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浅析
2014-03-20李大凯
李大凯
(天津中医药大学社科部,天津,300193)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四门主干课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创新手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元素。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1]实践教学的推行,反映了从党中央到大学生、从教育部到高校要求改革思政课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呼声,一经提出即在全国高校具体化为多种多样的活动。通过诸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思政部网页,我们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如有些学校搞的“思政辩论赛”,通过设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辩题,考量正方和反方对教学要点的掌握情况;“思想交流会”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各种社会思潮交锋的机会;“科技文化大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科技知识与文化关系的把握;“读书讨论会”使广大青年学生熟悉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人的经典著作;“思政演讲比赛”考察了学生对四门课程理论要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走向基层宣讲会”增强了学生们面向基层、面向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意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知识竞赛、奥运知识竞赛的开展考察了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的效果;观看《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电视纪录片让厚重的中国近现代史和纷繁的世界现代史变得生动形象;生活情景剧让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成就。此外,各高校还充分利用所在地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各种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革命旧址、历史遗址、革命领袖故居、爱国人士故居、烈士陵园、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公司和企业、工业园区、商贸中心等建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校史展览厅、本校模范人物、优秀校友事迹展览厅等辟为校内的实践基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师还带领学生到各级法院现场观摩庭审、参观监狱、劳教所、戒毒所,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参观毒品危害展览、生命意义展室、法制教育图片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借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花团锦簇,形势喜人,细加揣摩,亦有隐忧。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并不能表明一个学校思政课的实践学时是否能上满,也不能说明实践教学的覆盖面到底有多大,更不能证明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有学者撰文指出:“近年来在全国很多高校进行学生大量扩招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费却不见增长或增长缓慢,应当配置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课时不是被挤占就是有名无实,没有真正实施,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所必须的物质经费投入、课时、师资配备等均不能有效地得到保证。”[2]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度是一个方面,教师负担重是制约实践教学发展的另一个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一般人数较少,但要保证全校思政教学,普遍超量工作。平时批改作业和考卷的工作量就是专业教师的数倍,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更是难以保证。再加上思政课大都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一次一二百人的实践教学规模不仅让一个教师力不从心,即便成行也不可能实现对每个学生的有效指导,更何况安全问题也让组织教师有所顾忌。这就造成许多学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蜻蜓点水、走走过场或是象征性地只涉及一两个专业、班级而已。上述问题构成了实践教学在有些高校流于形式的制度性原因。
二
为了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现状取得更加实际的认识,我们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状况”的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290份,回收283份,有效答卷275份,对提出的相关问题,学生回答情况如下。
问题一: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需要增加实践课时?
回答“需要”的约占79%,回答“不需要”的约占12%,回答“无所谓”的约占9%。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实践教学改革抱支持态度,希望通过实践教学增强课堂活力,提升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问题二:你对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总体评价如何?
回答“很满意”和“满意”的约占 61%,回答“差强人意”的约占 27%,回答“不满意”的约占 12%。应该说广大教师的努力赢得了将近2/3的学生的赞许,但剩下近四成的学生还是对实践教学有所期待。
问题三:你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耗费时间和精力较多?
回答“发现问题”约占 12%,回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约占17%,回答“理论联系实际”的约占55%,“其他”约占 16%。这说明实践教学的开展的确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问题四:你认为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问题所在?
回答“教师水平需要提高”的约占7%,回答“学生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约占 52%,回答“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约占 39%,“其他”约占 2%。这个回答比例深刻反映了学生们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渴望,但也反映了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管理——特别是不够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满。
问题五:你如何评价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回答“丰富多彩”的约占 22%,回答“比较多”的约占19%,回答“比较少”的约占38%,回答“很少”的约占21%,对实践教学多样化水平不满意的学生接近六成。这除了说明学生期待更多的实践教学形式出现外,恐怕和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的宣传有密切关系,我们发现教师并不是在每次实践教学时都强调这是在进行实践教学。
问题六:就你参加过的实践教学而言,你是否了解实践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
回答“很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加起来约占 42%,回答“不太了解”的约占 58%。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流程介绍不够——也许是因为课时有限,没能拿出足够的学时向学生讲解实践教学的计划、目标、规范、设计和具体操作;另一方面说明实践教学在学生中开展的课时较少、覆盖面窄,实践教学并没有成为多数学生学习思政理论喜闻乐见、得心应手、必不可少的手段。此外,学生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实践内容与教材大纲相脱节,一些实践教学为了实践而实践,如时装秀、校园卡拉OK比赛等等。
三
综合正反两方面的材料,我们提出了如下疑问:造成很多学校不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表面上花团锦簇与实际效果之间形成反差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前一个问题将另外撰文阐述,本文着重分析第二个问题。从理论层面上来说,作为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的认识前提和理论依据——也是指导实践教学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实践教学的内涵还没有形成在具体操作上的指导性共识,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认识问题上。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从属论。认为实践教学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地位从属于课堂教学,其实施目的在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师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代之以手段丰富、生动形象、积极互动、入脑入心的新面貌。内容包括在教法上采取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PBL式教学等,阅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原著,观看思想政治教学片,召开与课程密切联系的专题讲座、辩论会,发动学生编、导、演相关题材的情景剧等等。持此观点多为思政课一线教师。第二,对等论。即课堂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学是在课堂之外进行,地位对等,相互不可替代。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实践水平,内容就是高校学工部、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以及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持此观点的多为学工部、团委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三,综合论。该观点将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已有的社会实践整合在一起,以“社会实践性内涵”统而摄之,不无调和“从属论”和“对等论”的味道,有将实践教学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剥离出来另起炉灶的倾向。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的阐释虽然各有千秋,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文)中已经明确指出:“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文件肯定了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从属性,指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搞清楚的是,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教师的课上讲授和言传身教为主,所谓“传道授业”,重在“教”;后者以学生的身体力行和亲身体验为主,强调学生的参与,重在“学”。而社会实践与实践教学的区别在于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进入教学大纲、体现教材内容、符合教学规范、设立考核办法、需要计算学分等等,具有十足的课程性,社会实践则在不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四
综上所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面”上的百花齐放与在“点”和“线”上的实效不佳具有深刻的内在原因,即中宣部、教育部只是提出了指导性的精神和改革的方向,各高校由于主客观原因,执行起来缺乏共识,涉及到的学校党委、学工部、思政教学部门、团委等相关机构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存在分歧,往往从各自的习惯思维和做法出发,以致出现了“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回头再看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又是多么地切中肯綮啊!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03.
[2]郁大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探索,2008(2):168-170.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外语与翻译的其它文章
- 作品名翻译的“关联省力语效原则”[注]本文为国家社科项目“语用翻译学:寓意言谈翻译研究”(12BYY017)以及教育部社科项目和“词汇-构式语用学:语用翻译学的第一座桥”(12XJA740008)的前期成果。
——以Helen Chasin的诗歌“The Word Plum”为例 - 翻译研究·学术期刊·学科建设[注]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功能翻译系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W2014341)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文汉学文献中译研究”(项目编号:14YJC740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访李亚舒教授 - 回眸与展望:艾米莉·狄金森研究综述
- 奥吉·马奇的芝加哥体验与都市空间塑造
- 《翻译与文学研究》述评
- 启开译学又一窗[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服务于翻译教学的误译研究”(GBC1213061)和2013年度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重点项目“俄汉全译认知转化研究”(YJSCX2013-003HLJU)阶段性成果。
——评黄忠廉等著《应用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