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对比与英译汉
——以《在亚当之前》汉译本为例

2014-03-20相阳

文教资料 2014年28期
关键词:主位主语语篇

相阳

(南京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英汉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对比与英译汉
——以《在亚当之前》汉译本为例

相阳

(南京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系统功能语法关于句子主述位的划分及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分析及语篇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英汉语主述位特点和主述位推进模式的异同,对英译汉过程中汉语译文的句子结构、排列顺序及语篇连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廖美珍的译作《在亚当之前》及原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汉英翻译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主位结构 主位推进模式 对比分析 汉英翻译

一、引言

近年来,篇章语言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语篇随之成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焦点。“主位”作为一个在语篇背景下对小句结构进行描述的重要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语篇翻译研究中。

主位概念由马泰休斯(V.Mathesius)于1947年首次提出,韩礼德(Halliday)和汤姆森(Thompson)继而对其进行了发展。他们认为在小句中,作为信息起点的主位占主要地位,述位围绕主位逐步展开;主位位于句首,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是结构性的,它与句子的话题重合时,发挥起点和话题的作用,但它仅是句子的开端,而不是句子的主语或话题;述位一般指话语的未知信息,是对主位的陈述,主位和述位构成主位结构,其基本单位是小句。“主位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语篇特征和语篇的结构性衔接手段之一”[1]。

国内学者徐盛桓最早就主述位和英汉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主位、述位的理论有助于更精确地理解原文,指导翻译实践”[2]。杨信彰从主位角度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意义等值问题,认为如果汉语译文中出现主位错位,则破坏了原文的信息结构,影响了意义传递的效度。刘士聪、余东提出了以主述位作为翻译单位对原文进行分析和转换。王桂珍在比较主语、主题和主位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汉语句子主题的英译,认为应根据英语的句法结构来选定句子的主语及语序。李运兴描写了发生在小句主位上的语际转换现象。

由于英汉语在思维方式和句子结构上存在差异,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应对主述位及主位推进模式这些作为系统功能语法对小句描述的主要概念加以充分考量。只有充分把握其异同,才能真正做到准确、流畅、连贯地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本文将通过对《在亚当之前》英语原文及其汉语译文主述位的排列及主位推进模式的对比分析来讨论英汉翻译。

二、英汉主位结构对比与翻译

1.对等的主位结构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ISVO的核心句型,即句子主语常与主位出现位置重合,此时的IS充当主语,VO充当谓语[3]。IS可看做主位,VO可看做述位。另外,作为核心句型的衍生,SVP句型,即主系表结构也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同时,主述位所代表的语言信息在句中的排列方式一般是由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由已知信息引出未知信息。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依照原文主述位功能决定的句型和主述位代表的信息排列顺序进行语言的转换。如:

I must iterate that I have this thought in the midst of my dreaming,and I take as an evidence of the merging of my two personalities,as evidence of a point of contact between the two disassociated parts of me.我必须重复说明,我是在梦中产生这一念头的,因此我把这看做是我的两重人格合并的证据,作为我的两个分裂的部分之间接触点的证据。

在原文中,“I”是主位,也是句子的主语,主位和主语重合。在对应的汉语中,“我”是句子的主位,同时是句子的主语,主位和主语重合。原文述位部分为 “must iterate that...”,“take as...”,汉语译文中的述位为“必须重复说明……”、“把这看做……”,显然与原文对应。从主位、述位所代表的信息来看,主位表已知信息,述位表未知信息,信息排列顺序为从已知到未知,由已知推出未知。译文与原文主位结构的一致,保证了原作中主观情感的传达效果,同时译文读者能感受到原作主人翁的无奈心情,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与功能上几无出入。又如:

His hipswere thin;andthelegs,leanandhairy,werecrooked and stringy-muscled.他的臀部没有什么肉,腿部精瘦,毛烘烘的,虽然弯曲,但肌肉强健。

该句是典型的SVP句型,原文中的“his hips”,“the legs”是主位兼主语,相应的,在译文中,“他的臀部”、“腿部”同时充当主位和主语,原句的述位“were thin”,“lean and hairy...”也被译者处理为述位。主位“his hips”,“the legs”,是句子的已知信息,述位部分“were thin”,“lean and hairy...”,是句子的新信息,在原文和译文中,均以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排列。可见在英译汉过程中,对这种遵循了两种语言主、述位句子功能及信息排列特点的结构,可实现自然的对应翻译。

2.非对等的主位结构

在英语中,主位通常就是主语,即主语主位,述位就是谓语,主述位的关系对应主谓语间施动者和动作的关系。在汉语中,把主述位当做话题和说明看待,比较适合[3]。小句主述位与其主谓语的位置会出现不对应的情况,此时,原文和译文中不存在同一的句型模式,且主位不一定表达已知信息,述位不一定表达未知信息。如:

What happened inside there was no way of telling,but it is fair to conclude that the two folks slippe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crevice into the other cave.洞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无从知晓。但这个判断应是合理的:这两个人由洞内的裂缝溜到了另一个洞中。

在原文句中,主位(话题主位)“what happened inside there”,“to conclude that...”与主语是重合的;其汉语译文中的主位“洞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显然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宾语成分,主位与主语发生了分离。汉译句子的主语是译者添加的“我”,原文本中的无灵主语(同时是主位)在汉译时转化为了有灵主语,这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文更加通顺,明白的同时保障了源语文本意义的传达。再来看汉语译文的另一个主语(同时是主位)“这个判断”,虽未与主位分离,但比较其源语文本中的主位(小句的真正主语)“to conclude that”,其已经由一个动态过程变为了静态概念,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语主位在小句中实质是分别充当了“主语主位”和“主题主位”。英译汉时要注意突出主题,将主谓结构转化为“主题+叙述”或“话题+说明”的汉语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而反映了哲学观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傅雷曾指出“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们重综合、重归纳、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英语民族不仅重分析,而且十分重视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语言上即是注重句子语法结构的严谨性,一句话一定要有一个主语,且主、谓须关系一致。相比之下,汉语常采用非施事主语性话题作为分句的起语,汉民族常从客体入手开始描写[4]。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

三、英、汉语主位推进模式对比与汉译英

上文中研究的例子,主述位结构存在于单个小句中,这种变化相对孤立,没有联系和发展。孤立小句的翻译,对译文质量的影响和对其主述位研究的意义不及语篇大。在整个语篇的信息发展过程中,各句的主位与主位之间、述位与述位之间、该句的主位或述位与其他句的述位或主位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联系变化,这种动态的变化影响语篇的信息流程:已知的信息引发新信息,新的信息又不断成为已知信息,并以此为出发点,再触发另一个新信息,这种新旧信息按信息价值的等级动态推进,形成的信息流不断发展推动语义内容的有序表达,这种联系和变化就是主位推进模式[5]。它对英、汉语转换的意义重大。

学界对于主述位推进方式的看法相近,即英语在主述位推进中,主要采用形合法(hypotaxis),即句子词语、分句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衔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注重显性接应、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以形显义[6]。而汉语采用意合法(parataxis),即少用或不用衔接手段,句中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及功能意义[7]。国内学者徐盛恒、黄衍、黄国文、朱永生等人各自总结了几种常见的主位推进类型,本篇把主位推进模式划分为四类:主位同一型(平行型)、述位同一型(集中型)、直线延续型和交叉接应型。如果用大写字母T表示主位,R表示述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层次,以上四种类型可以分别用公式来表示:(1)主位同一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T1—R1→T2(=T1)—R2→Tn(=Tl)—Rn;(2)述位同一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T1—R1→T2—R2(=Rl)→Tn—Rn(= Rl);(3)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T1—Rl→T2(=R1)—R2→Tn(=Rn-1);(4)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Tl—Rl→T2—R2(=T1)→Tn—Rn(Tn-1)。

翻译时,我们要注意各推进模式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语篇衔接上的效果。下面仍以《在亚当之前》原著中的句子为例加以阐述。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在亚当之前》原著中的句子特点,在此主要讨论三种类型:

1.主位同一型

We were merely driven on by the danger we had escaped. Of our wanderings through the mountains I have only misty memories.We were in that bleak region many days,and we suffered much,especially from fear,it was all so new and strange. Also,wesufferedfromthecold,andlaterfromhunger.我们当时完全是由已经脱离的危险驱使着前进的。对于在山中的漫游我只有朦胧的记忆。我们在那片荒凉的地带待了好几天,吃了很多苦头,特别痛苦的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因为这儿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十分陌生。开始我们冻得难受,后来又饿得要死。

原文本中,除第二句(作者插叙)以“I”外,其他句子均以“we”为主位,采用主位同一型主位推进模式,保障了语篇的连贯;且所有的述位承载的意义均围绕“we”这一同一的主位展开,不仅意义是连贯的,形式上也是统一的、衔接良好的。在中文译本中,译者基本保持了这一做法。然而,汉语毕竟是不是形合的语言,它讲求意义的连贯,在语言形式上更加追求灵活和变化,因此,译者采取了增词、转换等策略,并未一味追求对等而盲目地将主位统一译为“我们”,同时将衔接手段同一地处理为代词指称。

2.主位延续型

Now animals do not like mockery.To be laughed at makes them angry.And in such fashion our laughter affected Saber-Tooth.He turned with a roar and charged the bluff again.This was what we wanted.The fight had become a game,and...要知道,野兽是不喜欢人嘲弄的,受到嘲笑它们就会发怒。因此,我们的笑声影响了剑齿。它吼叫一声,又转过身来,再次向峭壁冲击,这一下正中了我们的下怀。与剑齿搏斗成了一种游戏,……

“do not like mockery”为原文本第一句的述位,其核心的承载意义的语言单位是“mockery”,接下来一句的主位“to be laughed at”,在该语篇的语境下可以等同上句的述位核心词“mockery”,同样的,第三句的主位“in such fashion”正是对第二句全句内容(主要来源于述位)的概括,其他各句均以此类推,形成了典型的主位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汉语译文几乎对等地将此模式应用,而且此模式在汉语译文中适应良好,语言流畅自然。无独有偶,下面一例亦是如此:

But he carried something in his hand that I had never seen before.It was a bow and arrow.But at that time a bow and arrow had no meaning for me.但他手上拿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东西,是弓箭。但那时,弓箭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虽如何善芬在《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一书中所说“英语篇章多为直线型结构,汉语篇章常采用螺旋形结构”[8],但以上例来看也不尽然,主位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语语篇中的良好适应性正说明了这一点。

3.述位同一型

Then he returned to me,climbing into the fork and examining the arrow.He tried to pull it out,but one way the flesh resisted the barbed lead, the other way it resisted the feathered shaft.Also,it hurt grievously,and I stopped him.听见喊声,垂耳停下脚步,回过头,又返回来,爬上树杈,来到我身边,细细查看我腿上的箭。他试着把箭拔出来。但是,从一边拔吧,肌肉挡住了带倒钩的箭头,从另一边拔吧,肌肉又挡住了带羽毛的箭杆。再说,拔起来痛得要命,于是我叫他别拔。

比较英、汉语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发现,英语中句间连贯注重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形式和意义的连贯并行。而在汉语中,作为衔接手段的主述位推进关系并不太明显,句间连贯主要依靠语义的整合,句序较英语也更为灵活。

四、结语

主位和述位作为语言表达和句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它在句子里所发挥的功能和对语篇发展模式造成的影响对翻译实践活动中不同语言成分间的相互转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9]。通过上述例子的分析,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英汉语不同句子成分功能的异同,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所在。这将会帮助我们在从事翻译活动时掌握这些规律,从而更准确、更地道、更熟练地进行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忠实地传达原文意图,神形兼备地进行翻译。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334.

[2]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8-9,3-4.

[3]王寅.主位、主体和话题的思辨—兼谈英汉核心句型[J].外语研究,1999(3).

[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6]Danes,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A],inF.Danes(ed.),Papers o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C].The Hague:Mouton,1974:114,118-119.

[7]马秉义.英语句子结构常式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8]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主位主语语篇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