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2014-03-20何军儒丁菊香袁艳丽陈庆华盛永齐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维生素年龄胰岛素

何军儒,丁菊香,袁艳丽,陈庆华,殷 春,盛永齐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何军儒,丁菊香,袁艳丽,陈庆华,殷 春,盛永齐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缺乏的程度及相关因素,用于临床健康指导。方法 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1例,以本院48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患者组以糖化血红蛋白7%为分界点分为A组(血糖控制良好组)与B组(血糖控制不良组);以年龄60岁为界点分为中青年组及老年组,并以春夏季节检测分为两组。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11.66±6.90)ng/ml,较对照组的(14.69± 3.54)ng/ml明显下降(P<0.05);B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9.44±4.19)ng/ml,低于A组的(14.59±8.56)ng/ml(P<0.05);青中年组及老年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3.12±8.53)ng/ml、(10.24±5.77)ng/ml,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春季检测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11.03±3.28)ng/ml低于夏季检测组的(13.52±4.56)ng/ml(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年龄大、血糖控制差、日照时间短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

2型糖尿病;维生素D;健康教育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 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血糖控制、年龄等方面的关系,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对2013年3—8月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1例进行分析,年龄28~78岁,平均(55.9±10.9)岁,病程1月~25年,其中男50例,年龄(54.5±11.6)岁,女31例,年龄(58.0±9.5)岁。对照组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3.9±12.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将患者组以糖化血红蛋白7%为界点分为A组与B组;以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及老年组;并根据检查的季节分为春夏两组。所有患者均不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无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无感染、外伤等应激情况。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采用统一设计的表格,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糖、胰岛素使用尾部、C肽水平、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血常规结果、甲状腺功能等。

1.2.2 生化指标 所有受试者空腹过夜,抽取空腹及正常餐后2小时静脉血,空腹血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肝肾功能、血清25羟维生素D、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餐后血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采用金域检验公司质谱用仪API3200(美国ab公司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P<0.05),见表1。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

(2)患者组中血糖控制良好(A组)、青中年及在夏季检测的结果好于血糖控制差(B组)、老年及在春季检测的结果(P<0. 05)。见表2。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分组间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

3 讨论

(1)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通过日光照射或食物摄入获得。其在肝脏25-羟化酶作用下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再经过肾脏中线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催化转化为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维生素D在血液中主要以25-(OH)D的形式运输,其浓度最高,最稳定,半衰期最长(2周左右),故血清25-(OH)D浓度是评价体内维生素D水平最为有效的指标。维生素D能与甲状旁腺激素共同作用,维持血钙水平的稳定,促进钙在肠内的吸收。长期或大剂量过多使用维生素D亦可发生中毒,表现为血清25-(OH)D水平明显升高和高钙血症,临床上还可出现各种中毒症状。

(2)目前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法、ELISA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后者检测血清25-(OH)D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确度[1],是一种比较可靠、稳定的方法,大大减少了筛查诊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很多研究中把它作为“金标准”。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准确、可靠、稳定。

(3)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人下降,提示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糖尿病有一定关系。有报道指出,维生素D是生理条件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以及维持正常糖耐量的必需物质。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环境因素的前瞻性人群研究对142名老年男性测定了25-(OH)D3,发现39%的患者25-(OH)D3水平降低,标准75克葡萄糖和总胰岛素水平都与血清25-(OH)D3呈负相关[2]。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被证实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3,4]。程玉兰[5]对1 110名受试者维生素D水平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维生素D水平不足的比例均较高,中年人为67.2%,老年人为73.8%。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组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更低,可能与老年人户外活动不足、日光照射减少有关。

(4)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预防疾病和推迟疾病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加强人群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健康教育,进行准确的维生素D检测,根据检查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无论是缺乏维生素D的健康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都应给予早期干预,适当补充维生素D,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增加日照时间。对已发生糖尿病的人群,可通过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来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止或者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早期干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准确检测也有助于减少过量补充维生素D,以免产生中毒反应。

[1]郑晓艳,马爱国,张辉珍,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条件控制分析[J].卫生研究,2012(5):485-488.

[2]许曼音.糖尿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Von Hurst P R,Stonehouse W,Coad J.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re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South Asian women living in New Zealand who are insulin resistant and vitamin D deficient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Br J Nutr,2010(103):549-555.

[4]Inzucchi S E,Maggs D G,Spollett G R.Icacy and metaboliceffects of metformin and troglitazine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J Med,1998(338):867-872.

[5]程玉兰.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性别及血清Ca2+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0):1113-1114.

R587.1

B

1671-1246(2014)19-0146-02

猜你喜欢

维生素年龄胰岛素
变小的年龄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算年龄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