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模式探析
2014-03-20张婉丽
张 婉 丽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它凭借着本身优越的传播方式、海量的传播内容等特点,迅速为当代大学生所喜爱。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有人甚至预言:“新媒体将成为主流媒体,新的话语将成为主流话语,由此带来的新思维将成为主流思维方式。”[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进一步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才能创建新媒体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模式,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新媒体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互动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单纯的理论灌输过于单一,效果也不明显。而新媒体技术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高科技,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正如电影是以技术发展为支撑的艺术一样,新媒体支撑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新媒体支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更明显地体现在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观点的影响。48%的大学生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对党的拥护程度增强或提高”,74%的大学生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或提高”等。[3]新媒体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互动模式也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这一模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巨大的优势,这些优势特征主要体现在:
(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支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分为信息内容传播形式和信息模式传播两个方面的支撑。第一,新媒体支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形式的丰富性。新媒体在吸收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融合动画技术、数字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有利于他们自觉领悟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和内涵。第二,新媒体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模式传播的多样性。新媒体实现了由“一对多”到“多对多”的转变,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多种模式浏览信息或传播信息,更加便捷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二)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和范围支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据有关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是使用新媒体最为广泛的群体,其中大学生又是极具优势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需要借助新媒体来传播,新媒体传播具有时效性、同步性,并且传播范围广,可以无国界、无障碍地传播,这样就能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迅速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新媒体的传播具有针对性。新媒体可以根据人们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和信息反馈,及时通过技术手段和传播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
二、新媒体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互动模式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工作。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网上形形色色的信息、娱乐等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满足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能单一地在报纸杂志上出现,也应该进军新媒体,努力将新媒体变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新媒体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是由新媒体的发生机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意义决定的。
首先,从新媒体的发生机制来看,新媒体的传播是一种“井喷式”的传播。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被动的“一对多”的现状,走向主动的“多对多”的事实。新媒体的这种传播模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一是新媒体可以零时差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追求自主的学习方式,给予大学生自由时间相对较多,他们可以自主支配时间,而新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想要浏览的信息,新媒体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一旦融入新媒体就可以无限制地传播,大学生可以自由浏览、理解。二是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覆盖范围的广泛性。新媒体可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限相关内容,不受纸张、版本等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无限量地浏览,以至更深层次地理解。新媒体的覆盖范围广对大学生来讲也是利大于弊,大学生可以在各个领域内进行深入学习。三是新媒体的多媒体性极大带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新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动态图象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起进行传播,使传播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最大限度地还原信息的本来面目,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容易让受众接受,提高传播效率。
其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身意义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价值尺度又是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价值尺度的建立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新媒体的宣传报道。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可以让大学生“鼠标一点知窗外事,足不出户听世界音”[4],积极正确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新媒体交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互动模式
“intersection”意为交叉,指相互间的渗透。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叉互动,即指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在新媒体交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模式中,要打开两个舆论市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穿透力。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传播者,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去传播自己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声,及时弥补自身的缺陷,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形式与大学生的期待统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的内心。
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自由而平等的交流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从而更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叉互动模式,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首先,从大学生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层次性。大学生虽然处在同一个环境,受着同样的教育,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政治水平不在同一个层次,相应地对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也应区别对待。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的层次需要理论也就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符合大学生的内在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被真正地接受。新媒体完全可以同时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所以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叉互动势不可挡。其次,从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绝对优势来看,工具的先进性决定了内容的完整与超越。一方面,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技术能够融合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式活泼多样,甚至还可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政治观的知识范畴,相对要枯燥,但与新媒体交叉传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传播形式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被他们所接受。另一方面,新媒体是一个自由而不受任何约束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在接受知识传播的同时进行讨论、聊天等一系列他们自愿去做的事情,可以自由地发表评论、见解等,没有“门槛”地进行交流,这种形式不仅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更有可能创新。
四、新媒体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互动模式
“融合”有“调和,和洽”之意,《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书中有注:“天人报应,尚堕渺茫;上下融合,实关激劝。”21世纪的今天,我们讲求和谐,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就是指二者能够相辅相成、和谐发展,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算是真正达到了融合的要求。因此,我们始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的建设,利用新媒体积极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西方某些大国的价值观、政治理念也得到输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博客、飞信、QQ等形态,只有在这些形态中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运用法规健全网络机制,才能构建大学生真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红色网络媒体。[5]高校的主流网络媒体主要是高校网站及各院系的主页,他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主页的显要位置,及时地转载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研结果、调查报告等,更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体的信息发布中,彻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主流网络媒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是由主流网络媒体在高校的权威作用决定的。
第二,高校党委、宣传部等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的部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QQ群。据调查显示,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他们在这里宣泄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等,是最大众化的聊天工具。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使用QQ的情况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群,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价值观现状和需求趋势,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认识高度和理论水平。
第三,高校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通过开通博客,进行倾向性传播。博客具有个人性、门槛低、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颇受人们的喜欢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高校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通过博客彰显自己的魅力,赢得大学生的认可,与学生交流,包括生活、学习、心灵的交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张贴、发布符合他们现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分享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倾向的感悟、趣事。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教师更加有明确的指向,潜移默化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高校可以在电子公告栏里征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择优表扬并以之为榜样进行宣传。运用征文的形式可以激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理解,增进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更能增进心灵的沟通,真正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以飞信、MSN、短信等为主的其他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6]飞信、短信等都是新媒体技术的传递形式,都有着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当然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潜质。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势不可挡。新媒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构建提供了有利的载体,传播优势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带来的文化冲突、价值观多元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净化新媒体环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的发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构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大课题。
[1] 黄岩, 陈伟宏.新媒体: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契机与挑战[J].探讨与研究,2011,(6):39-41.
[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1).
[3] 王玉婷,王新山.试论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78-80.
[4] 曾绍军,赵万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J].教育与职业,2012,(21):48-49.
[5] 曹爱琴.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选择的负面效应及对策[J].理论界,2012,(6):154-156.
[6] 徐海鑫.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教育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