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霸姐”考试上了瘾

2014-03-19张睿

现代家长 2014年3期
关键词:考试女儿心理

张睿

好的心理机能是趋利避害,糟糕的心理机能是趋害避利。正值豆蔻年华的丁晓茹(化名),聪明勤奋,好学会学,成绩优异,且考试上瘾,每次考试都要考第一名,否则就会焦躁不安,觉得自己很失败。有了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应该很欣慰吧?殊不知,考试上瘾也是一种病,是一种糟糕的心理机能,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孩子将为考试牺牲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被封“学霸姐”,

患上“嗜考症”

周三下午,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看起来很文静的女孩来到我的咨询室,怯怯地问:“老师,我可以咨询一个问题吗?”她的声音小得我几乎听不清楚。我热情地回应她说:“当然可以啊!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吗?”

她叫丁晓茹,是高一的学生。她说,这次月考刚过去几天,她又特别盼望考试,如果几天不考试就觉得烦躁、空虚。而且,这次月考她考了班级第6名,感觉自己很失败,以前每次考试她都是全班第1名。

我和晓茹聊了一个小时,之后又分别打电话找她的妈妈和班主任了解一些情况,其结果正像我所判断的那样,晓茹得了嗜考症。

据班主任说,晓茹学习非常用功,也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经常考全班第1名,但她对此很不满意,经常发誓一定要考全年级第一,甚至全市第一。同学们因此戏称她为“学霸姐”。

据妈妈说,晓茹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特别是中考之前,每天晚上学习到凌晨1点多,早上5点多就起床读英语了。妈妈劝她注意休息,但怎么劝都没用,她太爱学习了,不这样做她就非常焦虑。“孩子爱学习是好事,而且初三学习紧张是正常的,所以我也没太在意。没想到上了高一之后,她还如此拼命。甚至中考之后放假,她也不出去玩。她说要‘快鸟先飞,趁假期先把高一的知识学好,保证自己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当时,我就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但是她爸说,人家都是为孩子不学习发愁,哪有因为孩子爱学习找医生的?我因此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想到这孩子越学越入迷。”到了高一之后,晓茹要求自己每天必须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放学的路上与同学交流的也是学习问题。她还只与比她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目的不是为了互相帮助,而是千方百计打探对方的学习方法,好想办法超过对方。她现在学习几乎达到了亢奋状态,连走路、吃饭、上厕所都不想浪费时间,口袋里装着小本本,不是背英语单词,就是背公式、定理。“这样辛苦,她的身体越来越瘦弱,我真怕她有一天会垮掉,但是我没法阻止她学习啊!”

听得出,晓茹妈妈已经对女儿这种过分爱学习的行为有所警觉,却没想到女儿会患上嗜考症。

晓茹告诉我,她现在感觉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学习和考试,生存的价值就在于考出好成绩,赢得父母、老师的夸奖和同学们的羡慕。如果没有考试,她就感觉生活是灰暗的、空虚的、无聊的,感觉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

奖赏不正常,

成为“成绩控”

要想缓解晓茹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必须要弄清楚她患上嗜考症的原因。这次,我约见了晓茹妈妈,详细了解晓茹的成长过程。通过对多个事件的印证,最终弄清楚了晓茹考试上瘾的原因,在于父母对她采用了不正常的奖罚方法。也就是说,父母用过度奖励让晓茹一步步走进了考试成瘾的怪圈。

晓茹的爸爸是电力公司一名维修工,妈妈是邮电局的一名临时工,夫妻两人都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因此对聪明伶俐的女儿寄予很大希望。一入学,晓茹在家里啥事都不用做,她唯一的任务就是取得好成绩。有了好成绩,爸妈会给她各种各样的奖励。

不仅如此,晓茹的好成绩还是维持这个家的重要支柱。她爸妈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也闹过离婚。但只要晓茹的成绩进步,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开心,起码会有一段时间不吵架。相反,如果晓茹的成绩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倒退,爸妈的关系就会随之恶化。

在这双重压力下,晓茹不仅要为自己好好学习,还要为维持父母的关系努力学习。因为,她的忧患意识很强。只是,她的成绩已经够出色了,为了在全班名列前茅,她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再提高谈何容易?所以,她只能用时间去比拼。

晓茹患上嗜考症的关键原因在于,考试能给她带来快乐、自信和掌控感。对于晓茹来说,取得好成绩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她想要的一切,而且让她当上家庭的“救世主”,这是对她的额外奖励。

通过交流我还了解到,晓茹的父母因为忙于生计,在晓茹8个月时把她送给奶奶带,直到6岁才把晓茹接到身边。因此,晓茹的安全感差,尤其是与母亲的依恋关系较差。她时常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而好的学习成绩是她消除恐惧感、增强安全感的唯一手段。同时,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可以维持家庭的完整,她因此得到一种掌握家庭局势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可以主宰家庭命运的掌控感是一种很强的心理动因,并且容易形成心理惯性,更加让她把学习成绩看成头等大事。由此,晓茹考试成瘾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晓茹的父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如果考好了,她会得到极大的奖励;在其他方面,无论她做得多么好,都得不到这种奖励,甚至根本就得不到奖励。比如,初二下学期的一天下午,晓茹的同桌把钱包弄丢了,晓茹陪她在校园里找了很久才找到,结果回家晚了半小时。妈妈听晓茹说明原因后,不仅没有肯定她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反而抱怨她耽误学习、让家长等得心急……

我对晓茹非常担忧,因为从她当前的表现来看,她有点向强迫症发展的倾向。她虽然拼命地学习,可是学习效率却越来越低。尤其是她这次的月考成绩从第1名下降到第6名之后,让她更加焦虑不安。她一方面期盼着下次考试,希望赢得好成绩,给自己找回信心;另一方面,她又产生了考试焦虑。这种心理冲突越来越严重,以致她白天高度紧张、焦虑,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晚上整夜失眠,第二天没有精神,陷入恶性循环。

我告诉晓茹妈妈:“考试成瘾的危害不亚于上网成瘾,是对心理机能的严重破坏,就仿佛是一个恶魔控制她的心灵,让她完全做不到趋利避害。过度迷恋网络,需要心理干预;考试严重成瘾,更需要心理干预。你们应该马上给孩子进行治疗。如果任由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她最后就会患上强迫症,出现偏执型人格障碍。考试成绩成为她生活中的唯一支柱,这个支柱一旦坍塌,她就有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endprint

晓茹妈明白了利害关系之后,表示愿意说服丈夫,共同配合我做好孩子的心理矫正工作。

重在养性情,

快乐是根本

再来咨询,是晓茹的爸妈一起来的。他们都为女儿的未来担忧,但又无计可施。我告诉他们,我会给晓茹做专门的心理辅导,但是家长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结合晓茹的情况,我给他们提出五条建议:一是调整对女儿的期望值,不要把孩子的成绩看得太重要,而要把孩子的快乐放在第一位,鼓励女儿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而不是仅仅追求考试成绩带来的结果。享受知识是天然的快乐,是一种内部评价体系,让她非常独立、自信,长大以后会更独立、更有创造力。而考试上瘾的孩子,快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追求的是家长、老师等外人的奖励和认可。她的学习动力全来自比较,即“我一定要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如果别人比自己考得好,她就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就会痛苦、焦虑。二是不要只根据成绩好坏奖罚孩子。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可以和她一起分享快乐,但不必给予她很高的奖励。因为外部奖励太频繁,会夺走孩子内在的喜悦。对孩子而言,考试成绩好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如果她爱学习,那么好成绩就是对她学习的认可,会带给她内在的喜悦。这种内在的喜悦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如果频繁给予物质奖励,这种内在喜悦就会被外在的奖励所取代,孩子的学习动机会变得不单纯。三是孩子成绩考砸时,要给予理解而不是责骂。晓茹患嗜考症的原因之一在于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相当苛刻,考好了,一俊遮百丑,其他问题都可以不追究。考砸了,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得不到认可。甚至有一次晓茹考了全班第一,妈妈对她说:“有什么好得意的,这点成绩就翘尾巴了?你考了全校第一,才算有本事呢!”这种行为方式,父母必须要及时调整,否则贻害无穷。四是要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在晓茹父母眼里,学习成了女儿的唯一任务。妈妈对晓茹照顾得无微不至,晓茹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没有洗过自己的内衣内裤,拖地洗碗之类的活儿也从来没有做过。在这种教育环境中,她只有把成绩当作唯一的精神支柱。所以我建议晓茹妈以后多给女儿做家务活的机会,甚至可以让她到农村体验生活。在农村,15岁的女孩可以做全家的饭,洗全家的衣服,能够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了。五是鼓励女儿有其他爱好。从谈话中,我了解到晓茹从小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因为买不起乐器和怕耽误学习,不得不把这个爱好先“藏起来”。12岁生日时,晓茹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个口琴,心情烦躁时就吹一会儿。可是妈妈说她不务正业,所以晓茹只能趁妈妈不在家时吹,或者默默地把玩着口琴想心事。我建议晓茹父母今后多鼓励女儿学音乐,女儿吹口琴时,多夸她。同时不要让女儿把爱好当作任务,否则爱好就变成压力了。

通过三个月的心理辅导,加上晓茹父母积极的配合,晓茹的心理状态有了明显改善。首先是焦虑、烦躁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不再像以前那样执着于学习了。她找到了学习之外的乐趣,除了吹口琴,她还学会了吹笛箫。而且她与同学的关系也和谐了,感受到了友谊、亲情等比学习成绩更有价值,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领悟。

又经过两个多月的巩固,晓茹已经完全摆脱了被嗜考症控制的痛苦,充满青春朝气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的学习成绩仍然很优秀,但她在享受知识带给她快乐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快乐的源泉。她告诉我:“好的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正值青春年华,应该拥有多种多样的快乐,而不是只有考试一种。”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学霸姐变成‘快乐姐了,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编辑:潘金瑞】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试女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海的女儿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