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定量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中常见问题探讨
2014-03-19田凤玲王雪梅
田凤玲,王雪梅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自动定量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中常见问题探讨
田凤玲,王雪梅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自动定量静脉采血;操作流程;改进措施
自动定量静脉采血技术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正确的静脉采血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能够有效减少漏渗血、皮下淤血等常见问题,提高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笔者在体检工作中发现护士在采血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体检中心2011年5月—2013年11月共有38560名体检者采血,均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使用7号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及标有刻度的无菌真空采血管。
1.2 操作方法
认真核对体检者及试管,向体检者解释清楚并取得合作,扎止血带,常规消毒,持一次性采血针与皮肤呈15°~30°角穿刺静脉,见回血后将采血针尾端插入真空管胶塞内,如需要多管血样时,反折采血针软管,将穿刺针尾端拔出刺入另一采血管内即可。抽血完毕,松开止血带,用消毒棉签压住针眼拔针,分离真空管及采血针。
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1 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
遇到血管较深或血管不清晰的体检者,护士往往采取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的办法,刺激局部组织,造成血管充盈。这种方法极易造成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影响检测结果,同时也给体检者增加了痛苦,增强了他们对静脉采血的恐惧感。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当静脉充盈不理想时,可以采取手臂下垂扎止血带法,即嘱体检者上肢下垂3~5秒,扎止血带后将上肢平放,再嘱其握拳[1]。这种方法静脉充盈效果满意,穿刺成功率高,且简单易行。
2.2 扎止血带时间过长
笔者发现,护士在穿刺成功后不松止血带,直到采血完毕才松开止血带。扎止血带时间过长易造成局部扎痕、肢体胀痛、远端肢体的短暂性发绀,给体检者带来不适感[2]。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扎止血带后阻断了浅静脉血液回流,使静脉变得充盈,容易满足采血量。而陈明荣[3]报道,扎止血带时间如果超过1分钟,机体将快速建立侧支循环,使已充盈的静脉变得不充盈,不易满足采血量。长时间扎止血带可以使静脉扩张、淤血,体液自血管内渗出,从而影响检验结果[4]。为了避免淤血,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30秒。如果遇到血管较细、血液流速较慢的体检者,可以采取间断扎止血带的方法。
2.3 采血针柄未进行妥善固定
常规的静脉采血流程中未要求对采血针柄采取固定的方法。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妥善固定采血针柄,在采血过程中采血针的晃动会造成穿刺部位疼痛感加剧,在更换试管时也容易因牵拉导致穿刺针头脱出血管,需进行二次穿刺,增加体检者的痛苦,这也是易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笔者建议在穿刺成功后,立即在穿刺点压1条3L医用胶贴中带棉垫的胶贴,有条件时可以压一条创可贴,拔针时直接按压胶贴,拔出针头,叮嘱体检者4~6小时后取下胶贴,保持穿刺部位干燥。这样做既避免了采血过程中针头脱出血管,又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穿刺点,避免感染。
2.4 更换采血试管方法欠佳
在更换采血试管时,需先反折采血针软管,再拔出试管内针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针头针帽不能及时复位而导致的血液滴落。在采集最后一管血标本时应该少采0.2m l,拔出穿刺针后待采血针及软管中的血液全部流入试管后再分离采血针和试管,可以避免试管内负压用尽而导致的采血针软管内的血液不能继续进入试管,从针头冒出来污染周围环境。
2.5 血液标本混匀方法欠佳
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需及时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笔者发现,护士多采取在全血标本采集结束后用力上下摇晃试管的方法,这种方法因血液与抗凝剂未能及时混匀,易导致血液标本中有血凝块,或因用力过大导致溶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血液流入试管时立即使用旋转混匀法,即用手抓住试管上端,利用手腕旋转的力量带动试管旋转,采集结束后继续旋转约0.5~1分钟,可防止微小血凝块的形成和血细胞的破坏[5]。
2.6 拔针方法欠佳
常见的问题是护士在拔针的同时用力压迫穿刺点,增加了拔针时的阻力,使采血针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体检者疼痛感增强。较好的方法是用左手拇指沿血管走行轻压穿刺处胶贴,右手快速拔出采血针,在针头退出皮肤的瞬间左手压紧穿刺点。
2.7 按压针眼方法欠佳
压迫止血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它是利用物理的方法压迫受损血管阻止血液流出,直至受损血管修复。静脉穿刺后,皮肤和静脉血管壁的完整性均被破坏,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一个点上,如果仅按压皮肤上的针眼且按压面积不够大,未必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针眼,会出现皮下淤血、血肿等并发症。体检者按压时间过短或边按边揉,或在按压过程中多次观察穿刺点,不能做到持续有效压迫,血管针眼处的血凝块未能形成,在静脉压和骨骼肌的收缩挤压下,血液就会从针眼处外溢,造成淤血、渗血。因此,应该指导体检者沿血管走行方向按压穿刺处4~5分钟[6],中间不能揉,不要取开胶贴查看,肘正中静脉采血后不宜屈肘,屈肘时会压迫肘正中静脉血管壁,更容易使血液从针眼流出。
3 体会
笔者针对我院体检中心护士自动定量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中常见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探索并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优化和规范了静脉采血操作流程,有效减少了在采血环节中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不利因素,减轻了体检者的痛苦和恐惧心理,提高了体检者对体检中心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刘小红.手臂下垂扎止血带法在高校体检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3,27(4):301.
[2]童岩.静脉采血后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J].辽宁师专学报,2009,11(2):2.
[3]陈明荣.标本采集是检验质量保证的前提[J].实用全科医学,2005,3(5):463.
[4]金海燕,余志红,叶莉,等.老年人大量静脉血标本采集止血带绑扎时间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9):59-60.
[5]肖满仙,唐孝亮,陈燎原.静脉采抗凝血不同混匀方法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3,17(23):1367-1368.
[6]蔡春梅.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针眼时间的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58-1659.
R195
B
1671-1246(2014)18-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