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恬功过论说
——基于《史记》的辨证考说

2014-03-20马雅琴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蒙恬秦始皇匈奴

马雅琴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蒙恬功过论说
——基于《史记》的辨证考说

马雅琴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蒙恬是大秦的忠臣、名将,他为秦朝建立的功业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抗击匈奴、修筑长城、修筑直道,镇守边关十多年。关于其过失,蒙恬解剖为“绝地脉”,司马迁批评为“不强谏”。可以认为,蒙恬“绝地脉”是在当时情境下一种无可奈何的自责,而司马迁“不强谏”的批评,未免有点强人所难的味道。即使“绝地脉”和“不强谏”成立,蒙恬也罪不至死。其悲剧在于他无意中卷入了秦朝宫廷争夺皇位继承人的政治斗争中。

《史记》;蒙恬;功业;过失;辨证;考说

2007年,笔者有幸成为张大可先生主持的国家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史记疏证”的成员之一,承担“蒙恬列传疏证”工作。2013年6月,“蒙恬列传疏证”工作终于完成。在进行此项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时常被蒙恬的事迹震撼着:他的丰功伟绩令我赞叹,他的悲惨遭遇令我心痛,脑海中常常萦绕着“可赞可叹评蒙恬”的话题。今日得以付诸笔端,以慰心中对蒙恬的牵念之情。

《史记》中关于蒙恬事迹的记载,主要集中在《蒙恬列传》中,其他如《太史公自序》《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李斯列传》《匈奴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等篇目中都对蒙恬的功过有或多或少的记载。本文试图通过以上篇目,对蒙恬的历史功过作一番论说,探究其对秦帝国的历史贡献,分析其历史的局限性,还原其历史定位。

一、蒙恬之功

蒙恬是大秦的忠臣、名将,为秦朝的巩固建立了赫赫战功。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赞叹蒙恬“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1]3315,概述了蒙恬对秦王朝建立的卓越战功。

蒙恬是秦始皇时期著名的将领,是将门之后。祖父蒙骜,是秦国的大将,曾经率军伐韩,夺取13座城池;攻赵,夺取37座城池;攻魏,夺取20座城池。父亲“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1]2565。为了开拓秦国的疆土,为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蒙骜、蒙武父子率军攻城略地、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正因为此,秦始皇对蒙氏家族非常信任器重。年轻的蒙恬文武双全,精通兵法、典狱,因为家世被封为秦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年),蒙恬终于盼来了一次难得的领兵打仗的机会,秦王命令他和将军王贲率军攻打齐国,结果俘虏了齐王建,灭掉了齐国,为秦王嬴政统一全国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蒙恬也因为战功,被秦始皇授予内史的官职。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秦统一六国的战斗中,蒙氏家族中的蒙骜、蒙武战功卓越,年轻的蒙恬崭露头角,他虽然战功有限,但宝贵的战争经历,使他积累了足够的战争经验,他的才华也得到了秦始皇的欣赏。“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1]2566

蒙恬的战功,主要集中在秦王朝巩固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练,蒙恬已经成长为能征善战的优秀将领。《蒙恬列传》云:“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1]2566《匈奴传》又云:“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谪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1]2886在这里,司马迁概述了蒙恬三方面的功绩:一是抗击匈奴,守卫边疆;二是修筑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保障了北方人民安定的生产和生活;三是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匈奴是战国时期兴起于大漠以南的阴山与河套一带的一个多部落国家,他们善于骑射,能征善战。“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1]2900“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贯弓,尽为甲骑。”[1]2879所以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王朝首都咸阳的安全,成为秦朝最大的心腹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深受秦始皇尊宠并信任的蒙恬就成为抗击匈奴的最佳人选。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奔赴边关,从此,拉开了他长达十余年镇守边塞的生涯。《秦始皇本纪》曰:“三十二年……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1]251又言:“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1]253蒙恬镇守漠北,先后与匈奴单于头曼有两次大的交战。一次是公元前215年,秦朝三十万大军与匈奴军交战,秦军士气高昂,势如破竹,匈奴损兵折将数万人,蒙恬率军胜利收复了河套以南之地。一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蒙恬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北与头曼的十万铁骑展开了恶战,最后以大胜而结束了战斗。《匈奴列传》云:匈奴单于“头曼不胜秦,北徙”[1]2887。经过这两次大的战役,匈奴被蒙恬的军队彻底打败了,他们向大漠以北遁去。秦朝北方疆域扩展到了黄河北岸、阴山南麓一带,占领了今天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包括鄂尔多斯高原在内的广大地区。蒙恬于是“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谪戍以充之”。在这片区域,蒙恬建立了44县,又从内地迁徙3万户到这里,一边开垦荒田,一边防守边关。蒙恬这种徙民实边、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从客观上促进了古代内蒙古地区农业人口的增加和土地的开发,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从此,蒙恬的威名远传塞北,秦始皇对他更加宠信,让他坐镇上郡(今陕西榆林以南),守卫北方大门。在这期间,蒙恬和作为监军的公子扶苏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也为他日后含冤而死埋下了伏笔。

秦军虽然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但秦始皇对匈奴并不放心,他在思考着彻底防御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长久之计,于是就假借“亡秦者胡也”的谶语,不惜血本,下令蒙恬修筑万里长城。蒙恬立即派人勘察地形,又征发七十万劳工,开始修筑万里长城这项浩大艰巨的工程。《匈奴列传》云:“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1]2886历经数年,蒙恬率领七十万劳工依随地形山势的起伏,修筑了西起临洮(今至辽东甘肃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东部)的万里长城。韩兆琦先生《史记笺证》曰:“此长城是在战国秦、赵、燕三国长城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全长万余里。其西南段人们通常说它西起甘肃岷县,东北行经临洮、渭源、宁夏固原、甘肃环县、陕西吴旗、靖边、榆林,北上内蒙古的准格尔旗,再向北至黄河南岸。其实这是秦灭六国以前所筑的长城,汉代也还延续使用。……蒙恬连缀、修葺旧长城的工作似乎主要是在中段,因这一带地区是华夏与匈奴作战的主要战场。”[2]4702关于蒙恬修筑万里长城的功过,从古到今,或褒或贬,观点迥异。“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1]280汉人贾谊高度评价了蒙恬抗击匈奴,守卫边疆的战功。明朝兵部尚书刘焘曾说:修建长城是自古以来没有办法的办法,修长城抵御外患是一个怪圈,几乎达到了恶性循环的程度。修长城下的功夫越大,人们对外敌入侵的担心就越强烈,国家的钱财耗费也就越多,部队的战斗力反而更弱。国家没有哪一年不为修长城耗费巨资,但长城的功效与价值却并不能体现出来。[3]著名史学家白寿彝《中国通史》曰:“长城修筑后,虽未能阻拦匈奴贵族的南下,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起过一定的防卫作用。同时长城本身作为伟大的建筑工程遗留后世,则是我国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笔者赞同白先生的观点,秦始皇命令蒙恬筑长城,一是胡人逼迫,二是中国统一有国力,而“亡秦者胡也”,实际上是秦始皇制作的动员口号。在冷兵器时代,蒙恬修筑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防止了匈奴南下,使大河南北广大地区的人民摆脱了兵祸的灾难,从而促进了这些边远地区文化的发展。

另外,蒙恬又派大队人马修筑了从都城咸阳到九原的宽阔直道。《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1]2566-2567《秦始皇本纪》亦云:“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1]256可知,当秦始皇驾崩沙丘、蒙恬含冤死去之时,这条直道还未竣工。当年蒙恬修筑的直道,南起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北),北抵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全长“千八百里”,约合今700余公里。关于修筑直道的原因,司马迁认为,秦始皇是为了游玩天下才命令蒙恬修直道,韩兆琦先生认为:“秦始皇之修直道,乃为加强北部之国防计,非如史公所谓‘始皇欲游天下’也。”[2]4708我们认为,司马迁所言揭示的是秦始皇的观念动因,而韩先生所言是为形势,两者并不矛盾。“这条道路的筑成,不仅对维护诞生伊始的秦帝国的宏伟大厦和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此后相当长时间内,在促进国家稳定、中原内地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陕甘宁诸省区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均起着积极的作用。”[4]78阐明了这条直道的重大作用在于在促进国家稳定、中原内地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蒙恬为了保卫秦朝的安宁,他抗击匈奴、修筑长城、修筑直道,镇守边关十多年;他忠心耿耿,殚思竭虑,苦心经营,建立了辉煌的功业。就在他屡建奇功的过程中,他的弟弟蒙毅也受到秦始皇的宠信。始皇“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1]2566。蒙恬、蒙毅兄弟一文一武辅佐秦始皇,成为始皇的股肱之臣。

二、蒙恬之过

蒙恬,这位为秦王朝建功立业的忠信大臣,最后却以自杀的悲惨方式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赵高、李斯、胡亥在“沙丘阴谋”中,篡改始皇遗诏,拥立胡亥为二世,还假传圣旨,命令蒙恬和扶苏自杀。蒙恬到底有什么过失,以至于要以自杀向世人谢罪?

其一,蒙恬解剖自己的过失为“绝地脉”。面对赵高派来的索命使者,蒙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1]2569蒙恬在历数蒙氏家族对秦的贡献中,表明了自己对秦王朝的忠肝义胆,显示了作为一名将军的坦荡胸襟。临死之前,“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1]2570。“绝地脉”就是挖断地脉。按照古代堪舆家的迷信说法,挖断地脉,是要遭到上天惩罚的。蒙恬在悲愤中呐喊:上苍啊!自己无罪却要饮恨死去;他在呐喊中幡然醒悟,自己带领人马修筑长城而截断了地脉,所以自己罪孽深重,本来就应该去死!于是他抓起了使者带来的那包毒药吞了下去。早在蒙恬自杀之前,蒙毅已在赵高等人的阴谋策划下被残酷地杀害了。

其二,司马迁评价蒙恬的过失为“不强谏”。对于蒙恬“绝地脉”的自责,司马迁是不赞同的。他在《蒙恬列传赞》中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1]2570司马迁认为,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天下,人心尚未安定,百废待兴,而蒙恬身为秦始皇宠信的名将,却不尽力谏诤始皇,辅佐皇帝赈救百姓的急难,协助致力安定百姓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的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直道,这些繁重的修筑工程,给当时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司马迁认为蒙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是罪有应得的,与挖断地脉毫无关系。

关于蒙恬“绝地脉”说和司马迁“不强谏”说,历代都有不同的评论。蒋庆第《友竹草堂文集》卷三《读蒙将军列传》认为:“蒙恬说自己咎于断地脉是正确的。蒙将军将死,自咎城堑万里,掘断地脉,其言是也,而史责其不谏始皇,始皇岂受谏者?扶苏亲子,以谏疏之于外,而责蒙恬乎?昔禹凿龙门,以导河水,掘地所以为功于地,始皇凿山为城,虽为子孙私计,然六国已有,长城不始于秦,至汉御匈奴,犹依以为固,则亦非一时之利也。夫堑山堙谷之损于地,特皮肤毛发,而蒙言云然。盖古王者,父事天,母事地,地祗之灵,无往不在,获罪于地与获罪于天同,蒙虽武夫,犹知此意。”蒋庆第同意蒙恬“绝地脉”说,而否定了司马迁“不强谏”说。韩兆琦曰:“蒙恬找不出自己该死的原因,只好怀疑到‘绝地脉’;司马迁否定了‘绝地脉’,而提出了‘不强谏’,其不合逻辑是相同的。”[2]4720韩先生把两种说法全盘否定了。

笔者认为,蒙恬“绝地脉”说是在当时情境下一种无可奈何的自责。身为大将的蒙恬,祖孙三代为秦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特别是蒙恬自己,为了帝国的安宁,为了始皇千秋大业的传承,十多年来风餐露宿,坚守边关,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明知道使者带来的诏书是假的,朝中一定发生了大事,但他束手无策,因为他已经被囚禁在阳周(陕西子长西北),所以他不能就这样死去;作为统领三十万大军的蒙恬,虽然被囚禁着,但他一呼必百应,足以背叛秦朝,但他不能违背祖先的教诲,不能辜负秦始皇对蒙家的恩德。所以,对蒙恬来说,结束自己的生命容易,说服自己的内心难。于是他挖空心思,只好怀疑自己的罪过是“绝地脉”,这就为自己的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司马迁斥责蒙恬在修长城、修直道问题上,不顾人民的疾苦,阿意兴功,这是史家的真知灼见。“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泽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1]2954道出了蒙恬修长城、修直道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臣光曰》亦云:“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死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批评蒙恬盲目顺从秦始皇,修筑长城、修筑直道,只顾自己立功,不顾人民死活的工程;赞赏蒙恬对秦王朝忠贞不二、誓死效忠的品德。

笔者认为,司马迁对蒙恬“不强谏”的批评,未免有点强人所难的味道。首先,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1]258。秦始皇身居高位又非常专断,敢于向他进谏的人几乎没有。长子扶苏是他宠爱的嫡长子,却因为劝谏而被疏远,以至贬到边关作了蒙恬的监军,更何况作为人臣的蒙恬!其次,蒙恬是一位大将,他镇守塞北十多年,为秦王朝守卫边疆是他的主要职责,而劝谏始皇行仁政应该是丞相李斯、宠臣蒙毅等人的职责。所以郭嵩涛在《史记札记》中曰:“案蒙氏有功无几微过差,其北备匈奴,方秦并天下时事无急于是者;起长城为防,至汉兴犹蒙其利。而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观其临死绝地脉之言,抑何其言之沉痛也?史公责其‘阿意兴功’,而以其遇诛为宜,不亦过乎?”认为司马迁的批评是对蒙恬的求全责备。

退一步分析,即使蒙恬“绝地脉”说和司马迁“不强谏”说成立,蒙恬也罪不至死。真正使蒙恬含冤而死的深层原因是:蒙恬无意中卷入了秦始皇长子扶苏与少子胡亥间争夺皇位继承人的政治斗争中。蒙恬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只知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保卫王朝的安全;他不是政治家,不谙“树大招风”的怪圈。当他忠心耿耿为秦王朝守卫边关时,一场阴谋正在悄悄地进行着,一场灾难也在悄悄地逼近他。秦始皇驾崩沙丘,赵高与胡亥阴谋篡权,他们软硬兼施,首先逼迫李斯就范。赵高威胁李斯说:“‘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1]2549-2550赵高与李斯的对话,不仅道出了蒙恬德才兼备,更道出了蒙恬与公子扶苏的亲密关系。所以,胡亥要做皇帝,就必须除掉扶苏;要除掉扶苏,就必须除掉蒙恬。就这样,蒙恬稀里糊涂地做了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蒙恬无辜而死,令人扼腕痛心。当胡亥要谋杀蒙恬兄弟时,叔父子婴进谏道:“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1]2568子婴认为蒙恬兄弟是国家的重臣、心腹谋士,诛杀他们会使天下人士寒心。“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1]308一个“竟”字,道出了蒙恬无辜惨死的事实。一代名将,可以威震天下,但敌不过阴谋家的伎俩,最终只能以自杀结束自己辉煌的一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蒙恬是秦王朝的功臣、忠臣,他为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他为秦朝建立的功业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罪不至死;他的死,是宫廷政治斗争的结果。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韩兆琦.史记笺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3]张永廷,张馨文.秦始皇为何要修万里长城[J].文史天地,2007,(10):4-8.

[4]吴宏岐.秦直道及其历史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1):75-78.

【责任编辑王 萍】

On the Merit and Fault of Meng Tian Based o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Records

MA Ya-q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Meng tian was the famous general of Qin.His credit is greater than the fault.He fought against the Huns,built the GreatWall,developed the roads,and guarded the border formore than ten years.As his negligence,Meng Tian thought that is“Jedi vein”,but Sima Qian deeply criticized as“not to be strong to remonstrance”.The paper thinks that,Meng Tian’s self understanding is a kind of remorse in that helpless situation.About Sima Qian’s criticism,it seemed that it is beyond his power.Even if the“Jedi vein”and“no strong admonition”were established,he is not to go crime.The tragedy is that he inadvertently embroiled in a political struggle.

Historical Records;Meng Tian;merit and fault;dialectical;textual criticism

K207

A

1009-5128(2014)18-0032-05

2014-02-1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史记》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13&ZD111);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渭南古代人文景观地理分布及开发对策研究(14JK1242);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司马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策略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14SKZD03)

马雅琴(1959—),女,陕西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蒙恬秦始皇匈奴
昭君出塞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秦始皇忆师
李代桃僵(上)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秦始皇拜荆条
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吗?
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