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着力点
2014-03-19丁卫
丁卫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最初对计算机都是充满着好奇的,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的增大,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日益减退。针对以上状况,笔者总结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学习,这样不仅效率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在教学《认识“我的电脑”》一课时,教师先示范改换桌面图案或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和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系统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后,有些学生在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在上机时会做出一些“花样”,如将桌面的图标移动或将一张美丽的图片设置为桌面的背景等等,这时教师可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进行演示,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经验”。这样,学生不仅通过相互传授了解了更多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联系实际,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应当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组教学,以求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启动Word时,先让学生回忆画图软件的打开方式,再延伸到Word的打开。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方法二:可直接单击桌面的“Word”程序图标。对于一个电脑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要求他两种方法都必须学会,甚至可以再尝试其他的方法;而对于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把程序打开就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分层,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常有这样的现象:当教师在讲基本操作、做示范演示时,学生却在下面玩游戏。笔者的做法是把学生最喜欢、最热衷的游戏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例如在教学《操作计算机》一课时,在学生已经掌握鼠标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教师简单讲解“七巧板”游戏,并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操作练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练习单击、双击和移动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把游戏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以富有趣味的形式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四、任务驱动,树立信心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计算机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指导解决难点,共同归纳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使之系统化。如学习完word的知识后,笔者先给学生展示各类海报,这些作品图文并茂、版式精美,其中包括了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还有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的环绕格式。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张电子小报,进行评比。如笔者所愿,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把学习word作为一种乐趣,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教无定法”,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原始驱动力和我们教学的着力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