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校区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以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2014-03-20

外语与翻译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绿地树种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635)

一、现状分析

(一)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新校区概况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充分满足学院办学规模扩大和后劲发展的需求,于2009年购置了磨店职教城新校区,占地近500余亩,在2010年第一批新生成功入住。经过几年的发展,学院初步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功能分区,即在校园西部建成了教学实践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活动区。然而校园东、中部区域尚未开发建设。

(二)新校区绿地现状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新校区建成后,现在校园绿化已完成,不同功能分区的校园绿地风格基本相似,都是过于追求绿地开阔,空间舒展的景观效果,以使用大面积草坪为主。植物种类相对偏少,只有十几种(悬铃木、银杏、桂花、杏花、香樟、海桐、石楠、鸢尾、雪松、芦花、紫藤等),一些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的乡土树种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植物配置以树丛为主,方式单一,表现在常绿树种少,落叶树种多,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不当,冬天校园都是光秃秃的景象;乔木多,灌木、地被植物少,没有竖向的景观层次结构;植物品种多以绿色为主,彩叶和观花树种少,植物景观显得单调,季节变化不明显。校园环境中的道路少,不畅通,出现了断头路,经常看到草坪被践踏现象;校园绿地中的建筑小品少,只有少许的花架和廊架,不能满足师生使用的要求。还有大片未建设用地荒废,没有进行绿化建设,校园环境观赏性差。

二、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一)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校园环境生活的主体是师生员工,校园环境应以服务师生员工为宗旨。园林绿地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应树立人文空间的规划思想,处处体现以人为主体的规划形态,使校园环境体现对人的关怀[1]。

(2) 师法自然,创造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结合校园总体规划同时进行,要强调绿色环境与建筑环境、师生活动的有机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形成人的活动融入自然的有机运行的生态机制。在充分尊重和利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做到“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在植物选择配置上要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原则,以乔木为主,乔、灌、花卉、地被植物和草坪结合,使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观叶与观花、观果树种,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3)把艺术美写入校园,创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环境.。美的环境应是一副立体的山水画。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陶冶情操,能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阳光下一池清水、洁净的铺装地面、绿茸茸的草坪、鲜丽的花坛、浓荫绿影,再配以纤巧的建筑小品和雕塑,则会使人精神振奋,留连忘返,激发一种向上的追求。

(二)校园绿化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强调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并保留原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历史文化,以植物造景为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心设计,营造出独具一格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2)满足功能性原则。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校园环境便形成了各功能不同的分区。各区的环境应体现满足其功能所要求的绿化形式。如:教学科研区是全校师生教学、科研活动的场所,其环境要求安静、卫生、美观,绿化的形式就以此为基础来设计。

(3)与建筑相协调原则。校园绿化要创造出符合各种建筑功能的绿化美化环境,使多种多样、风格不同的建筑形体统一在绿化的整体环境中,并使点、线、面的绿化布局与人工建筑景观相结合,达到科学性、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协调统一。

(4)实用经济性原则。首先,应充分利用校园原有资源,因地就势、就地造景,避免出现大范围的挖湖堆山,应创造出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其次,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就地买苗,不需要一味追求新、奇、特的外地树种;再者,科学做好后期养护管理工作,节约养护成本。

三、校园绿地组成及其特点

校园因功能不同形成不同区域的绿化环境,如教学科研区、行政办公区、师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休闲游览区等。

(一)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以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为主体建筑,该区也常常与学校大门主出入口综合布置,体现学校的面貌和特色,是学校对外的宣传窗口。该区的绿地布局和种植设计的形式要与大楼建筑、主出入口相协调。现代校园的该区多采用规则式布局,植物造景可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

(1)教学楼周围绿化。教学楼周围的绿带,在不影响通风采光的条件下,以树木为主,做到常绿与落叶树种结合,乔木灌木和草皮相结合。大楼入口两侧可对称种植常绿树或观赏灌木;教学楼南侧宜种植高大落叶乔木,最内侧植物不要对窗而植,以取得夏季遮荫降温、冬季采光增温作用,有利于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楼的北侧可种植耐阴植物,近楼而植,即使在冬季也可欣赏到生机勃勃的绿色景观。教学楼前空间较大的绿地,可设置开阔的草坪,供课间师生休息活动。整个教学区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创造安静清新美观的空间环境。其中还可配置些香花植物、花灌木和草花。彩叶植物不宜过多过繁,以免破坏教学区安静优雅的氛围。

(2)图书馆和实验楼绿化。图书馆绿化应突出主景,配景烘托。室外树种宜选用冠大阴浓的阔叶树种,以增强防尘吸声能力;实验楼绿化应选择阻滞灰尘、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以草本植物和花灌木为主。地面要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减少尘土飞扬、净化空气。

(二)行政办公区

该区的主体建筑是行政办公楼,通常是规则对称式,其绿地设计要以规则式为主。植物种植设计除衬托主体建筑、丰富景观和发挥生态功能外,还要注重艺术效果,多设置花坛(盛花花坛、模纹花坛)、观赏草坪、树列、花境等。若行政办公楼前空间较大,还可设置喷泉水池、雕塑或草坪广场等景观。

(三)师生生活区

师生生活区是是使用频率最多的地方,其绿地设置主要创造一个整洁、安静、卫生、优美的环境空间。

(1)学生生活区。在宿舍组团绿地中可设置功能齐全的小游园,可满足课余休息和交往的需要;在宿舍楼南北两侧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便于空气流通和室内采光;在楼与楼之间可设置嵌草铺装广场,便于学生活动和晾晒衣被,其周围可点缀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美化环境。

(2)教工生活区。教工生活区内常设置小游园作游憩绿地,供教职工业余社交、休息或健身。园内可设置花坛、花台、水池、花架、凉亭、凳椅等园林小品,并具有一定的用于健身的铺装场地和用于儿童游戏的活动场地。教职工生活楼宅前常设有围墙、栅栏等设施,还可以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增加庭院的绿化量。

(四)体育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远动设施和周围环境的特点,外围常设隔离绿带,与其他功能区分开,减少相互干扰。运动场跑道的外侧可栽植高大落叶乔木,以作运动间隙休息庇荫之用。篮球场、排球场周围主要栽植高大挺拔、树冠整齐、分枝点高、不易落花落果和种毛飞扬的落叶乔木;网球场和排球场可在金属防护网上进行垂直绿化;体育馆周围的绿地应布置更加细致些,在大门两侧可设置花坛或花台,以色彩鲜艳的花卉衬托体育运动的热烈气氛。各运动场之间可用灌木进行分割,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只要不影响活动的开展,宜多栽植些植物,起到绿化、美化的效果。

(五)休闲游览区

休闲游览区绿地规划要依据校园总体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合理设计,既要美化环境,又能方便师生员工游览赏景。

四、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改善对策

(一)建成区绿地改善的方法

(1)突出生态意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绿地应全方位绿化,突出生态功能。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和观赏性能。植物配置要做到乔、灌、草的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群落层次结构。这是因为首先各类植物的本身表现出不同的美感,如高大的乔木树干挺拔,冠大阴浓,能起到很好的遮荫效果;形态各异的灌木,尤其是花灌木,花色鲜艳,花香怡人,起到彩化、香化的效果;低矮的地被植物或草类,覆盖地面,绿意盎然,起到了“黄土不漏天”,美化大地的效果。其次,乔灌草的结合,上、中、下空间的绿化,增加了绿化量,改善了校园生态环境。

(2)校园环境以为师生服务为宗旨,突出其功能性。教学区应以“静”为主,教学区环境应以自然式的植物造景为主,结合凉亭座椅休息等设施,创造安静的教学环境;生活运动区以“动”为主,考虑师生活动的方便性,区域环境以列植树木、低矮灌木和鲜艳花卉为主,突出热闹的生活氛围。园林小品应融入到环境中,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如宿舍楼旁的红色铁质“孵化架”显得不伦不类。

(3)校园环境更应注重人文性。校园环境要烘托大学高层次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人文条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风格。

(二)未建区域的绿化建议

在近期没有建设计划的区域可以先行绿化,因地就势,在原有的地形上种植易成活的小苗,在苗木栽植过程中,应以足够数量的苗木成片栽植,突出景区特征,形成景景不同、季季不同的校园景色,以改善校园环境;待苗木长成,就是一批增值的固定资产,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结语。校园绿地改善了校园生态环境,为师生们创造了安静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对校园绿地的合理规划设计,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性原则,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1]陈锦忠.高校校园绿地设计初探.现代农业科技,2007(20):277.

[2]朱桂林.高校校园绿地规划刍议[EB/OL].http://www.yuanliner.com.

[3]李尧.对高校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6):202-202.

[4]郝万君.关于对大学校园绿化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28-28.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绿地树种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