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女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

2014-03-20虞莉

外语与翻译 2014年4期
关键词:承受能力毕业生院校

虞莉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每当毕业季到来时候,毕业生常感叹“毕业即失业”,可见,他们所承受的就业压力与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越来越普遍,高职院校的女生所承受的压力更可想而知。她们游走于学校、各大招聘会和面试地点之间,无数次的碰壁使她们渐渐地失去了对职场最初的向往。就业市场的人才供需矛盾以及普遍的不公平待遇,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对毕业生的心理打击与折磨。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与严苛的就业形势相遇,使一些弱势的毕业生成为了就业竞争的牺牲品,而这种“牺牲”使她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工作?”“多年的学习换来的是什么?”[1]每年有一部分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是其他途径获得了偌大职场上的一席之地,然而有更多的毕业生因为或大或小的挫折难以寻觅理想的工作岗位,这样的现状值得人们深入地思考。

一、高职女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降低门槛、鼓励发展的政策实施,高职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的就业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学生在走入校门之初就该顾虑到的。每年毕业季,各种规模的校园招聘会、地区招聘会及长期存在的小规模招聘、网络招聘等,尽管为毕业生提供了数量上的保证,但其实际效果不容乐观。一方面招聘单位角度对毕业生的专业类别及能力水平有较高或较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毕业生存在着眼高手低以及在薪酬、待遇、职位等摇摆不定的顾虑,所以,“一拍即合”的招聘与应聘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摆在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所有毕业生面前,使他们在择业就业之时忧心忡忡。

研究表明,在高职院校中女生就业相比男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在100名女性高职毕业生中,大多数女生都对未来就业抱有消极心理,包括自卑、逃避、恐惧、焦虑等,其中感到自卑的女生所占比例最大,高达 57%。可见高职女生在迈入社会前,还需要学校、老师对她们进行充分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她们卸掉压力、轻松上阵。想要采取措施,首先要查明这些消极心理产生的源头,长期以来存在于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其首要原因。招聘单位明确的知道选择女性员工意味着要接受来自女员工的婚假、产假以及相关保险费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她们可能比男性员工更频繁的请假,所以,单位选择毕业生时,非特殊岗位的话则更倾向于男性[2]。

除此之外,长期存在的院校歧视也是学生的顾虑之一,高职学生本来就出于人才选择的下游位置,更多的招聘单位只关注“211”“985”名校,在招聘条件上也会明确的拒绝高职院校毕业生,使本就缺乏自信的高职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面临较大的局限性,尽管有着学历之外的优秀交际能力、创新才能等,仍然难以得到心仪单位的认可。因此,高职女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多方面压力因素交织作用产生的,她们对于择业与就业的担忧也是正常的。虽然源于性别与学历的不平等对待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解决,但对高职院校中的女生进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够主动积极的使现状得到一定改善。高职院校不仅要求在知识技能上保证其培养任务的完成,还需要为学生走出校园花费更大的心思,他们能否良好地适应社会、顺利地择业就业,都需要学校对学生给予持续关注。尤其针对女生,她们大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挫折造成的情感波动较大,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所以,针对高职女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疏导,对女生未来的职场生活有着极大的正面作用。

二、高职女生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的要点

(一)提升专业能力是根本

高职院校学生首先应该抓好的仍然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手中的一技之长不论在正规招聘还是自主创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本因素。一纸学历在人才选拔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这给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他们除学历以外的附加价值能够引起更多招聘者的重视,使学历的“硬门槛”被打破。一些明智的招聘者也在招聘的具体工作中更加谨慎,增加笔试环节的难度,在面试过程中,加强对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考察,使选拔工作更具客观性与公正性,应聘者学历再高,专业能力不达标仍然不能胜任相应的岗位。这实际上给更多毕业生暗示,便是在学习过程中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专业素养,才是择业就业中的硬道理。

高职院校的女生更应该在这一现状下不断强化其专业学习,学校及老师应该予更多的就业指导。站在学校角度,大量针对女生的专业训练应该予以重视,有关专业技能的专项调研活动、技能大赛或者是专业技能学习建议都可以提倡,这种围绕教学本质的努力在校园中占据主流位置,其强化工作将会具有很大的优势。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建议院校内的女生选择适合女生就业的选修课程,以便让她们掌握更加多元化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或自主创业提供可能。这些课程应该基于充分就业水平研究,比如心理咨询与辅导课程、财务会计课程、店面经营课程、专业护理课程等等,都是利于女生就业的专业课程,女生掌握这些技能不仅能够获得更大的实用性,还能增加她们在就业中的优势,相对的减轻她们在就业竞争中的压力[3]。

高职院校的女生通过这种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充实,能够一定程度的增加其综合实力,在招聘单位面前能够有足以吸引人眼球的独特之处,大大的提高其求职成功的几率。学校和老师从办学出发点来说,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实用技能的学习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强化学生的能力既切合了办学初衷,做好了学校的本职工作,又从根本上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了积极的支撑,减少了走出校门的后顾之忧。所以,学校方面在基本教学及能力拓展方面的努力是无可厚非的,更加具有规划性与时效性的教学战略,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针对学生共性与个性问题的特殊计划,比如女生特别培养计划、毕业生阶段强化方案等都应该积极的投入实践工作中,让这些良好的愿望与规划得以实现并奏效,使高职院校成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的摇篮。

(二)心理健康引导是途径

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面对突发变化、挫折、打击等因素时的心理反应与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人们在面临这些问题时,保持冷静镇定,能够迅速地将不良情绪控制并排解,减轻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一个具有足够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够正确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以及突发变故,并能够快速地完成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往往能够扛得住打击,经得住考验,如愿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和规划。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也正是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应该保持的。一个毕业生通常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可能面对竞争失利、单位拒绝、同事攀比、现实与理想目标相去甚远等多种问题,这就需要他们用自己强大的心理将这些困难逐一攻克。

女生在心理状态上是十分敏感的,就业过程中的小挫折、小偏差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受到连环的波动。例如一些女生在毕业时投出多份简历,要么是石沉大海,要么是面试不过,由于就业的失败,会使他们在就业压力方面产生恐惧,部分女生甚至想要嫁个男人做“全职太太”,尽快摆脱“啃老”的现状。类似的情况仍然在不断增加,可见,加强对高职院校女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是增强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首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增强自信、自尊、自爱,端正对毕业就业的态度,正视就业过程中的挫折与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这一系列的积极的心理引导不仅抓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也结合了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的现实,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毕业生心理疏导体系,相比普通心理教育更具针对性与建设性。

除此之外,针对女生,学校还可以通过情景剧、宣传片、讲座、论坛等方式传达相关的教育内容,对现实中一些女生因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而遭遇就业难题的案例进行重现和分析讨论,能够为学生敲响警钟,激励她们积极乐观的面对将要面临的挫折;女生中的成功就业的典型的表彰与经验传授,能够使学生吸收顺利就业的经验,增强对未来走向职场的信心;一些常规性的正面宣传也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舒适的心理氛围,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就业压力。

(三)形象气质养成必不可少

女生虽然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面临不小的阻碍,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们在成功就业后都是工作岗位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女生所特有的优势有时能够为她们的事业提供巨大的机会,所以,女生对形象气质的改变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使她们重拾自信,坚强勇敢的面对求职过程中的挫折。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她们的不自信,除了内涵方面的提升,外在的改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人们不能否认对美好的形象与气质的喜爱。

大多数女生在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已经具备了健全的审美标准与偏好,何种形象能够给招聘者积极正面的影响,何种气质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工作的开展,都是学生能够判断与选择的。所以,朝着合适的方向进行自我改造是高职院校女生不容忽视的步骤。学校方面能够采取引导式的尝试,比如专门成立女生社团、开办女生讲座,能够有组织的对女性气质养成进行引导,对学生的穿衣打扮进行建议性的指导,给将要步入职场的女生在外形气质方面进行有效的包装和优化。这种对未来职场进行的适应性尝试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外形、气质和举止更为得体,还能够使她们更容易在应聘过程中反映良好的品质修养,使招聘者增加对她们的好感度,为成功就业增加可能。这种改变能够让高职院校的女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肯定,从而一定程度地促进她们自信心的建立,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与抗挫折能力。令人舒适的外在形象、得体的举止与良好的气质本身就是女生应当具备的特质,这种女生特有的优势能够使她们的情绪与工作状态更加稳定,并呈现良好的品德,使她们成为工作岗位上不可或缺的正面因素。这种外在因素与心理状况的相互盘旋上升,能够有效地使高职院校女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使她们的就业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高职院校的女生在就业时面临着难以避免的院校与性别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加上她们本身更加敏感脆弱的特殊性,使得对于女生的就业时期心理疏导显得更加重要。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实际问题的特殊对待,实现“一把钥匙开一个锁”。基于现实问题的措施包括对院校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及附加课程的训练、心理健康方面的多元化调整,以及针对提升女生气质形象的尝试活动,这些途径不仅能够使院校中女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自信的问题,还能够拓展性地使她们形成强大的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便应对来自就业的各种挑战,也实现高职教育的完整性与发展性。

[1]田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34-39.

[2]胡鞍钢.中国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2010(9):89-92.

[3]修丰东,王乃庆.试析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及其应对措施//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1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11:121-130.

猜你喜欢

承受能力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阶段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方法探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最“叛逆”的毕业生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