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如何上好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堂课

2014-03-20

外语与翻译 2014年3期
关键词:一堂课概论马克思主义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作者注)的第一堂课是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课程的把握水平对学生影响很大。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概论》课就是“政治课”,学生如果不能从课堂学习中明白一些道理和受到一些启发就会对“政治课”很反感或者有抵触情绪。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把《概论》的理论讲明讲透,通俗易懂,另一方面要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对课程理论产生兴趣。因此,特别需要教师讲究教学方法,要求理论讲解逻辑严谨清晰,列举事例贴切说明问题,让学生喜欢上《概论》课并使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因此上好第一堂《概论》课,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概论》第一堂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大多数教师认为高职《概论》课与其它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是完全相同的,其实不然。高职《概论》课主要是一门思想课,讲授的相关知识是为思想教育服务的。对人的思想进行引导的教学更难于其它任何课程的教学。《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阐述历史文化、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知识,让学生在政治思想素质上有所提升。但是在《概论》课教学中常常背离了它的思想性,以为只要把相关知识灌输给了学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能自然而然的提高。当然,知识的掌握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有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影响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不能让学生喜欢的教学很难让学生接受并在思想上有所提高。据调查,近年来在《概论》第一堂课教学中常常出现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讲绪论,直接讲述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这其中产生的不足就是学生对《概论》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和对于课程的学习目的以及应如何学习这门课程不得而知。特别是学生不明白这门课对他们的生活、专业学习、成长、如何观察社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对概论课没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影响学生社会理想信念的树立和确定。二是只按照《概论》教材目录给学生介绍《概论》课的内容。书的目录只是满足编者的编写和读者阅读的需要,至于书的总体思想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现实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书的目录是无法体现的,单纯讲解目录并不能达到让学生对整个《概论》课程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只可能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认识,不能很好地上升到思想层面。必须通过教师的点拨、前后连贯才能让学生明白其中所体现的思想。三是教师在第一堂课教学中不是开展与课程有关的教学活动,而是进行教师与学生相互认识的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情况特别是介绍近期内的学习研究情况,有些教师大讲特讲近期国际国内形势或者发生的稀奇古怪的事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所讲的与《概论》课没有任何瓜葛,一堂下来学生不知《概论》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以及为什么要学《概论》。四是有些教师干脆放一个有关“毛泽东”或者“邓小平”的影片给学生看。学生本来对《概论》之类的“思政课”有些偏见,由于教师的“随便”使学生更加觉得《概论》课就是打发时间的课程,学生认为一堂课看看电影电视、搞一些简单的游戏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要明白什么道理没人去思考。教师觉得不讲课既省事又轻松,学生也觉得上这样的课很愉快,真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显然,这样做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花时间钻研《概论》课,教师缺乏理论功底;缺乏对学生的研究,采取随便应付态度。同时,学生认为《概论》课“这门课不重要”,也是导致教师盲目迎合学生“好玩”思想而背离了中央对《概论》课要求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和学生端正对《概论》课的态度非常重要,教师上好《概论》第一堂课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上好高职《概论》第一堂课

教师进入课堂第一句话“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概论》课”,就可以尽快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觉得教师很亲切,从而赢得学生初次见面的好感。为了让学生能进入本课程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把《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词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来,使学生感受人民一直来对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的深厚感情。同时可以邀请会演唱的同学演唱或由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学生通过表演参加到学习中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集体完成该活动,又使学生与教师相互得到更多的沟通和信任。

第一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概论课的概况。教材没有撰写绪论,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构思概论的绪论内容。绪论大致要介绍课程性质和特点、课时安排(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怎样学习这门课程、考试考核要求等等。在讲授课程性质和特点时,主要阐述概论课与专业课和其它文化课的区别特别是作用的不同:概论课属于“思政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白社会、民族、国家对人的生活的意义,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快乐幸福地工作生活。

该课程在高职高专类院校开设课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16学时。实践课是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参观、参加劳动、社会服务、理论研究、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或“DV”等等,同学们按10人一组进行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必须有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分工、活动内容、活动经过、活动总结等等。

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要向学生介绍教材中讲述的基本思想。一是教材主要介绍了如何看待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及其现象,它向我们提供了怎样的观察社会的正确观点和思想。二是该课程共15章,重点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三是简要介绍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及思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与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全书的总论。从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始到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各章都是全书的分论。总论是对全书宏观上的把握,分论是对具体理论进行论述和分析。在介绍第一章时,可先介绍这一章主要的几个内容,然后把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联系上来,再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可以向学生提供讨论材料“毛泽东说我们要改造中国固然需要更多有志向的人,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主义’”。向学生提问这里所说的“主义”是指什么?中国为什么需要一种“主义”。简单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生经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意义和价值。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它必须与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两半社会”的农村国家,在这样的国家进行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马克思主义不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更不行,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加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可举例说明照搬和教条化做法的危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深刻的,珍惜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对于“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二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可以用设问形式提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为什么需要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为什么是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等等。事实上当今社会、国家发展需要大学生不仅要提高“智商”而且要提高“情商”,不仅要有才能而且品德要高尚要有社会责任感。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向青年学生介绍该国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西方国家大学也开设宗教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等与我们《概论》相类似的课程,其内容也是让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国家社会,让青年具有勇于担当国家社会重任的思想品行。

对于怎样学习《概论》课,虽然各人的学习方法不完全相同,但《概论》课学习必须坚持如下几个原则:心诚、志强、行果。学习中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不能因为它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枯燥就打退堂鼓,要在学习中培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必须将学习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

要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考试考核要求。这门课的成绩按三个部分确定: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包括学生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表现以及参与教学互动的态度;第二部分是实践成绩,包括撰写论文和调查制作的DV或PPT作品、社会实践报告、口试成绩;第三部分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期末全校统一安排的笔试考试成绩。下课前可向学生布置本学期第一个作业“谈谈你对概论课作用的理解以及你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上的想法”,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告诉学生作业要计成绩。

猜你喜欢

一堂课概论马克思主义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