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家创新体系
2014-03-19刘宇
刘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创新从个人行为、企业行为演化为国家行为时,创新越来越需要一种体制的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就是支撑国家创新的体制。国家范围的创新体系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使国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不懈源泉。
关键词:创新;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
1.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进步的条件下,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对于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实现民族进步的目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
2.1 理论渊源——熊彼特创新理论
要正确理解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它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者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2)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可见,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后来人们又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本义来看,创新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是从创新概念演化而来的,它们都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从技术创新体统到国家创新体统
2.2.1技术创新体统
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从而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以获取“企业家利润”。任何“创新”都是对旧的生产结构的破坏过程,而它本身又是“新组合”或新结构的生成过程,即“创造性破坏过程”。实际上,已经把技术创新视为一个系统过程。人们将技术创新理论视为一个系统,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技术介于人与自然界之间,而又是将人与自然界联系起来的中介系统,脱离技术系统本身的变化而去讨论技术创新,将会造成对技术创新的片面性理解。第二,技术创新应当理解为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循环的统一,又是主体选择与适应环境的统一。第三,从技术创新的创新源来看,创新者既有个人,又有公司;既有用户,又有制造商和供应商。各个创新者都对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新者和创新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职能联系。第四,技术创新是多主体参与的活动,其主体也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可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为主体的微观技术创新系统层次;宏观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层次和中观的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层次。创新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企业主体层次、国家管理层次和行业与区域扩散层次。
2.2.2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于1987年首先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由公共和私有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90年代后,关于国家创新体统的理论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政策的基础。要准确理解国家创新体系的本质内涵,还必须明确两点:第一,国家创新体系是有关创新的国家层次上的体系,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第二,制度安排因素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和效果起到基础性作用,制度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基本变量。
国家创新体系是有关创新的国家层次上的体系,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制度安排因素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和效果起到基础性作用,制度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基本变量。在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中引入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是因为在当今世界上,国家这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对于各种社会活动,包括创新活动,都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创新体系决不等同于国家的科技发展体系,更不能理解为科学研究的宏观管理体系。它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是国家宏观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其中包含了我们所关注的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具体包括:1.创新执行。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和应用的主体,市场行为占主导地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则主要从事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政府行为占主导地位;社会及企业是知识应用的主体;政府可根据国家目标,组织重大创新计划和项目,促进产学研合用,推广创新成果等。2.在创新资源配置方面,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结合产业技术政策、投融资机制等对创新资源进行调节,使创新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向能够产生创新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领域。3.创新制度的建立。为全社会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包括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创新主体的激励、活动行为的规范、知识产权的保护。4.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针对一些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如提供创新中介服务(包括信息)、创新人才的教育培训等。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依据国家目标、总体战略和重点任务,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理顺创新执行主体的系统结构,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增强其活力和良性互动作用;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
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重点
4.1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是指挥者、协调者和组织者,对于国家创新体系协同效应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首先,政府要转变和完善职能,充分发挥导向、支持和服务功能。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引导,加大国家资金对关键领域或重大项目的投入力度,使企业的创新活动为国家未来的宏观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其次,在国家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要运用各种手段协调创新主体之间的矛盾,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制定鼓励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使得创新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律政策的保障,促进各组成部分间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主。第三,在国家知识创新活动中,政府应对国家科研机构和部分教学科研型大学给予相当稳定的支持。在知识传播活动中,政府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增加投入,改进管理,促进知识的广泛和有效传播。
4.2创造良好环境
首先,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基础条件和环境,促进知识技术与信息的共享创建科技基础条件和平台,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大力推动之下,逐步形成研究开发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平台环境,保证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建成良好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科技基础平台,使广大科技人员和社会公众迅速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得到必要的公共科技基础支持;改革与完善的科技政策。鼓励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其次,制定合理政策,包括科学研究政策、人才培养政策、引进消化吸收政策,技术供给政策、需求牵引政策、基础设施政策、企业创新政策等。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科研基地、教育基础设施、企业技术中心等。第四,,形成有利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社会风气。培育有利于研究开发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形成一种鼓励创新、探索、敢冒风险、容忍失败、尊重不同学术意见的环境和弘扬科学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正风,曾国屏.中国创新系统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M],1999
[2]冯之浚. 完善和发展中国国家创新系统[J]. 中国软科学, 1999,(1).
[3]刘洪涛.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与中国的实践[M]. 西安:西安交大出版社, 1999.
[4]余鹏翼. 重建国家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及制度安排[J]. 经济体制改革, 2001,(6).
[5]胡志坚.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M]. 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6]路甬祥.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再思考[J].求是.2002.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