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稠油热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4-03-20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3期
关键词:采出程度稠油氮气

稠油热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郭海占 王登辉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

河南油田某稠油热采区块汽窜逐年加剧,由单井单向汽窜发展到井组、区域双向窜、面积窜。为了有效抑制汽窜,提高汽窜井组生产效果,在现场开展了井组组合调剖工艺,即对汽窜井组的油井进行调剖注汽。针对面积窜、区域窜,实施井组组合调剖工艺能够有效封堵汽窜通道;针对汽窜井组采出程度高,实施氮气(多元化学)辅助面积注汽工艺能够有效地抑制汽窜,从而达到改善井组的生产效果、提高区域油井生产能力之目的。

河南油田;稠油热采区块;汽窜;调剖;井组;面积注汽

1 井区概况

1.1 稠油热采现状

河南油田第二采油厂某稠油油田共投入井楼、古城、王集、新庄及杨楼5个油田,热采区块平均单井吞吐周期已达11轮次。

由于受厚油层注汽严重蒸汽超覆、层内或层间强非均质性、相邻井注采过程同步注入蒸汽沿井间主流线舌进、多轮次吞吐后呈现井间热连通或压力连通、注采参数不合理等因素影响,汽窜影响井次逐年增加,汽窜见窜时间不断缩短,热采区块汽窜逐年加剧,由单井单向汽窜发展到井组、区域双向窜、面积窜,严重影响稠油开发。

1.2 汽窜治理工艺现状

针对河南稠油油田汽窜现状,先后研制出BSC—1、GCS—1[1]、ST—2000颗粒调剖剂以及ZWF—1、TFP—2高温发泡剂,并且针对不同油井的治理问题,在油田矿场配套应用了颗粒、氮气泡沫、颗粒泡沫复合调剖技术以及氮气(多元化学)辅助面积注汽技术,在稠油热采汽窜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工艺优化及效果分析

2.1 井组组合调剖工艺

2.1.1 选井及工艺设计原则

为了有效抑制汽窜,提高汽窜井组生产效率,在现场开展了井组组合调剖工艺,即对汽窜井组的油井进行调剖注汽[2]。将油井分为Ⅰ、Ⅱ、Ⅲ类,Ⅰ类油井代表中心汽窜井,选用颗粒调剖工艺,对于厚油层和汽窜严重油井,优选颗粒泡沫复合调剖工艺;Ⅱ类油井代表边部汽窜严重井,采用颗粒调剖工艺;Ⅲ类油井代表边部弱汽窜井,采用氮气泡沫调剖工艺。在注入蒸汽之前,对汽窜井进行调剖,封堵汽窜通道,注入蒸汽,迫使蒸汽转向进入低动用区域,扩大蒸汽有效利用率及波及体积,有效提高井组生产效率。

2.1.2 应用效果

对2010~2013年井组调剖效果分析,主要在井楼油田高浅三区、六区、零区,新庄油田泌浅90区块实施调剖,共实施41井组,增油10 688.6 t。

2.1.3 典型井分析

(1)实施背景。楼937—楼936—楼927—楼926井组是井楼油田高浅三区油井,生产Ⅳ7.8层,平均采出程度44%,汽窜井组采出程度52.3%,平均吞吐周期10轮次。

(2)存在的问题。楼937井组汽窜严重,有11条汽窜通道,呈面积窜,为了有效封堵汽窜,决定实施井组组合调剖工艺。

(3)方案设计。井组方案设计详见表1。

表1 楼937—楼936—楼927—楼926井组方案设计

(4)效果分析。井组调剖后,汽窜通道有效封堵,日均单井产油提高了0.7 t,油汽比提高0.1,调剖井增油量627.9 t,改善了该井组生产效果。

2.2 氮气辅助面积注汽工艺

汽窜伴随着稠油开发日趋严重,由最初的单向窜发展为双向、多向、面积窜,导致蒸汽(热能)浪费,使得油井(注入井、被窜井)生产效果变差。目前以单井调剖的治理方式,汽窜严重区域治理效果差;多井组合调剖投入大、风险高,难以全面推广。

2.2.1 选井及工艺设计原则

为了有效控制汽窜,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在现场开展了氮气辅助面积注汽实验,即对汽窜井区内的油井进行面积注汽,将油井分为Ⅰ、Ⅱ、Ⅲ类。在注入蒸汽之前,对汽窜井区内的油井先期注入氮气,优先进入阻力小区域,占据汽窜通道。氮气平衡后,再注入蒸汽,迫使蒸汽转向进入低动用区域,提高蒸汽有效利用率及波及体积。

2.2.2 应用效果

2013年在井楼油田高浅三区、零区及新庄油田泌浅90区进行了氮气辅助面积注汽工艺,为下步方案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共实施3个井区,日均产油量由措施前14.7 t提高到27.4 t,增油510 t。

2.2.3 零区氮气辅助面积注汽

(1)存在的问题。汽窜严重,呈面积汽窜、双向汽窜等特点,平剖面动用不均和汽窜严重,平均采出程度28.2%,单井采出程度最高达67.5%。为使注汽压力平衡,继续挖潜,减缓汽窜影响,提高平、剖面动用程度,改善井组的吞吐开发效果,决定在楼J01205井组进行氮气辅助面积注汽实验。

(2)方案设计。井区方案设计详见表2。

表2 楼J01205井区方案设计

(3)效果分析。通过前期准备,于2013年8月14日实施氮气(多元化学)辅助面积注汽,截至9月21日,井区累计生产32天,累计产液量1 660.8 t,平均日产油量14.5 t,较措施前日均产油相比提高了10.7 t,峰值产油量19.9 t,阶段油汽比0.27,有效抑制了汽窜,提高了油井产能。

3 结语

针对面积窜、区域窜,实施井组组合调剖工艺能够有效封堵汽窜通道;针对汽窜井组采出程度高,实施氮气(多元化学)辅助面积注汽工艺能够有效地抑制汽窜,从而达到改善井组的生产效果、提高区域油井生产能力之目的。

[1]马道详,强星,蒋莉,等.CY/GCS—1粉煤灰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6):122-124.

[2]范治成,刘慧卿,张红玲,等.井楼油田稠油热采氮气泡沫调剖室内试验[J].石油钻采工艺,2009,31(2):74-78.

(栏目主持 杨 军)

10.3969/j.issn.1006-6896.2014.3.005

猜你喜欢

采出程度稠油氮气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一种空气分离装置中的污氮气用脱氧装置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钢企冷轧厂保安氮气管网方案探讨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海上M稠油油田吞吐后续转驱开发方案研究
聚合物驱油田交替注聚参数优化研究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
氮气泡沫压裂液性能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