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热线

2014-03-19

现代家长 2014年3期
关键词:疫苗爸爸家长

儿童疫苗慎接种

问:最近有新闻说,有孩子因为接种疫苗死亡。我家正好有个小朋友,所以心里格外紧张。请问,孩子接种疫苗需要注意啥?

何春

答:首先,孩子存在下面几种情况时,父母别急着给孩子接种疫苗:

1. 发热。

2. 已经传染上了某些传染病还未发作,或刚患过传染病还未完全康复。

3. 曾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或本身是过敏体质,经常长风湿疙瘩(荨麻疹),甚至有哮喘等疾病。

4. 有严重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

5. 有慢性病,特别是心脏疾病、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

6. 脑发育不全,或有惊厥史,或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7. 拉肚子。此时不宜接种小儿麻痹糖丸疫苗,因为腹泻会影响疫苗在肠道的停留,使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抵抗力。

8. 近一个半月内打过丙种球蛋白针。此时要推迟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和小儿麻痹糖丸疫苗,以免干扰抵抗力的产生。

接种者一旦出现一些疾病征兆,特别是突然患病,医生大多会建议推迟疫苗接种。不过,也有家长担忧:孩子如果耽误了疫苗接种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用焦虑,因为多数疫苗的接种都有一个月的缓冲期,完全可以等孩子痊愈后再接种。此外,虽然有消息称“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偶合率越大”,但许多疫苗是允许联合免疫的,比如百白破、麻疹疫苗和乙脑疫苗,本身就允许联合接种,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少额外风险。如果家长担心同时接种多种疫苗对孩子不利,可以适当挑选联合疫苗直接接种。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在带孩子接种疫苗前,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状况。例如,监测孩子的体温,观察孩子的饮食和排泄情况是否正常,同时还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是不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将这些及时反馈给医生。小孩子感染、发病的速度很快,有时候几个小时后情况就完全不同。有些孩子在发热前,已经有了咽部红肿等症状,但是隐藏较深不易发觉。如果父母能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医生,医生稍做检查就会发现,这样不仅可以尽量降低孩子偶合症的风险,还可以更早地对孩子进行治疗和干预,有利于孩子早日康复。

让她健谈并不难

问:家里来了客人,我女儿总是“沉默是金”,既不主动向客人问好,也不会和客人聊天,即使我们要求孩子和客人打招呼,她也是“金口难开”。她在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更是沉默寡言。请问,有什么办法能够“撬”开女儿的金口,让她成为一个健谈的人呢?

田源

答:大量研究表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环境,而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等。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范。

另外,父母一定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境,用规范化的语言来教导孩子。父母说话时,首先自己应该做到发音正确、词汇丰富、语言精练通达、符合语法规范,即重视用标准的语言影响孩子,训练孩子,加快孩子学习语言的进程。

家长多和孩子说话,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父母和孩子说话时,要放慢语速,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不可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更不要恐吓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讲他人的坏话;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要多用积极的、鼓励的语言,避免使用消极的、负面的语言,要多用提问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做事。

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对不好的行为,要尽量淡化,最好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的方面和孩子进行沟通。

此外,要鼓励孩子朗读。朗读优美的诗歌、散文等,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也可以带孩子多参加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其他的社交活动,加强训练,让孩子认识沟通的作用,在实践中获得说话、沟通的能力。

当好老爸有四招

问:最近,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收视热潮。这个节目我也爱看,并经常和同事们讨论节目中谁做爸爸最优秀,谁的孩子教育得好。这个节目也促使我反思,身为男人,我该怎样当好孩子的爸爸?

牛宏喜

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美国耶鲁大学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和母亲相比,那些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方面才能,父亲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多数母亲对孩子怀有较高期望,在实际教育中却往往没有什么计划。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只有做到阴阳互补、平衡,对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加有利。母亲们也要学会放手,让父亲们多照顾孩子,除了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外,也能令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我发现来做家庭教育咨询的大多数是母亲,中国的父亲很多淡出了家庭教育,原因很多: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脾气不好,跟孩子总生闲气……这些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他们忘了“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

但是我发现,你是个例外,这让我很高兴。我告诉你,想要当好一个爸爸,你需要扮演好四个角色:

当好丈夫。父母相互关爱,家庭气氛祥和,使孩子在安稳的爱中成长。孩子最初来自于母体,小时候普遍受妈妈的爱护更多,天然地与妈妈更亲近。孩子会把妈妈视为自己的“心上人”,不允许其他人哪怕是爸爸对妈妈有一点的不尊重,否则,他会认为自己的尊严和安全受到了严重侵犯。因此,如果希望孩子有最安全的心理保障,让孩子爱上自己,爸爸就要努力爱护、尊重妻子。

会做“好女人”。男性通常对孩子的要求更严格,很难像妈妈那样与孩子“通心”,对孩子的衣食冷暖、心理需求较不敏感,且脾气易急躁。所以,好爸爸要尽力学习女人对待孩子的爱心、情感的细腻,还有教育孩子时耐心持久的韧性。

变成一个孩子。从孩子的视角感受世界,理解生活。孩子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喜欢探索,需要父母持续地给予关注与爱。当爸爸“变回”孩子时,爸爸才会知道什么是孩子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成为一名好老师。教孩子尚德、启智、求美,这就需要爸爸对自己严格要求,待人真诚,文明有教养,善于沟通,承受力强,不断优化个性。当你拥有了这些品质之后,你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把这些好的东西、美的东西展示给孩子,灌输给孩子。

挑错教育存弊端

问:总听人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儿子是自己的好”,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好。他从小跟着老人长大,被宠得毛病不少。因为这,我说过他多次,他就是不改。我非常讨厌屡教不改的人,所以一看到儿子,心中的无名火就来了。为这,妻子数落我,说我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没人做得到。我很生气,难道我想让儿子变得完美些错了吗?胡杨

答: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像小树,只要把树上的枝枝杈杈全去掉,树就长直了,就成材了,就完美了。这种想法固然出于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但结果怎样呢?小树的枝枝杈杈全部去掉,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树就不会再生长了,甚至会死掉。有些家长一味地挑孩子的错,即使孩子再努力,他也总能看到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如,孩子学习已经非常努力了,考试成绩全班第二,家长非但不表扬孩子,反而说:“你怎么就不能拿第一呢?”

这种挑错教育有很大的弊端:

一是不利于孩子良好“自我意识”的形成。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他就以为自己是什么。如果家长认为孩子这不好那也不好,结果孩子就真的以为自己是个笨蛋,什么都不行。没有了自信,没有了自尊,孩子以后的发展可想而知。

二是孩子前进没有了动力。很多孩子之所以努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博得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夸奖、同学的赞美,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为了母亲的微笑”。如果家长一味地贬低孩子,看不起孩子,他就会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甚至用恶作剧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是说我不好吗,我就给你来个不好的,让你看看。”

三是孩子容易同家长顶牛。孩子小的时候,对家长高度依恋,被家长批评后委屈地哭两声就完事了。孩子到了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反抗心理加重,他的自我意识从客观化时期慢慢向主观化时期转变,看待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听到家长批评,容易和家长对着干,你说我不好,我还认为你不好呢!尤其是初中的高年级和高中阶段的前期,孩子在问题归因上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一切好事愿意归功于自己,一切失败和不好愿意归因于别人或者客观环境,因此,孩子同家长顶牛的现象特别严重。这时,如果家长再一味挑错,无疑会加剧亲子矛盾,轻则亲子之间冷战,重则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四是容易导致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家长一味挑错,会让孩子始终处在负面情绪当中,久而久之,极易导致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如自卑、焦虑、孤独、冲动、嫉妒等。

所以,家长盼望孩子成才的心愿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摈弃挑错教育法,而改用其他更好的教育方法。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疫苗爸爸家长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我和爸爸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