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语的郡望问题

2014-03-20徐铮

国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百度词语领导

徐铮

读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有一处极有意思,讲宇文泰如何励精图治以使后起的关陇能与高齐、江左鼎足而三。劝课农桑、秣马厉兵自不必说,宇文泰还十分关注文化认同的问题,套用今天一个时髦的词就是要构建“想象的共同体”。具体措施很多,有的让人叹服,有的则让人咋舌,比如下面这条:把山东郡望都改成关陇郡望。他这一改不要紧,苦了今天那些热衷“寻根”之士——可怎么认祖归宗呢?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大将李弼,《新唐书》记载其是辽东襄平人,《北史》里就变陇西成纪人了。这两本书的编著者去古未远,已然弄不清楚,遑论千年之后的我们。辽宁省旅游局与甘肃省旅游局又将因此生出多少纠葛,叹叹。

想来彼时六镇鲜卑毕竟汉化尚浅,否则断不至于拿郡望的事“儿戏”。正本清源这事,古代是出于“贵”的需要,如今又能实现“富”的目的。兹事体大,不可不察,甚至不可不争。像孔子是哪国人、端午节的发祥地之类的,当然要争。就连对词语,往往也要查查其家谱,看祖上可曾是哪儿的郡望。也是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里,陈老引了《隋书》里的一段话:“时国家草创,百度伊始……”据说百度公司名字的缘起是辛弃疾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隋书》可比稼轩这首《青玉案》早300多年!把这个发现告诉李君彦宏,为百度的企业文化添上一笔,不知道会不会得些奖励。

当然,企业做到百度这个规模,或许已经不屑于玩这种文字游戏了,但百度毕竟是少数。我和好友“祖师爷”曾为吉林舒兰出的一种高粱酒作“文化包装”。领导指示:打历史牌!舒兰的产品要打历史牌当然要从创制女真大字的完颜希尹下手,于是苦读《金史》。怎么那么巧,酒厂老板瞎起的酒名××(不宜明说)偏就是金朝海陵王完颜亮用的一个年号。而就是在这个××年间,完颜亮追封完颜希尹为豫王。把这个研究成果跟领导一汇报,领导一拍脑袋就是一个故事——××年间,完颜希尹被海陵王追封为豫王,其乡人大喜,酿酒以庆祝。此酒醇香无比,因首酿于××年间,故名××。我们齐夸领导聪明,领导则乘胜追击:“有没有关于这个什么海陵王的文学作品?”我当时也是没走脑子,脱口而出:“有啊,三言二拍里有一篇专写他。”“着啊!摘一段搁包装上。”醒过闷来我傻眼了,《醒世恒言》里写完颜亮的那篇不是旁的,正是因很黄很暴力而一度被删掉的《金海陵纵欲亡身》,摘哪段都够判的。

后来我就离开那个单位了,不知道这些年那位领导又在考据方面有了什么新的妙论,会不会说排风扇源自杨排风,陕甘宁源自三国时江东大将甘宁,聂鲁达源自水浒里的鲁达……要是有一天,你拿起一盒冰淇淋,包装上写着:“冰淇淋,泰西之冰品。‘淇淋乃‘麒麟之讹,盖最初这类冰点做得状似麒麟,故名。”不用怀疑,一定是出自我们那位领导的手笔。

老开领导的玩笑不好,回到严肃的问题上来。当年为了转系去读中文,我看了很多不着调的文学史教程,这些书在讲到小说时,十有八九会以《庄子·外物》里的那句话——“饰小说以干县令”开场。可气的是写到后面编著者自己就找补回去了,说这里的“小说”指的是微不足道的言论,与之后作为文体的小说大异其趣。既然大异其趣,又何必费此笔墨呢?“小说”的字眼在我国先秦的典籍里很偶然地出现过,这对小说这种文体的演变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吗?对我们欣赏、理解小说有什么裨益吗?两千年后的梁任公,不还是要高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用西方先进的小说理念疗救我中华之小说吗?词语,乃至其他一切事物都是如此,有些是深受传统熏习的,有些就是在当时当地具体的环境中生成的,与传统丝毫无关。我们往往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传承,却缺少等量齐观的勇气去正视断裂。用那“我们先前早就有过”的虚妄的自豪感,取代了对现实清醒而精确的认识,也磨灭了虚心向学的进取心。对渊源、正统的盲目推崇,除了让我们越发地狭隘,换不来丁点儿的力量。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有这样一番话:某种概念的历史并不总是,也不全是这个观念的逐步完善的历史以及它的理性不断增加、它的抽象化渐进的历史,而是这个概念的多种多样的构成和有效范围的历史,这个概念的逐渐演变成为使用规律的历史。

说得极好!然而以福柯的话结尾,这篇小文又没人看了,还是以祖师爷的趣事作结吧。陈思王曹植有句诗——“青楼临大道”。读罢,祖师爷擦去嘴边不住流出的哈喇子,迫不及待地打开地图,找那最宽最大的路去了。

猜你喜欢

百度词语领导
找词语
市领导会见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百度年度热搜榜
不懂就百度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百度年度人气萌娃
万有的百度
“称职”办公室主任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