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幽童子寺

2014-03-19吴晓明

丝绸之路 2014年1期
关键词:洞窟童子石窟

吴晓明

如果河西走廊丝绸古道是一部厚重的边塞诗集,那么栖息在祁连山脚下的民乐童子寺就是最经典的一首,童子寺的石窟群就是诗的眼睛,引领虔诚的脚步走向历史的深处,触摸光阴的温暖亦或是苍凉。

时光如绣,有些绵密细致被岁月呵护珍藏,有些却被遗失在岁月的风里。

站在童子寺的门口,我的心有点茫远的疼痛,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座沧桑而又典雅的寺院却贴上了一个如此年轻的标签。

同行者说,童子寺原名洞子寺。唐朝以前,这里就有若干石洞,故名洞子寺。相传,唐朝贞观年间,两位仙童住持洞子寺,并陆续开凿石窟,供养佛像,宣扬佛教,弘扬佛法,遂将洞子寺更名为童子寺。

任何传说总是能给后人一个温暖的注解。

蓝天白云之下就是那一座光秃秃的山,像是岁月堆积的一个古堡,上面没有青葱的回忆,没有忧伤的往事,像是一个没有记忆的人,就那么干净、纯粹地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里落寞地伫立着,萧条中透着几分寂寥。我有点恍惚,是不是时光白了头,岁月的城堡才没有任何葱茏的色彩了。岁月的城堡上那些石窟群像是寂寞而又空洞的眼睛,打量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看上去茫然而又懵懂,似乎在诉说人生岁月的沧桑和自然辩证法的无情。

童子寺清幽,寂寞;石窟群衰败,寂寥。

我的视线像是鸟儿,不知栖息在哪个位置、向着哪个方向才能解读光阴的城堡里所有的秘密。蓝天、白云,不沾染一丝尘埃,空气里飘着花木的清香。不管是什么地方的秋天,凛冽的味道似乎就是通向季节深处一条深幽的通道,把人引领到光阴的深处。阳光下欢快地奔跑着草木的影子、花朵的气息,可是我还是嗅到了岁月深处寂寞的味道、时光发霉的味道。我知道那些味道是从远处那些寂寞的石窟里蔓延出来的。那里就是一个个历史的洞穴,里面盛放着岁月的秘密,盛放着密密匝匝的光阴。

在阳光下,我的眼神和它们对视,它们看到了我的迷茫,可是我却猜测不出它们的惆怅。

北魏,多么遥远,那个纷纷扰扰的年代,那段平平仄仄的岁月,那个叫鲜卑的少数民族怎样步履蹀躞地在丝绸古道上这个叫民乐的地方,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他们一定没有想到,千年之后还有个女子站在阳光下会想象他们的模样。

1000多年的光阴足以覆盖所有的过往。

迈进了童子寺的门槛,在时光的堡垒下面又是另外一番风景了。篱笆墙上有爬山虎、喇叭花,枝枝蔓蔓,开得飘飘洒洒,尽管到了秋天了,可是依旧散发着勃勃生机;栅栏里还养着几只鸡,感觉亲切而又家常,似乎不是佛家圣地,好像走进了一个农家小院;各种花儿开得随意自在,也许只有那些花花草草见证过这里的枯荣,知道每一寸光阴的秘密,花草不语,时光静谧;一朵朵菊花以姣美的容颜把那个小院装点得妖娆而又诗意;向日葵正向着洞窟的方向凝望,好像伫立在时光的对岸,与历史对峙,与光阴对视;八角莲以单薄、细长的颈托举着一朵朵简单而又诗意的花朵,像是莲花一样绽放,开得没心没肺,开得简单纯粹,是不是那样简单的花朵最适宜盛开在那片柔软的土地上,八片花瓣开出了世间的圆满,似乎就是开在陆地上的一朵朵莲花,在秋日的阳光下和着光阴的旋律低吟浅唱。

拾级而上,就到了石窟门口。“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对联已经让岁月的风雨剥蚀得斑驳了,可是依旧能够辨识清楚字迹。沿着洞穴而行,历史的隧道里一片混沌,我的手指触摸的都是瓦砾碎石。我弯腰摸索着前行,偶尔手指触碰到一块石子,冰凉温润的感觉通过我的指尖传递到我的心脏,我忽然感觉好像是握住了古人的手,又好像是握住了时光的碎片,有一种十指相扣前世今生的感觉,恍惚中自己好像从历史深处踽踽独行。

走上一段隧道,又到了阳光下的行程,阳光下小路蹀躞,石子铺就,石头缝里攀援着不知名的野草,也有细碎的小花迎着阳光绽放粉嘟嘟、黄灿灿的笑脸,让周围的石子有了勃勃的生机。我站在岁月的制高点上,让思绪向岁月更深处漫溯。

史载,童子寺石窟群有大小石窟洞40余孔,窟洞内有塑像和壁画。窟洞分中心柱洞窟、大佛殿洞窟、菩提洞、罗汉洞等窟室。石窟分南、北两部分,南北长400多米,高约50米,最初开凿于五凉时期,大部分开凿于元至清代,是民乐县仅存的一处开凿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佛道二教共生洞窟。窟内有的壁画多达五层,表层为明末清初之作,中间为五代、元代、西夏之作,底层为北魏之作。窟内壁画清晰可见,与敦煌莫高窟壁画同期。童子寺彩塑壁画集儒、释、道于一体,题材甚广,有佛教、道教之神、民间俗神,北魏、隋、唐、元、明、清各代的均有,保存完好的为明、清时期的作品。菩提洞和天洞子内有密宗壁画,并塑有六大观音、五大明王、千手千眼观音等像,在敦煌千佛洞也难得一见。

这样的文字似乎给这个寺院贴上了醒目的标签,透过文字我触摸到了久远的苍凉。当然难得一见的,我们也自然难见。尽管岁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秘密,可是历史只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对我们开放的只是最南窟1号洞所画的《西游记》故事的壁画。30多幅壁画栩栩如生,似乎就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本名著,鲜活的画面诠释着那部神话小说的魅力。我的目光开始聚焦,眼睛就是最好的镜头,内心就是一部相机,记忆就是唯一的存储卡。画面有猴子出世、悟空拜师、八戒受戒、溪边饮马、柴门问路、穿越荒漠等,皆栩栩如生。而悟空之尖嘴瘦腮之相,八戒长嘴腆肚之形,更趋于自然之猴、猪,与《西游记》电视剧之形象似像非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不由人不大为惊叹我国古代绘画大师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因为破损严重,许多壁画已经斑驳模糊,大家在里面摩挲着、赞叹着,感慨中,时光黯淡了色彩,岁月沉淀了精髓。同行者说,3号洞壁画有五层构成,画有密宗佛象、千手千眼观音,欢喜佛,菩萨等,是研究历代壁画的珍贵资料,轻易不会开放,我想,岁月的秘密就留给时间去推敲吧。

我一个人走出石窟,站在石窟门口,好像站在历史的隧道口、岁月的交界处,好像听到了时光的交锋。1000多年的光阴就在我的身后,那扇敞开的门中藏匿着历史沧桑的容颜,那一层层的壁画似乎就是一段段定格的光阴,从北魏开始层层剥离,那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是一本彩绘的,没有文字,可是比文字鲜活,文字后面站立的是思想,雕塑和壁画的背后站立的是智慧和灵魂。精美的插图让岁月的手剥离得面目全非。有人说,灵魂是塑造出来的,我相信那些残缺的壁画背后都是鲜活的灵魂。木棍、泥巴、稻草、米浆、颜料等,把历史的容颜就用绚烂的色彩定格在那些斑驳的墙壁上,好像历史就应该那么浓墨重彩。有些佛像已经面目全非,可是残留的部分依旧出神入化,是不是灵魂一旦被唤醒,是很难被磨灭的。

同去的学者们在残缺处用眼神手指剥蚀着那层层的壁画,时光在那里挤压着,那里似乎就一个岁月的缺口,通过那个缺口我们打量茫然的过去,从壁画的内容、线条、用色上我是无法区分,我只是看到一层一层覆盖着一层,就是一本彩绘的历史巨著。我想象那些是什么样的人群,他们一定是一脸的泥巴,一脸的洁净,指尖上都是色彩,在炎热的日子里彩色的汗水是不是也一点一滴浸润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在疲惫的时候也像我一样站在洞窟门口,看远处的田野、树木、村落、炊烟……那一刻,他们也听到了灵魂的低吟。

一页页历史就以那样绚丽而又沉默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一个洞窟,就像是残缺的、斑驳的、发黄的书籍,从北魏缓缓而来,一路风尘,一路沧桑,老去的是岁月,陈旧的是流年。大家在那个洞窟里拍照、追溯,30多幅壁画中保存完好的已经没有几幅了。神龛里空空如也,没有了供奉的神灵,只有残缺的香炉似乎诉说着曾经的喧嚣。

童子寺不远处有一座水库,多年前,修建水库的工人在石窟里居住过,也许也有民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白月光下看着西游记里那些活灵活现的画面,他也会想到,自己居住的地方距离历史到底有多远,人有时候居住在岁月的最深处,可是却停留在时光的最浅处,所谓的深相遇浅相知大抵如此吧。

正在大家喧嚣地在洞窟里剥离光阴指点历史的时候,来了一个僧人。我问他是何方人士,是不是云游到此。他一开口我就听出了熟悉的方言,他就是本土的一个老人。我问他的法号,他说叫正言。同行的人告诉我,寺里仅三四个人,只有他是常年守护在这里的,其他几个僧人都是云游四方的,从来处来,到去处出。而他就把心灵安在那个清幽的地方,来处就是去处。

他满头的白发,脸面的尘埃,一脸的烟火气息,一点也没有僧人的超凡脱俗,看上去身体羸弱,生活辛苦,我不知道再询问点什么,瞬间就有点心酸,看来走出红尘,沧桑依旧。

我独自站在洞口,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守卫历史的卫士一样,心灵上有几分坚硬,又有几分柔软,我的后面是纷纷扰扰碎了一地的光阴,我的前面是飘飘洒洒落了一地的花瓣,心里是空空荡荡的疼痛,多年以后这些壁画是不是就连今天的模样也看不到了。

眺望远处,碧水蓝天,长河落日,远村含烟,令人心旷神怡,婆娑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而脚下石窟依旧,寺院清幽如初。那些碧瓦红墙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古典而又时尚,白云回望处,淡淡的青烟弥漫在童子寺的上空,那段纷纷扰扰的岁月又和我打了个照面,我还没有看清它们的模样,又藏匿在光阴的背后了……

走出童子寺的大门,白云悠悠,岁月的城堡依旧睁开茫然的眼睛,也许那一朵朵盛放的黄花都是那些被唤醒的灵魂。

他们依旧在历史的边缘上梳理岁月的纹路,我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院落里,小院里飘着梵音,入心入肺,有神仙居住的地方我放轻脚步,我的目光柔软而又细腻,深情地打量她们的每一寸肌肤,在目光对接瞬间,在他们的微笑里,我的灵魂低音。烟暖茶香有客来,钵洗流清无俗累。

把沧桑交给石窟,把安静交给寺院,我们依旧行走在红尘路上。

猜你喜欢

洞窟童子石窟
谁的节日到了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熊童子
洞窟惊魂
夜宿石窟
山童子和一串红
洞窟惊魂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介评
夜宿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