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尔斯·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语言特色解读

2014-03-20

外语与翻译 2014年3期
关键词:远大前程狄更斯创作

(河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享誉世界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能够品读到小说语言的匠心独具。《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负盛名的文学作品。他具有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既表现在他创作中的现实批判思想,同样也展示在他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精准创作天赋。故此,有必要研究狄更斯代表作《远大前程》中的语言修辞特色,探讨他在作品中运用的精巧比喻方法、灵巧的夸张方式、简练的对偶语句和重复语句,以及灵妙的长短句组合。作品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更加完美地诠释出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幽默的现实场景,了解地方语言特色以及独具匠心的无谓语动词的使用。

一、丰富的修辞手法

(一)巧妙地运用夸张

在文学创作中若要选用夸张的手法,需要把握度的原则,否则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料的负面效应。而英国百科全书等权威书籍,对狄更斯夸张创作技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他在夸张语言运用上具有大师级的风范,能够用最恰当的形容词展现出夸张的效果。夸张既显著地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同时也体现出狄更斯特有的幽默感。譬如狄更斯在作品中描写乔给比蒂写信的过程,写信对乔来讲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堪比大型的工程项目。为了找寻称心如意的笔,乔开始在笔箱中翻箱倒柜地寻找,就好比在大工具箱中找到最适合的榔头或者斧头。乔写作时的下笔姿势就像要干重活一样,要把大锤举得很高,并要考量使用的力道。乔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写信中常会出现词句和语法错误的问题,比蒂耐心地教他认字,让他感到非常开心。于是,乔想给比蒂写封信。狄更斯用滑稽的语言对其写信过程进行描写,尤其是将用笔和使用大锤与斧头相比较的描写,巨大的行为差异在让读者捧腹的同时,也能够让读者快速地在脑海中闪现出所描绘的景象。

(二)形象的比喻

在进行创作时,多数英国作家非常喜欢使用比喻的创作方式。这在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颇高,也体现在狄更斯所创作的作品中。狄更斯很多次巧妙地运用明喻以及暗喻的方法。譬如,乔见到皮普之后很开心,被叮嘱将帽子放好时,原文有如下的描写:乔特别担心掉下来的帽子会把地板弄乱弄脏,他始终是端着帽子一动也不动,就好像手里握着很重的鸟蛋一样,一不小心就得掉碎在地上。实际上这也是非常尴尬的事情,让双方都感到非常的不适应。上句中本体为帽子,喻体为鸟蛋,通过此种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因为社会地位不同而导致的奇异表现。乔作为下等人在拜访上等人皮普家时,居然连帽子都不知道该如何放置,在幽默的气氛内隐含了巨大的讽刺意味。狄更斯将高傲的艾斯黛对倾慕者讲话的原文描述如下:“点燃蜡烛后产生出耀眼的光芒,很多乱七八糟的飞虫便像飞蛾扑火般的扑过去。但是这也是蜡烛的无奈,因为它也不想发出耀眼的光芒,但是真的是难以抵挡。”这段描述中其实是采用暗喻手法,本体是蜡烛,这也是用来比喻艾斯黛自身光芒万丈,喻体是追求者,就好像是不自量力的扑火飞蛾。一方面表明艾斯黛自认为很有魅力,另一方面说明她看不上这些追求者。上面的两段例文,精妙地体现出狄更斯高超的比喻创作手法。

郝薇香小姐虽然是贵族出身,但不幸沦为整部小说中的悲情人物。她被情人抛弃后无法释放自己的心灵,渐渐由难以忘怀的挚爱变成绵绵不绝的痛恨,并将她生活的信念彻底击垮。作品中有对郝薇香小姐内心状态和情感痛苦的描写:“眼前的这款旧式火炉存在于潮湿的环境中,它刚刚被生起了火。虽然说是生起了炉火,但是由于潮湿的状态,使得炉火快要被熄灭。由此产生了很多让人不舒服的炉烟,充斥着整个室内空间。房间里似乎比户外更让人感到寒冷,就像沼泽上生起的雾气一样。”这段话中烘托出一种哀怨而阴森的氛围,也将郝薇香小姐内心的状态精妙地诠释出来,在读者脑海中呈现出类似于邪恶女巫的恐怖形象。[1]

(三)精炼的重复、对偶

在作品中常出现重复以及对偶的文学技法。作者采用此种方式的创作意图是要强调所要描述的内容。在狄更斯的笔下,马格韦契内心很悲观,认为自己将会永远地住在牢房里。我向着班房走去,徘徊于班房的路上,我住在班房里,这种状态将会永远地持续下去。马格韦契早已熟悉监狱的生活,他生命中的很多时间是在牢房里度过,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境况已经麻木了他的神经。作品中同样出现很多对偶的创作手法。譬如作者采用此种方式描绘乔与潘波趣,本性善良的乔在与卑鄙无耻的潘波趣对比中,显得更加的善良,而潘波趣则显得更加下流。通过两个人的对比,衬托出乔高尚的内在心灵以及潘波趣丑恶的思想品质,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以及不同的生活信条。在探讨狄更斯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时,能够发觉他将词语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使小说更具品读性,他将人物的内心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仿佛是讲述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一样。

(四)精彩的长、短句

在作品中作者选择使用长短句相结合的方式,拓展语言的修饰和表达效果。其中长句能够给人以动态的美感,有着一气呵成的效果。譬如“我已经高烧不醒,神志不清。周围的人都远离我,忽略我,冷漠我。疾病成为我的好朋友,常常在脑中出现很多幻觉,在我模糊的感觉中持续作用。我自己就像是在无底洞中,变成高山上的那个巨大石块,摆脱不了那种摇摇欲坠的状态。我似乎又变成了机器上的转轴,在高速旋转中却不能够停止下来。我现在真的很想将山上的石头推下,将机器中的转轴卸下。我已明了虚幻和现实的场景,这种感觉的确让人痛不欲生。”这里采用多个长句,将皮普高烧时的状态微妙地表现出来。这也让欣赏者有种感同身受的阅读体会。作者在描写郝薇香小姐训斥自己养母的时候选择短句的创作方式,“你连畜生都不如!因为你的内心是如此冷漠的!” 短句能够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也是生活中常用的语句方式。通过上面这句话,将艾斯黛内在的铁石心肠形象地刻画出来,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却可以展现出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2]

二、融合具有生活气息的地方语言

语言的划分存在着多种方式,其中也是包含着地方性语言的使用,这也是有着文化和文明的双重特征。狄更斯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使用很多具有地方特点的词汇,这样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更具有生活的气息。在描写小说人物皮普、贾格斯时使用英国最正规的标准语,而乔、奥立克等人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使用的英语均不规范。正是由于缺少教育,所以缺乏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也客观地体现出他们是处于社会的底层群体。他们的语言使用和发音与英国黑人雷同,无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的选择,都和当时的标准英语有着巨大的差异。狄更斯深入观察生活,并体现在小说的创作中,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可以更好地诠释人物形象以及相关的性格特征。譬如当皮普怀揣着远大梦想见到姐夫乔时使用的礼貌语中有着浓厚的本地口音。皮普在说“are”的时候,将其音发成“air”,姐夫乔的发音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作者在创作时充分地展示语言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营造出作品的场景,并传神地刻画出作品的人物形象,也深刻地发掘出语言的使用和社会地位的联系,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中的内容。

三、独具匠心的无谓语动词

在狄更斯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非常注重词句的选择和运用。他在创作中具备着独特的意识,并在字句的构造中颇下功夫,具有创新思维,不按当时的文学传统规范进行写作。理念的创新会带来语言的创新,这会让狄更斯的作品更具有特色和可读性,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领略狄更斯作品的内在创作风格。其中他对马格韦契进行描写,他试图获得更好的判决结果,但这根本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因为首次审判时已经找到他很多的恶性,他在不知悔改的情况下居然还要越狱,最后又被抓回去。这也就意味着他这辈子是不能出狱了,现在他还有着逃跑行为,并将告发者杀害。这里选择无谓语动词,讲述马格韦契无法得到任何宽恕的现实,也体现出其中的残忍,推动作品中的情节发展。从中可以看出,狄更斯创作文章时不进行语言的措辞考量,更体现出他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展现出其有卓越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扎实的语言功底。[3]这也是和作者本人曾经从事报社记者以及律师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创作,能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故事的精髓内容。让读者可在完全融入阅读的情况下,深深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品读狄更斯作品的内容、语言以及情节。狄更斯将语言技法的使用和作品的创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在高产的状态下创作出多部佳作。

四、结语

狄更斯是近代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随着英国国力的强盛以及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他的作品也因此享誉世界。狄更斯非常关注英国下层社会的真实现状和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他发表的每部作品都可看成是阶段性的英国社会史。《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晚年的代表作,更是凸显出他语言特色运用的匠心独具,也充分地展现了狄更斯高超的语言创作天赋。狄更斯是一位以普通人身份跻身于世界顶级作家行列的才子,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个人感想成就其文学成就。

[1]黄庭月.试论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色[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韦运会.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的多角度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5).

[3]艾晓玲.〈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猜你喜欢

远大前程狄更斯创作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一墙之隔》创作谈
改编电影《远大前程》的多层主题探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佟丽娅狂虐老公陈思诚趁佟丽娅不在和郭采洁谈恋爱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创作随笔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创作心得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