白录音棚以及相关译制工艺技术,努力探索实践用数字化技术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

1.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

云南壮剧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是一项包括剧本、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等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艺术要素的艺术特质,运用不同的数码设备来记录。

(1)平面资料的记录

“云南壮剧的传统剧目总的有一千多个……,至今还保存有完整剧本的剧目,约有四百多个”,[1]211与壮剧演出习俗相关的麽教经书也十分丰富。而且这么多保存在民间土戏班的剧本和麽经大多是用古壮字(俗称方块字)来手抄传承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例如云南壮剧最早的一本剧本《玉其宫》是咸丰七年二月抄的,共17页,全部都是用古壮字抄写。

这些古壮字剧本和麽经、服装道具、舞台设置、类型、构造、形制、色彩区别和一大批见证云南壮剧发展并为之守望一生的班主、戏师傅、麽公等应该用像素较高的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并用文字记录和描绘他们的形态、规格、源流、衍变、传承者、持有者、收藏者和相关民俗活动等。还要对这些数字化的资料进行分类、登记、编目、建档并录入数据库。

(2)影像资料的记录

云南壮剧有三个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各自的艺术特征。云南壮剧之所以是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主要在于有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广南沙戏的〔沙戏腔调〕、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和〔壮剧皮黄〕等七种腔调。它们之间存在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明显的个性差异,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和共性特征。而不同腔调的演出都有十分丰富的剧目,再加上演出中丰富的、具有鲜明色彩的演出习俗和与壮族麽教割裂不开的民俗特征等等,都在演出中得以充分展现。因此,对演出(包括穿插在演出过程中的演出习俗)进行全方位的、真实、系统的记录,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几年来,民间业余土戏班纷纷恢复了壮族陇端街的民俗活动,在陇端街上唱山歌演壮剧,排练演出了一大批壮剧剧目,民间土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缤纷场面又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壮族村寨兴起。与此同时,专业剧团也排练演出了一大批精品剧目,从专业的角度来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集中力量,运用高清摄像机、高像素照相机和高保真录音笔来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民间业余土戏班和专业剧团演出的不同剧目的画面、声音、内容和民俗活动情景,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影像资料。

2.制作数字化CD、VCD和DVD光盘

通过运用高清摄像机、高像素照相机和高保真录音笔记录下来的大批平面资料和影像资料,是云南壮剧的宝贵资料和传承素材,需要通过数字化软件技术和手段对这些资料进行编辑、格式转换、渲染和输出,忠实地记录完整的演出实况和壮族陇端街的活动过程。

通过数字化软件技术编辑的资料有平面资料和影像资料。平面资料需要用数字化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加上文字说明后将这些数字资料存储在DVD光盘和数字硬盘中保存起来。

对影像资料的编辑质量要求更高,需要用数字化的音频视频处理软件或广播级的编辑软件来进行编辑。编辑中既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以及戏曲表演的艺术性,直观地展示古老而又珍贵的云南壮剧的历史文化,让受众和研究者们在观看光盘的过程中获得亲切、直接和具体的感知和审美享受。因其具有明显的资料性特质,编辑时还需要在片头、片尾、片中加入字幕。片头字幕应含有资料类别、壮剧不同分支的资料序号、活动内容和名称、光盘序号、包含阳历和农历的演出时间、调查摄录编辑制作光盘的组织机构、摄像摄影制作人员以及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的标识码编制规则对本片光盘所赋予的独一无二的标识码等信息。片头字幕的内容还要相应地打印在光盘盘面上,便于分类、建档、入库;光盘的片中字幕包含演出习俗的名称如“启动锣鼓”“闹台”“请神敬神”“开台”“踩台”“跳加官”“扫台”和剧目名、腔调名等;光盘的片尾字幕包含演员表、职员表(包含班主、戏师傅、麽公、文场武场乐器演奏者、服装保管、化妆等)、主办承办单位、策划者、指挥者、赞助者等信息。

当然,运用数字化编辑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编辑时,为了使资料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还可以运用诸如叠加效果、音频效果和视频切换、视频特效等数字化技术手段,但必须注意保证资料的原始性、本真性和民族特点,否则就得不偿失、面目全非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经过数字化软件编辑后的资料必须按照相关的格式输入到CD、VCD、DVD光盘并复制到数字硬盘进行保存。

3.制作各级壮剧保护单位和壮剧传承人的申报光盘

为了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提出了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制定不同级别的申报规范,按规范制作申报光盘。不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是代表性传人的申报光盘都要求真实可信、言之有物、图文并茂。通过运用现有数字化设备和软件技术制作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人(特别是云南壮剧各级传承人)的高质量申报光盘,都能真实、全面、直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从而使申报成功。

四、多渠道传播和宣传云南壮剧

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除了运用数字化技术立体地、多维地、本真地、系统地、相对完整地记录云南壮剧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民俗现象和艺术形态以外,多渠道传播和宣传也是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的有效手段之一。

1.向演出的土戏班免费赠送制作好的CD、VCD、DVD光盘,让民间壮剧艺人通过光盘看到自己的演出录像,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成就感和自信心,吸引壮族群众的兴趣和他们对云南壮剧的专注度,同时也可通过观看光盘找出演出差距、总结演出的成功经验、纠正演出中存在的不足,年轻艺人也可因此提高自己的演出技艺;在光盘的流传中,不同腔调的剧目也可得到广泛传播。因此,为民间土戏班赠送光盘不失为一项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手段。

2.运用网络传播迅速快捷的特点,把网络作为传播平台和载体,将云南壮剧的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向外传播。

3.建立平面与网络相结合的传播机制,构建互动共生的、立体的感知环境和互渗共融的文化氛围,必将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可以说,数字化技术是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的有效手段。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数字化技术仍停留在初始和浅显层面上;对已消失或濒危的壮剧实物还不能采用数字技术加以修复和演变;不会运用相关软件制作三维动画模型;不能虚拟复原一些消失的实物;建立壮剧资料数据库还需等待;数据库资料的存入、调取、恢复等更多相关数字化技术仍有向上提升的空间等等,这就需要加大投入;工作人员需要得到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数字化技术水平;增加设置那些尚缺的相关数字化设备。相信数字化技术能更好地为保护云南壮剧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壮剧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手段和数字化技术的充分运用在云南壮剧的传承和保护中各有侧重、各展风采、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互补互渗、共通共融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才能更加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

[1] 黎方,何朴清.云南壮剧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娄自昌)

本 刊 声 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学术交流的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上述数据库及期刊群收录,请另投他刊或特别声明另作处理。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特此声明

文山学院学报编辑部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y Being the Effective Measure to Inherit and Protect Yunnan Zhuang Nationality Dramas

TANG Ke
(Film Dubbing Center for Minority Groups Languages, Funing 663400, China)

How to inherit and protect Yunnan Zhuang dramas has become the imminent subject. There are many risks and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Yunnan Zhuang dramas, while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y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 Only by incorporating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y—recording dramas and making digital disks with hi-fi equipments—into traditional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can we inherit and protect Yunnan Zhuang dramas effectively.

Yunnan Zhuang drama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digitalization; effective measure

I207.367.4

A

1674-9200(2014)04-0006-04

2014-06-09

汤 克(1957-),男,壮族,云南富宁人,主要从事民族语电影译制的录音和后期制作及云南壮剧传承保护研究。

猜你喜欢

壮剧译制光盘
光盘行动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藏语电视译制工作发展现状及思路分析
藏语译制的数字化改造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光盘小熊
壮剧来啦
广西壮剧的保护与继承研究
云南壮剧的舞台类型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