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承教 终生受益——清华大学物9班(1959届)同学怀念夏学江老师
2014-03-19王诚泰,安继刚,刘桂林等
今年的春节刚过,便传来夏学江老师去世的噩耗,我们心里十分悲痛.在与他最后告别的会场上,我们留校的老物9班同学去了不少.回忆起夏先生对我们的辛勤栽培以及他那深厚的物理底蕴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我们的一个共识就是:他是我们大学时代几位使我们终生受益的好老师之一.
20世纪50年代,清华为适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率先筹备成立工程物理系,为中国的核能事业培养人才.因为当年来不及招生,便从一些系抽调一批学生到工物系组成物8班(三年级)和物9班(二年级),我们就是最早的物9班学生.当时最紧迫的就是数学和物理这类基础课的教学,没有现成的大纲和教材,只能参照苏联理工科大学的大纲和教科书.应该说,物理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老清华物理系普通物理水平要高,即介于普通物理与理学院研究生的物理课程之间.夏先生承担了我们1956—1957两年的普通物理课.由于建系以前我们已学过力学和热学,所以他给我们上了4个学期的物理:电磁学(二学期),光学(一学期),原子物理(一学期).使用的参考书是福里斯的《普通物理学》和斯包尔斯基的《原子物理学》.他凭着深厚扎实的物理功底和娴熟的教学经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们都喜欢听夏先生的课,当他夹着厚厚的绿色备课夹走进教室时,我们就期待他把我们带入物理的新天地.他的讲课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充分反映他对物理的深刻理解.他不是简单照搬国外的教材,而是从中国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内容.特别是近代物理部分是全新的内容,对我们又至关重要.可当时只有苏联教材,多数还来不及翻成中文.夏先生便用短期突击学会的俄文阅读教材的内容,将它消化后教给我们,其中的辛苦自不待言.对较难掌握的重要概念,他舍得花力气.例如电磁感应中的“自感应”和物理过程中的“截面”他都讲得很好.我们从他讲课时那种眉飞色舞和神采奕奕中感受到他对物理的热爱,而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们.所以我们的学习热情一直很高,在他答疑时,房间经常是人满为患,而且踊跃提问,有时甚至激烈辩论.
夏先生讲课的另一个特色是充分利用课堂的演示实验.他认为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演示实验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物理,而且使我们知道物理不能虚拟,它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反映.他重视演示实验(这也是物理系的老传统),亲自参加排一些演示实验.我们的物理课在科学馆上,而物理演示室也在这里,所以课堂表演较方便.在学习电磁学和光学时,我们见过不少的课堂演示,例如形象化的静电屏蔽,电磁感应和涡流阻尼,电磁辐射和天线.20世纪50年代初投影仪的亮度和清晰度远不能和现代相比,但夏先生很早就用它演示了一些波动和光学现象.现在流行的光纤传输我们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课堂上就已见过它的雏形.
经过这两年的学习,我们在夏先生的精心培养下,基础打得很牢固,也学到了他的无私的敬业精神.毕业之后,同学们天南海北,多数从事与核物理及核技术有关的工作,也有不少同学在其他物理领域甚至化学,生物,电子和工程学科工作,在面临飞速发展的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中,他们的表现都很出色.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大学时代打牢的业务基础也是个重要因素,而且是终生受益的因素.所以我们感激夏学江老师,我们怀念夏学江老师,夏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清华大学 物9班(1959届)部分同学
王诚泰 安继刚 刘桂林 曲长芝 吴学超
余加莉 张 玫 张育曼 张继盛 张静懿
陆嘉珍 赵 钧 赵朔嫣 聂玉光 徐育敏
倪国亮 钱启予 曹小平 黄祥瑞 梁 森
薛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