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岸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2014-03-19洪鑫尹晓波

对外经贸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包第三产业离岸

洪鑫 尹晓波

[摘 要]利用1997、2000、2002、2005、2007、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14个行业的离岸服务外包率,定量分析了离岸服务对我国全行业的就业影响,并利用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两个分样本面板数据探讨了离岸服务外包对不同类别的产业就业影响的差异性。结论显示:1997—2010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率总体水平不高,并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从全行业来看,服务外包率的增加会对国内就业产生显著的负效应,从产业类别来看,服务外包对第一、二产业就业的影响有限,对第三产业就业影响较大,应采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重视经济安全,适当限制服务输入;加强人才培养,积累人力资本等措施,以稳定就业水平。

[关键词]离岸服务外包;就业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2-0020-04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离岸服务外包为主流方式的服务业跨国转移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2012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表明,2011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8200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1026亿美元,占比18%,预计2013年离岸外包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200亿~1500亿美元之间,年复合增长率在14%~21%之间,这表明离岸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合作组织形式,正成为各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合作的重要战略选择。然而,随着离岸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的发包国认为服务的离岸外包将造成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工作流失”。

现有对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影响研究中,国外学者主要从发包国角度进行分析,且结论相差较大,国内学者更关注承接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而以中国为本位发包国的实证分析采用截止到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结果存在偏差,此外由于行业划分的依据不同,结论也有所不同。基于此,笔者采用1997、2000、2002、2005、2007、2010年投入产出表数据,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03)划分三次产业为1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离岸服务外包对我国的就业效应。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国第三产业比重都在增大,1992年我国做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将服务活动外包出去直接影响本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基于此笔者进一步将14个行业划分为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研究离岸服务外包对不同类别产业就业影响的差异。

二、对离岸服务外包程度的测算

分析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效应,需对一国的服务外包规模进行测度。然而,外包是很难测量的,因为缺乏关于被外包出去的生产环节的信息。笔者借鉴了Amiti&Wei;(2004)提出的两种间接衡量服务外包的途径。

(一)用服务贸易进口额测量离岸服务外包

这种测算方法是基于整个经济的衡量,经常采用的数据是IMF的《国际收支统计年鉴》关于计算机(包括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其他商务服务(包括会计和其他内勤事务)进口的数据。这是探讨跨境服务贸易格局的主要数据来源。之所以采取计算机和信息及其他商务服务,主要是因为这些服务部门最有可能涉及外包活动,而旅游、教育等服务则很少涉及外包活动,因此被剔除掉。笔者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进口量加总值近似代表离岸服务外包额,计算出2001—2010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规模(见表1)。由于现阶段我国人才和技术的缺乏,部分服务环节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总体来看,自2001年来离岸服务外包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且增速存在一定的波动,个别年份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50%,2009、2010年出现负增长,这可能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服务外包市场萎缩,但2010年增长率较2009年有所提高,表明服务外包市场有回暖的趋势。

用服务贸易进口额测量离岸服务外包的测度方法简单易行,数据获取较为方便,缺点在于只能衡量离岸服务外包的总体规模,与实际值存在偏差,并且不能考察分行业的服务外包情况,也就不能进一步分析离岸服务外包对行业就业效应,因此,需要借助其他测度方法探讨离岸服务外包对行业就业的影响。

(二)用服务外包率测量分行业的离岸服务外包

这种衡量方法是以产业或行业为基础的,与Feenstra&Hanson;(1999)提出的国际制造外包的测度方法相似,对于给定产业i,其被外包出去的服务占整个非能源投入的比重(OSSi)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一般用以下服务作为外包的投入品: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与通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计算机与信息传输、租赁服务、科研服务、其他商务服务。采用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网站提供的数据,运用上述对离岸服务外包的测度方法,可以算出我国1997、2000、2002、2005、2007、2010年14个行业的服务外包率(见表2)。从产业角度看,我国金融保险、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服务外包程度较高,而农林牧渔、采矿、制造等一、二产业服务外包率较小;从时间序列看,我国分行业服务外包率大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这与用服务贸易进口额测量离岸服务外包得出的结论大体一致,可能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内服务行业承接能力增强,从而对外发包量减少,对国外先进人才和技术的依赖度有所降低。

三、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设定

根据Cobb-Douglas 生产函数,首先构建部门i的生产函数式为:Yi=AiF(Li,Ki,Mi,Si) ,其中Yi表示产出,Ki表示资本投入,Mi表示原料投入,Si表示服务投入,Ai表示技术进步。Hamermesh(1993)从上式推导出就业模型:lnLit=

α0+α1lnWit+α2Δlnωit+α3Δlnyit

,其中,W表示工资比率,ω表示其他投入品价格变量。一般来说,产出增加会增加劳动需求,工资增加会导致劳动需求下降,其他投入品价格增加会引导企业用便宜的劳动者代替较贵的投入品,从而增加劳动需求。Amiti&Wei;(2004)用分行业的服务外包率OSSit替代lnωit ,表明行业劳动需求是一个关于工资、服务外包、产出的函数,借鉴Amiti&Wei;的研究,笔者将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计量模型设定为:

lnLit=α0++α1lnYit+α2lnWit+α3LnK+α4LnOSSit+μi+vi+εit

其中,Lit表示行业从业人数变量,Wit表示行业工资变量,OSSit表示服务外包水平变量,Kit表示资本存量变量,Yit表示产出变量,下标i和t分别表示第i个行业和第t年;μi为与时间无关的行业效应,vt表示与行业无关的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笔者所用数据主要来自我国各行业的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由于1997年以前的投入产出表中只有各行业的净出口数据,缺乏各行业的进口数据,所以笔者选取1997、2000、2002、2005、2007、2010年6张投入产出表,其中2000、2005、2010年为延长表。根据2003年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整理出1997、2000、2002、2005、2007、2010年的14个行业的数据,最终得到84组数据。将投入产出表里各行业产出按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换算成实际产出变量Y;分行业服务外包率根据OSS函数计算得出;由于统计年鉴中分行业就业总人数的数据截止到2002年,因此,笔者以1997年为基期,假设行业城镇单位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不变,计算出2005、2007、2010年行业年末就业人数;行业工资W用投入产出表中的劳动报酬总额除以就业人数计算得出,并按职工工资指数换算成实际工资;资本存量的测量借用薛俊波和王铮(2007)的方法和他们计算的各产业平均折旧率,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折旧额来计算。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针对同质面板假设的检验,还是针对异质面板假设的其他三种检验,就业LnL、产出LnY、工资LnW、资本存量LnK、服务外包LnOSS的一阶差分均为平稳变量。

(二)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1.离岸服务外包与就业的关系

因为回归变量均平稳,将各变量纳入回归模型,笔者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使用Hausman检验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显示检验结果拒绝支持随机效应的零假设,即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回归结果: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效应

表3结果显示:除了资本存量不显著外,产出、平均工资和离岸服务外包都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从系数显著性水平来看,产出、工资以及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均在1%水平显著。从影响程度来看,产出和工资水平的变化仍然在现阶段对就业影响较大,产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造成就业增加0.59个百分点,表明产出对就业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工资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来就业降低0.55个百分点,说明工资上涨对行业的就业需求带来一定的压力。而离岸服务外包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使我国就业降低0.14个百分点,这与魏浩和黄皓骥(2012)的研究结论相似,他们对全球15个国家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外包每增加1个百分点,国内就业将降低0.05个百分点,但影响并不显著;而吕延方(2011)研究同样显示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且影响系数很高。就目前而言,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即便新工作被创造出来,仍不能填补目前正在流失的就业机会。

2.离岸服务外包对不同类别产业就业的影响

由于服务外包主要影响白领就业岗位,而白领多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这里推断,服务外包对不同类别的产业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检验这一结论,下面将14个行业划分为第一、二与第三产业,建立分样本模型进行分析。首先,同样对样本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数据均平稳,而Hausman检验显示,第一、二产业随机效应更有效,第三产业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从而得到表4所示分样本模型回归结果。

从表4可知,分样本模型与总体模型回归中系数符号一致,但系数值存在差异,符合离岸服务外包对不同类别产业就业影响存在差异的推断。第一、二产业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存量对就业影响不显著,而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在10%水平显著,服务外包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来国内0.08个百分点的就业损失。这表明当前我国第一、二产业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的分配,将服务环节外包给国外技术先进和人力资本丰富的企业,并不会对国内就业造成较大影响。与第一、二产业不同,服务外包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在1%水平显著,服务外包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导致国内就业减少0.21个百分点。此外,对全行业就业影响显著的工资和产出对第一、二、三产业也同样显著,达到1%的显著水平,进一步说明在现阶段工资水平和产出仍然是决定就业的关键因素。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研究表明:1997—2010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整体规模较小,而且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笔者认为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萎缩,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高级人力资本,依赖国外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仍主要是服务外包的承接方。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服务行业日趋兴旺,使得原来发包给国外的服务环节被转移至国内,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国内服务行业技术和管理实力薄弱,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进口国外的优势资源。从实证结果来看,无论是全行业的面板数据还是分样本的面板数据都表明,现阶段工资和产出仍然是决定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离岸服务外包对第一、二产业的就业影响有限,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占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将会限制国内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行业正逐渐受到服务外包的影响,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服务外包对就业水平有显著的负效应,如何合理利用服务外包,有效利用国外的优势资源,在增强产业实力的同时又能稳定国内就业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企业将服务活动外包给国外企业,不仅是因为国外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因为国内服务行业综合能力相对较弱,离岸服务外包能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因此,政府应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到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应在制定规划、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服务行业自身应通过学习效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变价格竞争策略,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逐步替代国外的服务投入。

(二)重视经济安全,适当限制服务输入

从测算出的服务外包率来看,我国金融保险、教育、科研行业服务外包程度较高。而这些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开放过快,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状况,对必须的服务输入给予政策支持,并随时关注行业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服务外包的增加会导致就业岗位流失,对那些易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的服务输入加以适当限制。

(三)加强人才培养,积累人力资本

人才缺乏是国内承接服务外包的主要制约因素,国内外服务承接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政府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打破人才“瓶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人才培养,为提供行业发展所需的相关服务投入奠定基础,开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累丰富的人力资本,以迅速提高国内服务外包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 McCarthy,John C.3.3 Million U.S.Services Sobs to Go Offshore[J].Forrester Research,Whole View Tech Strategy Research,2002(11).

[2]McCarthy,John C.Near-Term Growth of Offshoring Accelerating[J]. Forrester Research,Trend,2004(5).

[3]Agrawal,Vivek and Diana Farrell.Who Wins in Offshoring[J].Special Edition:Global Directions,2003:37-41.

[4]Mann, Catherine L.Globalization of IT service and White Collar Jobs: The Next Wave of Productivity Growth[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s,2003(12).

[5]Bhagwati,J.,A.Panagariya and T.N.Srinivasan.The Muddles over Outsousing[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4(4):93-114.

[6]Amiti,Mary and Shang-Jin Wei.Fear of Service Outshoring:Is It Justified[J]. Economic Policy,2005(20):308-347.

[7]Crino.Rosario.Service Offshoring and White-Collar Employment[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0(77):595-632.

[8] 任志成,张二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J].财贸经济,2008(6):62-65.

[9] 李娟.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影响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4):53-57.

[10] 唐慧.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就业与工资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11] 陈银娥,魏君英.国际服务外包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基于1997—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9(2):55-64.

[12] 肖芍芳,王俊杰.外包与生产率和就业:基于中国的实证[J].国际经贸探索,2012(2):54-66.

[13]王中华,梁俊伟.国际服务外包、就业与工薪差距: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2(1):72-76.

[14]魏浩,黄皓骥.服务外包与国内就业:基于全球15个国家25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5):64-73.

[15]孟雪.反向服务外包如何影响中国的就业结构——以中国作为发包国的视角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9):82-95.

[16]王习农.服务外包不等于服务业外包——服务外包概念再认识与理论新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8):91-100.

猜你喜欢

外包第三产业离岸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离岸社团”治理:综合施策 依法打击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