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 ...“面试”思路点拨与佳作展示
2014-03-19沈友林
沈友林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参加面试。这家公司很特别,把面试的地点放在了远离公司的地方。面试时,工作人员对面试者说:“现在你们都用手机发一条署名自己的短信给经理,向经理询问公司的地址,经理就会告诉你们是否被录取。”几个大学生尽管觉得很奇怪,但还是用毕恭毕敬的语气给经理发了短信,没过多久大家就收到了经理的回复,上面显示的正是那家公司的地址。
有人举起手机问工作人员:“就是这样吗?”工作人员微笑着说:“就是这样。请你们再等会儿,十分钟之后经理就会宣布录取结果。” 十分钟之后,工作人员收到了经理的一条短信,她抬起头念出了一个名字,告诉他被录取了。剩下的几个大学生感到很奇怪,纷纷询问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你们如果收到经理的回复后,也能像他一样,肯多花一毛钱,再给经理发一条感谢的短信,或许你们也会被录取。”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公司面试,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发了一条感谢的短信给公司经理。那位被录取的大学毕业生懂得发感谢短信给经理,说明他会做人,懂礼貌,经理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也许还由此推知他人品好,所以才录取了他。而另外几位大学毕业生,也许他们的才能比那位被录取的大学毕业生强,但是还是被淘汰了,因为公司用人的标准并不把才能放在第一位。
作文材料涉及到两个方面——大学毕业生应聘面试,公司招聘录用人,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角度立意。从“大学毕业生面试”的角度,可以立意为:学会(懂得)感谢,细微之处见为人(人品),以礼待人至关重要,做人比能力更重要,有时礼节可以决定成败,等等。从经理(公司)用人的角度,可以立意为:用人以德(做人)为先,重才能更要重人品(为人),等等。顺便提及一下,从经理(公司)用人的角度立意的同学极少,而且没有写出像样的作文,真是遗憾。
需要指出的是,“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立意,是不太理想的立意,至少可以说是二级立意,因为作文材料强调使面试成功的不是细节,而是礼节、为人;再者,细节有各种各样的细节,比较宽泛,弄得不好,作文中所举的例子就会“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如有的同学举了“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澳星爆炸)就是因为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这个例子就脱离了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更需要指出的是,“学会(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等立意,则是不当的立意,因为“感谢”不等于“感恩”,公司经理把公司的地址告诉给大学毕业生,只是面试考核的一个程序而已,他并没有给大学毕业生什么“恩”(帮助),因而发感谢的短信给经理也就谈不上是“感恩”。
因为几个大学毕业生面试存在着正(成功的)反(失败的)两种情况,所以,在谋篇布局上,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单独记叙与大学毕业生面试类似的正面事例或反面事例,也可以同时记叙与大学毕业生面试类似的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正面做法的正确和反面做法的错误;如果写议论文,则完全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来充分论证中心论点,当然还可以深入挖掘为什么说了一句感谢的话就可以被公司立即录取。
佳作一(记叙文):
“谢谢”
● 深圳市龙华中学高三(5)班 饶 慧
深圳,这个一向热情似火的城市,也迈入了寒冷萧瑟的冬天,尽管是以极其慵懒的步伐。寒风呼呼地刮着,明显下降的温度,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同样慵懒的冬日。
“奶奶,待会儿带我一块去买菜吧!”“好呀,今天怎么了,想出去玩?”“嗯,妈妈买的新外套我想穿出去转转!”“行,过一会叫你。”那会奶奶刚从乡下到深圳没几天,她说没想到深圳的冬天也挺冷的。
我们在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出门,迎着凛冽的风,两小时后,我们踏上归途,天色渐暗。
“丫头,怎么这路边乞讨的这么多啊?”“奶奶你不知道,这些乞丐很大部分都是骗人的,他们中有的人可能比咱们还有钱呢!”奶奶吃惊地望了望街边的乞丐,说:“还有这回事啊?可这大冬天的,他们穿那么少,哪像有钱人啊?”“唉,这不是为了装得像一点吗?总之不是什么好人!”
天色更暗了,气温也越来越低,道路两旁的路灯也一盏一盏地渐渐亮了起来。奶奶看上去很高兴:“城市就是不错,夜里还能看清路……”“奶奶,你看那里!”我指向一个回家必须要经过的弯道,“那里那个乞丐,我觉得他肯定是最有钱的,但也肯定是最会演的。”奶奶一会没回过神,仔细打量了那个人很久,才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兴许是听到了我们的谈话,澄黄的灯光下,那个乞丐微微抬起头,看向了我们这边。“呃……”我感到犹豫,于是放小了声音,“他很久以前就在这里了,可是我每次都看见他那个盆里只装了几块钱,每天就这点钱,还能在这待那么久,肯定是有钱啦!”“孩子,”奶奶的脸严肃了起来,“随便猜疑他人是不对的。”“哦……”
我有些悻悻地低下头,独自一人走在奶奶前面,经过弯道时,我不自觉地瞥了那个人一眼,没注意到就在跟前的大石头,被绊倒了,而且摔倒在那个乞丐面前,打翻了他的盆子,使他的硬币散落在地上,发出零星的叮当声。我慌乱地想站起来,却先被扶住了手臂。奶奶比我还急:“天啊,走路要看路啊!”我被那个乞丐扶了起来,却一直盯着我的手臂上的他的手,这让我有些不快。“丫头,没事吧?你还把人家的盆子给打散了,真是,快谢谢人家!”我扭头看向奶奶,谢谢?“愣着干吗?”那个人好像察觉到了我的不乐意,手忙脚乱地不知在比划什么——他是……哑巴……我有些愣住了,心里涩涩的,纠结了很久,才很轻声地说道:“谢谢……”他突然停住了手上的动作,笑着摇了摇头,又摇了摇手。我也笑了,奶奶轻轻地摸着我的头……endprint
风,更加刺骨了,但那明亮发热的灯光,却照进了我的心里,让我感到暖烘烘的。
【点评】
这篇记叙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描述哑巴乞丐,写得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我”跌倒而被哑巴乞丐扶起后,“我”的一句极为简单的“谢谢”,使被“我”误解的哑巴乞丐笑了,也使心里涩涩、纠结的“我”笑了,这就是对人有礼貌的积极作用,很好地切合了作文材料。另外,文章首尾对景物和“我”的感受描写,既起到了开启下文、首尾呼应、结构紧凑的作用,又含蓄地深化了主题,耐人寻味。
佳作二(片段式散文):
做人比能力更重要
● 深圳市龙华中学高三(5)班 陈雅丽
人活在世上,要想成功,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其能力当然很重要,但是,还有比能力更重要的吗?我从自己的人生体验中找到了答案。
(一)
小学的时候,班主任让同学们将自己认为最适合当班长的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并加以统计,选出班长。
信心满满的我最终失败,没当上班长。晚上,我回到家不肯吃饭,哭着问爸爸:“我成绩比她好,为什么她能当上班长,我却不能?”“你总是对同学们凶,爱骂人,爱瞪眼,谁想选你?你只要友好地对同学们,你以后会当上班长的。”爸爸拍拍我的头说。
从此以后,我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同学,和他们亲如姊妹。终于在第二个学期,同学们选了我当班长。
我懂得了,对人友善比能力更重要。
(二)
上了初中,在家里,我是干活最能干的,学习也比兄弟姐妹们好,可是一到过年,我总是被一大家子拿出来批评的那个,而姐姐总是受到亲戚们的赞赏。
那年过年,一大家子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小子,你看看你,脾气那么坏,谁受得了你?”“是啊,真的受不了!”“去当尼姑,好好修炼修炼吧!”……叔叔们七嘴八舌地说我。“放狗屁!”我气愤地甩下碗筷跑回房间。妈妈进来了:“你呀,傻不傻!你越是这样,他们越是觉得你不懂事。”“凭什么!我样样都比他们的孩子强,他们凭什么老骂我!”我气愤地回道。“你比他们差在你不懂礼貌。傻孩子,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你的。”妈妈摇摇头。
从此以后,我对人很有礼貌,见了别人就打招呼、问好,冒犯了别人就说“对不起”,别人帮助了我就说“谢谢”……最后,亲戚们总是以我为榜样教育他们的孩子。
我懂得了,对人有礼貌比能力更重要。
(三)
初中毕业后,我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想去体验生活。在一个阿姨的帮助下,我找了一份暑期售货工。
工作中,旁边有一位小学毕业的大哥哥热心地为顾客介绍这个,介绍那个,而我却站在旁边看热闹,别人买东西,我只管收钱。
三天后,老板给了我工资,拍拍我的肩膀说:“小妹,你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你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吧!”然后走到大哥哥的旁边说:“你做得很好,以后,我还要你!”
刹那间,我明白了,或许我比他多读了几年书,可是我在社会上还是输给了他。
我懂得了,对人热情比能力更重要。
是啊, 我应该做那个肯多花一毛钱感谢经理的人,我应该做一个既有能力更懂做人的人,因为做人比能力更重要!
【点评】
这篇片段式散文主体部分以时间为顺序,先后截取“对人友善”、“对人有礼貌”、“对人热情”三个片段,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具体生动地印证了“做人比能力更重要”这一观点,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并引出下文;文章结尾收束全文,强化主题,照应开头;加上文章主体部分分节序号的运用,使得整篇文章思路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别致。
佳作三(议论文):
是什么造就了成功?
● 深圳市龙华中学高三(5)班 陈志荣
有一则真人真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很久很久。几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公司面试,考题竟然是发短信给公司经理询问公司的地址,而最终被录用的是那位收到经理回复后再发短信对经理表示感谢的学生。这一个平常的出于礼貌的举动似乎已经确定了他品德高尚的位置,而足以让这家公司肯定并录用他。
是这位大学毕业生的一句感谢造就他的成功?
是,但又不全是。是因为当今社会懂得感谢的人少到了极点,才使得懂得感谢的人成为用人单位眼中的珍宝,从而获得成功。
一条表示感谢的短信竟然成了一家公司招人的标准,这说明现今的年轻人身上缺少了一颗懂得感谢的心。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中国的教育问题!
中国的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就主要是为了追求分数或升学率。一个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就可以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因而学校教育过分偏重于智育,极大地忽视了德育,很少对学生进行做人和礼仪方面的正规教育,有时即使进行了,也是短暂的,或是流于形式的,或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这样,学生待人处事方面的一些基本礼仪都不懂,也就不足为怪了。许多外国学生也因此称中国学生为“只会考试的木偶人”,并不为过。
相反,属于亚洲强国之一的日本,在确定教育目标时,并没有用如何教育学生成为科学家、医学家之类的来强大国力,而是把教育重心放在培养孩子懂礼貌之上。这一点似乎更应该被我们这一个曾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所重视。
“谢谢”这两个字,如今真的很难听到有人说出口。帮助了他人却得不到一句表示感谢的话,可想而知,未来到底还会不会有人给予他人帮助。中国的教育,该醒醒了!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到底是什么造就了那位大学毕业生的成功了吧。是他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之举,是中国教育对德育的严重忽视,是有些病态的中国现实!
学会感谢,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透视镜。短短的一句话,不但可以改变你的形象,而且还能改变你今后的人生。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德智并举,把德育工作放到首位,并真正落到实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一个会做人、懂礼貌的合格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