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2014-03-20檄周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综合性教育资源

陈 檄周 玲

(1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0;2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陈 檄1周 玲2

(1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0;2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教育资源在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办学资金和其他投入相对短缺的情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是首要问题。本文从人力、财力和物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综合性高校的教育资源现状,并提出了改善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地方综合性大学 教育资源配置 现状分析

教育资源属于稀缺资源,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办学资金和其他投入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生存之本。

一、教育资源配置概述

教育资源配置是指教育机构(学校)如何获得各种社会资源的投入又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教育产品,使得教育服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①。这些社会资源具体包括人财物力、政策、文化、信息等诸多方面,资源流转分配会到不同的使用方向,总资源首先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第二个环节才是在教育领域里进行二级分配。资源具有稀缺性特性,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使用这些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其取得最大效益。对于教育资源配置,首要问题是解决如何从有限的社会资源中获取充足的教育资源,继而如何使用这些教育资源在各个教育子系统中进行合理分配。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

从配置性质角度,教育资源配置可分为制度化方式和非制度化方式;从权力分配角度,教育资源配置可分为集中配置和分散配置;从政策体制角度,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可分为计划和市场;从资源供需角度,教育资源配置可分为供给配置和需求配置;从配置关系角度,可分为权力授予方式、市场交换方式和社会关系网络方式三种;从配置标准角度,教育资源配置可分为生均配置和项目配置;从配置者的角度,教育资源可分为对自我资源的配置和对非自我资源的配置②……当然,配置方式的划分标准纷繁众多,且实际情况多呈现出混合型趋势,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都具有不同特点,但究其共性,影响教育资源配置格局决定性因素和基本力量是政府和市场。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蓬勃,而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龙头,充满活力、生机勃勃,不仅自己能很好地发展,还可以带动地方其他高校的发展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学校的多种发展要素中,教育资源在地方综合性大学全方位发展中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学教育资源配置多数处于失衡状态。根据1991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的国际比较,发达国家平均为5.3%,世界平均水平为5.1%,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1%,印度是3.5%,最不发达国家是3.3%,而我国当年仅为2.3%(我国政府公布的数字是2.9%)③。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1.生师比偏低,利用率低。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下,主要表现高校的生师比偏低,学生教职工比例偏低。根据1990年统计,全国1074所高校的师生平均为1∶5.22,教职工学生比为1∶2.05。1992、1993年全国发生大量超计划招生,超招后师生比分别为1∶5.7和1∶7.1,目前的高校师生比远低于1949年的1∶7.3④。参见国外诸多高校的师生比,远远高于我国,例如美国高校师生比一般在1∶17到1∶20。生师比过低影响到高校经费使用效率,要想配置得到优化,教育产出提高,势必要提高高校规模和生师比。

中国高校历年生师比

2.教师队伍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

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缺少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大部分教师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很多教师评上了副教授以上职称,缺乏教学及科研热情,为学生上课依瓢画葫芦,教案几年不做整理和更新,更有甚者学术论文若干年也不发表一篇,这严重影响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质量及科研水平的提高。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工资普遍不太高,导致一些优秀师资流失。教学属于复杂劳动,对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国家振兴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理应得到体面报酬,加之目前进入高校任职门槛很高,一般都要求博士学历,甚至要有海外留学经历,对于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过于拮据的收入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外兼职创收者比比皆是,流动性很强。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1.经费来源单一,捉襟见肘。

计划经济体制中,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经费一般都由国家统一下拨。随着对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体制正在逐步破除以前政府财政大包大揽的局面,筹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1990年,国家财政预算内经费占高教经费总额的87.65%,而高教预算外资金收入仅占12.35%。虽然随着高教投资体制的改革,财政预算内经费占高教总经费的比例下降,但财政预算内经费始终是高教经费的主体,其所占比例都在80%以上。1991年,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高教总经费的86.90%,1992年占83.65%⑤。即便如此,相比庞大的教育支出,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仍然显得单一。

2.摊子铺得过大,隐形浪费严重。

地方综合性大学在经费投入的利用方面,“隐形浪费”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处于学校规模不太大、学科覆盖却很全的尴尬境地,学科重复建设,行政机构甚至学术机构设置过于臃肿繁复,造成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各个部门(学院、实验室等)各自为政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对整个学校的财力资源配置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大兴土木,基建工程往往负债累累,后勤宏观管理失控……这些都为教学、科研的财力投入拉了后腿。

(三)地方综合性大学物资资源配置现状。

高校物质配置现状呈现矛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由于当地财政的支持,且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大学在硬件环境配置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八十年代曾经出现的某些高校校舍紧张、缺乏实验室和实验设施、无图书资料或者图书资料短缺等诸多困境已得到大大缓解。目前各个地方综合性大学都配有设施齐全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脑机房、工程(实习)训练基地、各类运动场馆等,这对于学科覆盖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大学来说是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教学环境。

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理念、规划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物资配置的闲置情况很严重,某些指标反映出利用率低下。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高校学生人均占教室和实验室面积相对较高。以国内几所高等院校调查为例,1992年学生人均教室面积平均为3.78平方米,人均占座位数平均为2.36个。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生均占座位数不足0.3个,德克萨斯A&M大学生人均占座位数0.5个,也就是说,我国培养一个学生需要的教师面积是美国的5至7倍。我国理工科院校学生人均实验室面积为8.2平方米~9.0平方米,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学生人均实验室面积仅为0.93平方米,我国是美国的9倍左右。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实验设备利用率一般为85%~95%,但是高档设备的利用率指标普遍很低,每年大概有60%的高档设备年开机时间不到1000学时,图书利用率在22%~40%之间,物资、设备硬环境的半使用状态反映了资源浪费严重,投入产出率很低。此外,图书馆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地方综合性大学一般也是教学为主型高校,容易出现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个别高校图书馆没有配备图书馆,图书藏书量少、图书资料更新不及时、材料陈旧、某些图书流通量小,图书利用率较低。

究其原因,一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成本逐年增加,加之生源竞争无序化现象愈演愈烈,各方面的发展经费挤占了办学投入,使高校在硬件设施的改善方面投入有所减少;二是各大高校校区分散,不利于管理,重复置办或者整合物资资源不够;三是融资渠道较单一,除了政府部门扶持,其他来源甚少,满足不了高校规模扩张的需求。

三、对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优化师资队伍配置。

教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环节,构建一支优秀教师团队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建议注意以下几方面加强措施。

1.加强国家对教师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

目前教师流动趋势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西部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导致西部及边远地区得不到好的甚至基本的教师配备,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上进行政策调控,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保证部分教师定期在西部和边远地区进行流动,如果初期有困难,那么甚至可以打破一些条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允许公办高校教师到民办高校进行适当的流动,公办和民办教师均需要到西部地区进行支教活动,等等。

2.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人事制度。

建立起公平、公正、灵活的人事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面向全社会挑选高校真正需要的教师人才,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引进人才,逐步使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结果趋向合理,形成若干由学科带头人带领的年纪轻、学历高、学院结构多远、职务结构合理的优秀团队教师队伍。

3.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

高校要以人为本,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提高人文关怀,尽量提高福利待遇和工作幸福感,让教师积极参与高校管理,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

(二)多方拓展办学资金渠道。

除了政府投入外,地方综合性大学还需要多渠道吸纳社会和民间资金,采取政府拨款、银行贷款、校企合作、社会(团体)捐赠等多种形式的资金融资模式。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分布较广,一般地处市级城市,可以充分利用产学研优势,和当地企业、科技园区、科研院所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以高效智力优势换取当地企业的资金支持。这样的合作属于双赢模式,不仅可以为高效拓展办学资金渠道,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也算是高效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反哺。此外,高校除了教学,科研也是另一重要的学术活动,应该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尤其是横向经费。

(三)完善物力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首先,高校要加强对整个学校部门设置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人财物的联合效益;其次,要精简机构,对于多校区重复设立机构的情况要尽量避免;最后,对现有设备盘点清查,对于闲置设备进行清理管理,出台相应措施发挥这些闲置物的潜在价值,提高利用率。

注释:

①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博士论文,8-8.

②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博士论文,23-25.

③资料来源新华网.

④教育经济学概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63-164.中国教育报,1995-10-1.

⑤陈良火昆.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分析.教育研究,1994(4).

[1]孙硕颀.高等教育办学效益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1996,1:33-35.

[2][英]M.布劳格著.韩云等译.教育经济学导论[M].春秋出版社,1989.25.

[3]夏丽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36.

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b/2013/01/027。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综合性教育资源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