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领导人的治家之道

2014-03-18若拙

晚晴 2014年3期
关键词:江泽民习仲勋胡耀邦

若拙

在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视选择了“家风是什么”这一主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身革命元勋家庭,他的家风是什么自然格外惹人关注。对于习家家风,习近平13年前曾有过一番系统的总结。

2001年10月15日,习家为习仲勋举办88岁寿宴,习家三代人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他祝寿。这是习家人难得的一次大团聚,惟独缺席的是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

当时,习近平公务繁忙,实在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

在信中,他深情地写道:“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

习近平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习近平说,“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这封信,既是习近平本人并代表儿女们对父亲真实感情的流露,也是一个革命后代继承先辈精神的誓言。

齐心后来回忆,当习近平姐姐习桥桥向大家宣读这封信的时候,“她不禁热泪盈眶,我和在场的人也无不为之动容”。

习仲勋听完来信,非常理解儿子,向家人、子女和亲朋们说:“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这次祝寿活动半年后,89岁的习仲勋就去世了。

在最后的日子里,习仲勋多次对儿女们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

“这就是仲勋留给儿女及子孙后代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儿女们如何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习仲勋夫人齐心说。

习仲勋对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身教”,而非“言传”。他性格耿直,一辈子坚持真理不说假话,作风清廉,从不骄纵家人。习近平当福建省省长的时候,回家看望父亲,都是毕恭毕敬站在一边,直到父亲发话他才会坐下。香港《大公报》的一篇文章评价习近平“平实低调,谦和大气”,这也是习家家风的体现。

习家的孩子从小家教甚严,众所周知。习近平说,“爸爸平生一贯崇尚节俭,有时几近苛刻”。孩子们的衣服从来就是哥哥姐姐穿旧了、穿小了,再给弟弟妹妹穿。有一次习近平因为不肯穿姐姐桥桥的花衣裳急哭了,习老出面救急,用黑墨水把花衣裳、花鞋子染黑了,再让他穿。

有些人看到习近平兄弟姐妹参加舞会也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都有些惊讶,便悄悄打听:“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破衣烂衫的?”

熟悉习家情况的人就说:“穿得这么破还能是谁家的?是习家的呗。”

习仲勋一直不让夫人齐心抛头露面。直到“文革”结束后,他主政广东,才让齐心参加礼节性的外事活动。但实际上,齐心除了陪同习仲勋参加过一次接待蒙古总统泽登巴尔夫妇的外事活动外,便再也没有参加。她没出过国,连港澳也没去过,最远只去过深圳沙头角。齐心生活非常简朴,她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时,看到有人在车上用半导体收音机听新闻,极为羡慕,也想买一台听听。谁知到百货商场一打听,买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要花几十元。她踌躇再三,最终还是没舍得买。可是,她从报纸上看到外地群众受灾的消息,却毫不犹豫地从银行取出自己多年积攒的1200块钱,叫大女儿去邮局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悄悄地寄往灾区。有人曾在背后悄悄议论,习夫人穿着打扮怎么那么“土”啊?齐心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习仲勋却笑着安慰她:“‘土比‘洋好!”

很多人对习仲勋的两个女儿姓齐而不是姓习感到好奇。

对此,长女齐桥桥说,自己小时候一直姓习,上初中后才改姓。“当时,父亲任副总理,报纸上经常登载他的消息,而‘习又是一个很少的姓,很容易引人注意”,齐桥桥说,父亲于是让她和妹妹随母亲的姓,改名齐桥桥、齐安安,家庭出身也改为:职员。

习仲勋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1999年10月1日,习仲勋破例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着广场上声势浩大的阅兵部队、展示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丰硕成果的游行彩车和热烈欢快的群众队伍,老人激动不已。

将门虎子,习近平的为人特别像父亲习仲勋。父子俩相隔25年先后担任党中央的书记处书记,主持书记处的日常工作,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胡氏家风:“心在人民,利归天下”

在上世纪60~80年代,“农转非”在城里吃商品粮,可谓“旱涝保收”,对于农民来说是有着巨大的诱惑力的。据报道,胡耀邦的胞兄胡耀福,一直在家务农。1982年,胡耀邦侄子胡德资被岳阳市某工厂招工,被胡耀邦知晓,认为是“走后门”,将其唤回乡村。如今,胡德资与兄长胡德全都已年过半百,仍在耕种着自家的几亩农田。两家的子女也大多在外打零工。有报道说,1992年9月6日,83岁的胡耀福老人逝世的时候,有人送来一副挽联,“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做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在当地,一直被传为佳话。

《羊城晚报》副刊曾刊登了一则有关胡耀邦的轶事:胡耀邦去世后,他在老家农村种地的亲哥哥赶往北京奔丧,没有买到坐票蹲在车厢接口处,想起亲弟弟不禁抽泣,列车员经过问何故,他大哭道:“我弟弟胡耀邦死了。”列车长大惊,赶忙安排卧铺。作为声名显赫的高官,却让哥哥一直在乡下种地;当大官的弟弟死了,当哥哥的如寻常百姓一样奔丧,赶火车连坐位都没有,并没有藉此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这在当下世风不可思议的脱俗之举,咋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胡耀邦曾担任我们执政党的总书记,可他的家属、家乡和亲友却从来没有占过他半点光。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胡耀邦是中央委员,按规定有补助,但他给家里人定下了这样的规矩:“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不许吃补助和细粮,因为那是特殊化。”有一次,炊事员老张给胡耀邦正在上学的小女儿满妹带午饭时悄悄装了点米饭,胡耀邦知道后把老张叫来,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后来,满妹当了兵,她身边的战友,几乎都被推荐上了大学。苦闷的她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让她也有个上大学的机会。胡耀邦很快回信说:“你原先分配在工厂,后来当兵我是不知道的,内心也是不赞成的,因为是走的后门。现在又提出想上大学,我认为你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时的满妹完全不能理解父亲,把信撕得粉碎。打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指望能沾父亲的半点光。endprint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早在1959年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检查工作,曾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大殿停留,门两旁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他念罢此联后,对陪同人员说:“让我来改一改!”说完,他高声吟诵起来:“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心在人民,利归天下”,这正是胡耀邦高尚情操的写照。

江氏家风:“腹有诗书气自华”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许小锋平生最崇拜两个人,一位是周总理,一位是江泽民,“我觉得他俩都品德高尚,才华杰出,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一样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样的细致勤勉亲切谦和。”

江家的家风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有口皆碑。当时,在该所工作过的江绵康与许小锋是同年代生的,在所里不同部门工作,后来江绵康调去市建委。2000年在市委党校学习,江绵康与许小锋又正巧同在一个班。说起来特别有趣,结业散伙搞联欢,有位同学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就把他们学校朗诵很有名的宋怀强请来表演一个节目。也是为了凑气氛,就表演了一个当时流行的模仿领袖讲话,学得是惟妙惟肖,最后一个学江泽民。毕竟是儿子就在现场,许小锋虽然很了解小康的为人和他父亲一样谦和,但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担心,可看他却神色自如,很自然地和大家一起笑。

许小锋与江泽民当面接触不是很多,但他的所知很多,这主要是几十年来屡有耳闻。至于让许小锋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4月6日江泽民回到即将建校110周年的上海交通大学。许小锋看到新闻正在想,希望他有空再多来几次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视察,这时电话来了。许小锋在日记中写道:“才想到江泽民,就接到他秘书的来电,说江泽民要同我讲话,是直线。这是我第一次接他的电话。江泽民要我去他的住所,有事要谈,并说派车来接,我说我自己可以去的。”

许小锋到时,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已经在会客厅等候了,秘书招呼他与江泽民夫妇合影。许小锋是第一次单独面对江泽民,又是等他合影,因此许小锋有点紧张。但江泽民很亲切,他站中间对许小锋说“你个子好高啊”。更让许小锋受宠若惊的是拍完照落座,总共就两个正座,江泽民坐一个,另一个左侧的上座居然一定要许小锋坐。

许小锋向江泽民汇报电科所前不久获得机械行业科技一等奖,经济效益上升较快,人员现在年轻化专业化程度也较高等情况。江泽民很欣慰,说他是电科所的老所长,希望电科所更上一层楼。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一小时,许小锋回想起来还有点像在梦里,“那天江泽民送我到大门口,还和送我去的司机亲切握手,一直到我们的车动了,江泽民还站在那儿跟我们招手。”

2006年2月14日,正好是情人节,电科所给王冶坪带去玫瑰花。那时正逢王冶坪的生日,许小锋和电科所的同志本来要买生日蛋糕送些礼物去,但电话预约时,王冶坪再三叮嘱不要送东西。许小锋和电科所的同志给王冶坪送去十朵玫瑰花,是取十全十美的意思,他们想:王冶坪和江泽民这么好的人,真是“十全十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泽民习仲勋胡耀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与实践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
两碗鸡蛋面
习仲勋:铮铮铁骨亦柔情
江泽民专著赠德国总理习近平举动引关注
周恩来保护身处逆境的习仲勋
胡耀邦夜宿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