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圣经·路得记》中拿俄米形象的现代解读

2014-03-20马朝媛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面包爱情

马朝媛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对《圣经·路得记》中拿俄米形象的现代解读

马朝媛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路得记》是整本《圣经》中以女子名字命名的两篇当中的一篇,短小但很精湛。路得的婆婆拿俄米的形象在整篇中突出且形象。作为经历过世事沧桑的女人,一个跋山涉水返乡的穷苦人,拿俄米的个性在其言语行动中展露无遗。该文将从拿俄米促成儿媳路得与波阿斯的婚事的过程中,揭示拿俄米的爱情婚姻观,以及她身上独特的气质。

《路得记》;拿俄米;爱情;面包

一、引言

《圣经》中《路得记》是圣经文学中结构精巧的小说,堪称希伯来小说中的典范。这篇风俗小说,被编录在《旧约圣经》三十九部书中的第八位,其地位仅次于所谓的“摩西五书”和具有以色列民族神圣祖先的开创史之称的《约书亚记》和《士师记》。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与前后篇章之间无论在内容、题材、叙事风格甚至章节篇幅上都大相径庭,毫无相似可言。它就像夹在雄壮的史诗之间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于是对于这仅仅只有4章、共3000余字的《路得记》,英国学者摩尔登在他的《圣经之文学研究》一书中,专为《路得记》取了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史诗体牧歌”,他解释道:“假如说牧歌的主要特点乃是在于它论述爱情和家庭生活的事情,那么在一切文学中没有一本书能比《路得记》更能表现牧歌的特色了。”由于《路得记》的这种牧歌式特质,读完使人身心舒畅,沉浸在爱的故事中,无法自拔。

二、拿俄米研究简介

《旧约·路德记》中,以色列人波阿斯以诚心娶异族人摩押女子路德为妻,在希伯来历史上成为千古佳话。梁工指出“《路德记》的场面不大,人物不多,却充分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与人之间皆以诚挚相待、和睦相处为准则,建立起了融洽而美妙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是真诚的爱心。”[1]其中路得的婆婆——拿俄米的形象深入人心,对她的研究也是多角度展开。

(一)爱人如己,婆媳和睦

一种观点认为,拿俄米是良好品行的模范。作为长辈,她是个伟大的母亲,在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是崇高的母爱,无私的谅解与慈爱。这种爱对儿媳路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媳妇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她用伟大的母爱带出了好品行的媳妇,虽然心里有丧夫丧子之痛,但她还是在媳妇身上倾注了自己的爱,因此她同时也得到了媳妇的尊重与爱戴。在拿俄米身上体现的慈爱性情、爱人如己的伟大品质,让其形象深入人心。

(二)旧式家庭的代表,婆媳关系紧张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拿俄米并非对路得是满意的。细看《路得记》,其中拿俄米在整部书卷里出现了两次发言和两次沉默。旧式家庭的思想,在拿俄米那里并没有消失。反观《路得记》来看拿俄米的两次沉默。第一次沉默,拿俄米希望路得离开自己去选择新的生活,这其中,拿俄米是这样劝路得的,“我女儿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能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1)分析可知,拿俄米并不是在诉说自己年老不能生子,可以看出她对于路得此前并没有生养颇有微词。路得坚持,让拿俄米沉默,并和她一起回到故乡。第二次沉默,当路得生了一个儿子时,妇人们对拿俄米说,“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能言善辩的拿俄米却在这时沉默了。从客观效果上看,路得其实为拿俄米生了个儿子,而且拿俄米成为路得和波阿斯头生子的养母,拿俄米这时应该感激路得。因为一般认为这是利未婚的体现,波阿斯是路得亡夫的至亲,因此波阿斯和路得的头生子必须在死人名下,于是这个孩子就在拿俄米死去的儿子的名下,拿俄米顺理成章地要抚养这个孩子。利文(Levine,Amy-Jill)认为这样安排,是为了抹去孩子生母路得不名誉的摩押身份[2]。而布莱德斯汀(Bledstein,Adrien J)认为这种安排体现了拿俄米通过路得建立起家室,就像雅各的妻子拉结和利亚通过她们的使女辟拉和悉帕一样[3]。但是在拿俄米看来,路得这样做是应该的。她和自己的儿子结婚10年,却没有生养子女。所以,对拿俄米来说,这个儿子更可以定义为补偿,而不是所谓的礼物。由此可见,拿俄米并不好取悦,路得成了她的生育工具[4]。其次,在作为母亲的拿俄米心中,儿媳很难取代儿子在自己心里的位置。尽管拿俄米的儿子已经死了。因此,面对妇女们对路得的称赞,拿俄米和她们的想法截然不同,但不愿公开反对舆论,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三)生动立体,现代意义的拿俄米

通过不同观点的解读,拿俄米的形象能更清晰地展现出来。对于《路得记》中的拿俄米,虽然分析很多,但存在的层面还是有些狭窄,对于拿俄米作为一个个体的解读还有深度可挖掘。因为通常拿俄米这一形象容易被简单地定义为是“扁形人物”。“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是英国小说美学家福斯特(E.M.Forster)论述小说人物形象时使用的术语。“扁形人物”又称为“扁平人物”、“平面人物”,专指性格单一的人物。文学理论家也称之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类型人物是指具有特别突出的气质,漫画人物是指其特点如漫画般易于被人观察和记忆。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他们只具备一种气质,甚至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他们性格简单,缺乏深度和生命力,不适宜表现严肃的或悲剧性的角色[5]。但如果仔细阅读和体悟后,拿俄米的形象很生动且立体,可以揣摩出很多新的不为人知的具体面。仁者见仁,智者见者,本文只是指出阅读后的一些新领悟。通常研究拿俄米的形象都是深明大义好婆婆的代表,尤其在婆媳问题历来是个社会大难题的境况下,她展示出对儿媳路得的体谅与爱,让她深得广大女性的爱戴。在阅读过《路得记》这一小卷后,拿俄米身上专属于女性的魅力,让人不可自拔。无论在过去还是现代,女性在对待爱情与面包的话题上,探讨颇多,像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我们去认知。当代社会,拜金女、物质女之类的称谓,层出不穷,在选择配偶的时候,是爱情重要还是面包重要,一直是大家谈论的焦点。本文就从当面临爱情和面包的抉择时,“好婆婆”的代表——拿俄米,是怎样指引自己的儿媳路得去获取最佳的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三、拿俄米帮助路得获得爱情和婚姻

《路得记》开章就写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领着全家搬迁往摩押,后经历一系列事情,拿俄米的丈夫和两个儿子死后,她做出决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伯利恒。于是她与自己的儿媳路得一同到达自己的家乡。这中间没有很多详细描叙,但想像下,两个女人,肯定是跋山涉水,中间的艰辛与苦楚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悟。她们面临过饥荒,面临过严峻的自然考验,才终于到达伯利恒,那个承载着拿俄米所有希望的福地。但做为一个返乡者,一个丧夫丧子的返乡者,还是一个带着异族人回来的返乡者,拿俄米想要重新立足于此,就必须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做为女人的拿俄米,在对待爱情与面包时对自己的儿媳路得做出了正确的引领。于是《路得记》第三章的题目就是——拿俄米促成路得的婚事。文中这样写道,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对她说:“女儿啊,我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使你幸福吗?你与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处,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吗?他今夜在场上簸大麦,你要沐浴抹膏,换上衣服,下到场上,却不要使那人认出你来。你等他吃喝完了,到他睡的地方,你看准他睡的地方,就进去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他必告诉你所当作的事。”路得遵循婆婆的指示,做了这些事情。波阿斯虽很喜欢路得但很理性地处理了这件事。等路得回去时,询问了一切,拿俄米对路得说:“女儿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

从第三章的结束语看出,拿俄米对这桩婚事已经胸有成竹。随后发生的一切都按着她的计划一步步实现。试问,为何拿俄米让路得去躺波阿斯的脚边,而不是那个比波阿斯还亲的亲族或者其他的人?拿俄米凭借什么认定波阿斯会很好地处理这件事?从分析来看,首先,路得在劳作的时候,作为她婆婆的拿俄米用自己女性独特的敏锐感抓住了周围人事之间的发展动态。虽然拿俄米因年纪的原因并没有与路得一起参与劳动,虽然她没有很多机会接近波阿斯。但是,单单只是从路得的每次描述中,以及路得带回来的食物的分量和数量上面,拿俄米开始琢磨这其中的意味,坚定地认为波阿斯对路得的特殊照顾中肯定有一份可以称之为“爱情”的因素。其次,有了对波阿斯对路得感情的认定,下面探讨下波阿斯的身份。波阿斯是伯利恒居民,以色列人,有很多的产业,在能给予路得爱情的同时,也会给予她和拿俄米面包。这个可以从每次路得回来时给拿俄米带的美味食物中看出来,确认波阿斯是个可以在经济上不让路得和拿俄米受苦的人。回顾拿俄米的前半段人生之路,跟着丈夫迁出伯利恒就是因为那时伯利恒闹饥荒,后来回到伯利恒却是因为摩押闹饥荒,她的两次重大迁移都是因为面包的问题。于是经历过两次这样长途跋涉的艰难行程,她不想再为了面包的问题受累,她不想再重复没有面包的可怕日子。给路得找个可靠的人,或许也意味着拿俄米后半生的幸福。经历世事沧桑的拿俄米,凭着女人本能的反应,再加上多日的反复斟酌,最终选择了波阿斯,一个可以给拿俄米面包、可以给路得爱情的人。最后,综合解读下波阿斯这个人物的性格。从一开始路得去他的田地里劳作,他就在观察这个异族女子,他欣赏她的品质,器重路得的美德,于是爱的种子在心中滋养。但是波阿斯并没有像一般男子那样做出冲动的举动,即使路得已经按照拿俄米的指示躺在了他的脚边。波阿斯很成熟稳重地解决了这件事。顺顺利利地娶到了路得,并且没有给人诟病他的机会,因为他娶的是异族女子。这样的男子,即使放在现代也是很值得欣赏的。大多数女子在选择配偶时,对方的经济基础是一部分,但看重的还有对方的品行以及处事能力。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能给予女性的安全感会比冲动莽撞的男人多。波阿斯作为一个优秀的配偶被拿俄米成功地发现,这从侧面分析,可以展示出拿俄米的独具慧眼。拿俄米就凭着自己超强的观察力帮路得选择了最佳“面包”。

四、拿俄米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这样解读完《路得记》似乎是一个很温馨的“家庭爱情剧”。路得就像剧中的“灰姑娘”女主角——坚韧、美丽,有很好的道德,但是贫穷。波阿斯就是男主角——富有、成熟、稳重,在等待爱情(因为以他在伯利恒的地位,找个配偶是容易的事,但他一直未婚)。拿俄米就扮演着女主角的家长——聪敏、机智、审时度势、透彻领悟人生。于是他们一起上演了一出和谐温馨饱含着爱的浪漫轻喜剧。但是做为现代女性,或许可以大胆尝试解读下,在这场拿俄米促成的婚姻中,是否可以解读出关于拿俄米的爱情婚姻观,从而探测出她对待爱情与面包的态度。以此来启迪现代女性,在面临爱情和面包时应有的认知。

假设故事在路得从波阿斯的帐中出来后进行了转折,这时的她从波阿斯的帐中回来,一路上自责自己的做法,觉得是在做交易,回去后,向拿俄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做为婆婆的拿俄米要为此做出回答,要让自己的儿媳路得免除自责,因为路得本来就是以美德著称的。于是,拿俄米的解答就成为全面探视她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的一面镜子。当路得存在这样的疑虑时,拿俄米就出来指点她。她不认同路得的观点,因为她觉得路得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在她给予波阿斯爱情之前,波阿斯已经给了路得酬谢,没有让路得挨饿,这点可以从每次路得带回的食物中看出。波阿斯喜欢路得在先,这样,路得的做法就是对他的最好的报答。拿俄米认为没有比以爱情做为谢恩更好的方法了。爱情做为女性最珍惜的礼物,那么在路得越珍惜自己做为女人的名誉,那么她给予不让自己挨饿的人——波阿斯的那份礼物就越重大,这时的路得给予波阿斯的是一个女人给予的。

如果路得还认为自己为了面包才拿出自己的爱情时,那么拿俄米下面关于面包与爱情的解读很恰当地解答了路得、甚者一些女性的疑惑。“世上真的有不要回报的爱情吗?”拿俄米问。“如果真的有,那是值得器重的,但是在世人当中很少见。爱情至少要求某种相应的爱情,而你只要求面包,但是,即使在面包永远是稀罕物的这个世界上,对于你来说,面包也是得到,比爱和善更多。人对于面包的需求超过爱情。人必须先有饭吃,感情才能要求营养。何况你只取了面包。”[6]这段精彩的面包与爱情论,可能会深入人心,也可能会受到很多人的鄙夷。特别是处在纯真年纪的人,会很向往王子与公主般的爱情,看到这段话时,会表达出不可思议,怎能用爱情来表达谢枕,用爱情去换取面包呢?这时的爱情被认为是无瑕的,不能受到任何的玷污。但是那些真正经历过的人或许会认同拿俄米的观点,面包绝对是爱情的前提,甚者应该去赞美那些为了面包而献出自己最珍贵之有的慷慨。路得,其实是用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向波阿斯表达了谢意,这个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她做为女人的名誉,她的贡献,可以说是为了确保自己可以活下去的一种东西——面包,但是她付出的确实是无可比拟的最为可贵的东西。因此,路得表现出的大度与慷慨,证实了一种美德,属于路得的美德,应该赢得世人的尊重。做为指引者的拿俄米,在经历过这么多的世事沧桑后,当面对还抱着一些纯真幻想的路得时,她就扮演了一个正确引导者的角色。

或许看完这些解释后,有时会觉得,之所以有这么完美的结局,全是因为路得的善良和美好的品行,以及对她婆婆的尊重与爱。如果不是这些,她或许不会去选择波阿斯。确实,路得做的这些,足以显示她的美德,但是即使路得自私到只为自己想一想,波阿斯也会是一个不错的对象。身处饥饿边缘的路得,现在有一个能给她提供很好的衣食,而且还很欣赏她、爱她的人,她没理由拒绝,然后去过着艰难的生活。这一点也从侧面体现了拿俄米的聪敏。她不仅认定波阿斯的人品和财产,认定他是可以给路得面包和爱情的人,还很果断地指引了路得去获取这一切。

五、结语

拿俄米这次是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光彩夺目的主角,一个魅力无限的女人。她想向人们宣告,除了被安上“好婆婆”的头衔外,她更重要的是一个可以独立思考、聪敏、坚定、有主见的女人,而且能够用自己的人生哲学去指引帮助他人。尤其是她的爱情婚姻观,她对于爱情与面包关系的处理,值得人们去体悟。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到处充斥着诱惑。爱情与面包的关系,远比拿俄米所在的时代要复杂,甚至这两者有时是对立的。做为一个现代女性,拥有清晰的头脑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面对爱情时,女性通常感性,深陷其中。女性拥有正确的爱情婚姻观是一生中很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在这方面可以堪称老师的拿俄米就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无论是否相信,面包绝对是爱情的前提。

女性应该找到属于自己“量身定做”的“面包”。

注释:

(1)全文《路得记》引用的《圣经》是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7年出版的中英对照(中文和合本,英文标准版)。

[1]梁工.古犹太民族的和谐社会理想——以《路得记》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08(2).

[2]Levine,Amy-Jill.Ruth[A].Carol A.Newsom and Sharon H. Ringe.Women’s Bible Commentary(Expanded Edition)[C]. Kentucky: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1998:86.

[3]Bledstein,Adrien J.Female Companionships:If The Book of Ruth wereWritten by aWoman[C]//Athalya Brenner.The Feminist Companion to the Bible.Wiltshire:Sheffield Academic Press,1993:130.

[4]Gitay,Zefira.Ruth and theWomen of Bethlehem[C]//Athalya Brenner.The Feminist Companion to the Bible.Wiltshire: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1993:182-183.

[5]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方土人,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255-260.

[6][波兰]莱·柯拉柯夫斯基.天堂的钥匙[M].杨德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76.

G125

A

1673-8535(2014)02-0065-04

马朝媛(1990-),女,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文学。

(责任编辑高坚)

2013-01-06

猜你喜欢

面包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你见过像面包一样的山吗?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一群面包成了精
“好吃”的面包灯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