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效果探讨
2014-03-20任晓燕王谦郭红彦
任晓燕,王谦,郭红彦
(淮南联合大学化工系,安徽淮南,232038)
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广泛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众多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大都选择主流的、好听的专业,但是对就业问题却一知半解,就业问题在考生中并没有作为选择专业的重点。而一些企业苦于无可用之人,只好采用老鸡孵小鸡的方式解决用人问题。以我校为例,包括各类高校的化工相关专业,如应用化工、工业分析检验等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供不应求,出现毕业生挑工作的现象,但是第一志愿报考的人却少之又少。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介绍,我国高考将实行技能型与学术型考试两类人才选拔模式。新形势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机遇,当前职业技能院校是第三批录取,职业院校录取的考生分数都不高,给外界造成职业学院学生水平低的印象。新高考方案如果实施,考生们将会更现实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突出特长,人尽其才。
一、职业技能教育迎来“新形势”
从我国的情况看,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长远考量,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当前的高考方式是一张试卷考所有人,难以区分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及其自身优势。有志于报考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难以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又没有机会展示自身能力。按照即将出台的高考新方案,将有利于报考职业院校的学生发挥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1]。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拥有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既需要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加快发展,也需要消除“成绩不好的学生才读高职”的偏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需要多的方针政策,需要改革高考方案,还需要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上下功夫。
在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在培养过程中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模块化项目化”为教学模式,根据实用和够用的原则,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综合性。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地使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实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高职高专的具体需求,前期我们已经对相关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实施改革的近几年来,我们在原有的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革,以具体工作岗位如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有机合成工等具体工作岗位中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模式下进行全面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及流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劳动者”的宗旨[2]。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模式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性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① 如何让分数低、理论差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愿意去尝试探究性学习,是生产实践化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②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归纳性学习,达到知识的深入和拓展,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既完成工作内容,获得能力、素质的培养,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③ 如何巧妙地在工作过程中对事实、概念、原理知识点进行铺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行动得到行动知识[3]。④ 是否能把有限的项目应用到真实的工作中,能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完整项目实施教学,目的是使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相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4]。
三、改革举措
(一)改变传统教师授课转为让学生现行查资料汇报
教师给出项目,同学生一起分析项目中各项任务,然后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以团队为单位先行汇报自己团队关于项目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在和学生一同解决项目任务后再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先行汇报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有感性认知,丰富知识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网络资料应用能力,心理综合能力也有很好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增强自信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鼓励学生,赞赏学生的方式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走下讲台,抛开身份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用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去教授学生。
(二)以校企合作理事单位生产产品为例进行实地测定
改变传统的教师理论教学,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结合。通过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紧密结合,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对照理解、熟练操作;在技能操作中又使理论得到提升,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真本领,增强信心。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开发将利于产学研项目的开发,服务于地方经济。
(三)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增加仿真工作时长
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每位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切合实际地制定出因人而异的不同方法加以指导,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产业界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同时有国家级和省级与课程相关的赛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可以通过参加比赛的方式,“以赛促建、以赛促改”。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针对目前的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实施新的评价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综合能力。新的评价模型为:平时分 70%,其中 50%包括自评、互评、PPT课堂汇报团体评价,由学生自己和团队自行评定;另外 20%为完成项目任务过程,根据完成任务过程、理论收获等情况由教师给出;期末实验考试成绩占 30%,根据课程中反复出现的重要理论内容出题;实训操作考核中规定课程项目相关题目,自选方法,独立操作,按照操作的正确及熟练程度由实训指导教师或生产企业评定打分。
(五)建设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符合当前新形势的教材
为了能够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化工类岗位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及化工行业中将会遇到的基本方法理论,我们也将教材改革纳入教学改革范畴。建立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模式下适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适合我校校情的教材资源。如《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工业分析技术》《分析化学》《无机基础化学》等著作以供学生拓展性参考。
(六)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技能教学队伍,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采取培养、提高、引进、调整的综合措施,逐步改善教师的年龄、知识、学历和职称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尤其注重教师在化工企业中的挂职锻炼,职业院校的教师直接面对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那么首先自己要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熟练掌握化工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与企业无缝接轨。
四、改革效果探讨
全面贯彻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潜力为宗旨,我校通过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与改革实践,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融入到教学改革实践中,为学生的岗位需求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建立了新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建立了我校特色的化工类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通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好评。
(一)全面实现双证毕业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举措,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工学结合,创新“学、训、赛”结合模式,辅以仿真实训,我们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职业资格考证率100%,全面实现双证毕业。
(二)学生专利申报硕果累累
教学改革中,我们以“扎实的学科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开阔的视野”培养模式引导,着眼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开拓思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扩大视野,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我系有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正式受理的专利十余项,部分已经获得授权,2012年我校获全省高校专利发明申请前十(高职专科第一)的优异表现。
(三)安徽省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结果的通知》(皖教职成〔2013〕7号)文件,我系在2013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比赛项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有省级一等奖1个(工业分析与检验)、省级二等奖3个(化工仪表自动化、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省级三等奖5个。
[1]卢岳.高考转走“双通道”[N].消费日报,2014-03-28.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徐瑾,叶爱英,丁敬敏.项目化教学中“5Q”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9):61-62.
[4]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79-82.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外语与翻译的其它文章
- 作品名翻译的“关联省力语效原则”[注]本文为国家社科项目“语用翻译学:寓意言谈翻译研究”(12BYY017)以及教育部社科项目和“词汇-构式语用学:语用翻译学的第一座桥”(12XJA740008)的前期成果。
——以Helen Chasin的诗歌“The Word Plum”为例 - 翻译研究·学术期刊·学科建设[注]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功能翻译系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W2014341)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文汉学文献中译研究”(项目编号:14YJC740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访李亚舒教授 - 回眸与展望:艾米莉·狄金森研究综述
- 奥吉·马奇的芝加哥体验与都市空间塑造
- 《翻译与文学研究》述评
- 启开译学又一窗[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服务于翻译教学的误译研究”(GBC1213061)和2013年度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重点项目“俄汉全译认知转化研究”(YJSCX2013-003HLJU)阶段性成果。
——评黄忠廉等著《应用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