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工学结合模式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2014-03-18翁爱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摘 要:高职院校“学中做,做中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就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分析其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是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中国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脑、手和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马敬言先生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上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大转变。中国高职教育在30多年,特别是近10年多的快速发展中确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的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养为目标,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既彰显了高职教育的独特性,也充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但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诸多冲击和不适应,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高职思政教学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应有之义。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新挑战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对职业教育认识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教学时空的转换,从学校和课堂转向企业和车间,从学校学习时间转向企业工作时间;二是教学主客体的转换,从以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知识传授型为主要模式的学校课堂教学转向以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能力生成型为主要模式的企业车间教学;三是教学目标价值的转换,从主要培养学生的以符号知识为主的知识价值转向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的工作能力价值。人才培养模式的这种新变化,使得原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了某种不适应:一是以符号知识传递为主的课堂讲授无法适应教学时空转换的要求;二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道授业的单向灌输不能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成性学习要求;三是以符号知识性学习为主、价值性塑造为辅的目标取向无法满足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价值要求。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新挑战。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在特殊性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要求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心理的新变化,针对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才能取得较好的实效性。

第一,教学重心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虽然也有一些社会实践,但毕竟是“学”而开展;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到企业实训或实习,则以“真做”为主,还有质和量的要求,很多课程的学习是通过生产实践并在生产实践中完成的。

第二,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以教材和课堂为中心,侧重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工学结合模式教学则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中心,侧重于思想道德的体验,侧重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辩论、自主学习等方式,围绕所学知识点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工学结合模式教学则以学生从事岗位工作为主,在生产和职业体验中自主学习,教师则围绕生产服务过程中学生引发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启发指导,辅助答疑。

第四,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与社会和企业基本脱离,学生受外在环境干扰相对较少;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条件下,社会和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因素更为复杂,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加以优化。

第五,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实现了从仅仅掌握系统知识到重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转变,教学过程也发生了从有未过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的传授、验证、考核、评价展开,这一过程是现有知识的传承和接收机制;工学结合模式教学过程围绕真实工作任务的确认、计划、实施、工作成果检查评价等步骤展开,这一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法律、环保、交往、合作等职业实践多方面的内容,是知识创新和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也需要体现这些特点。

第六,教学效果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以系统知识的掌握为重点,学生可能掌握了大量的思想道德知识,但由于脱离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学生可能记住了但不会做,造成知而不行、行为而不信的局面。

适应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工学结合模式教学以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实操训练为重点,动脑与动手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很好的结合起来,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养成能够同步进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生产实践中有了真实体验,培养了积极的情感,感受到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强大力量,因而会养成一种内在接受机制,形成一种自觉力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这种新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来实现发展,即,要突破传统的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走向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把解决现实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作为掌握符号知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把教材知识与社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把系统知识的掌握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endprint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思政教学的影响

1.工学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

——生动的社会实践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社会实践是一个锻炼人的大熔炉。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性的物质劳动,为培养劳动观念、勤劳自立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方面的意志品质和劳动的基本素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的组织管理、科技应用开发等活动,为提高管理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极为宝贵的条件。在社会实践的大学校里,学生可以尽情地汲取实践的养分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尽早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动力。

——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工学结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而企业则是最富活力的开放细胞,在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文化发展、需求变化、要素流转、市场参与等诸多方面,企业都会极为敏感地以相应的方式作出应对。在这开放的体系中,学生可以沐浴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的熏陶,可以直接把握实践发展的脉搏,可以吸纳经济前沿的信息。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多元的文化生态和实践舞台。

——多样的教育载体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教育理性色彩比较浓,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实效性和感召力差强人意。步入工学结合的轨道,原来抽象的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生根开花,企业生动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实的教育平台、丰富的教育题材、生动的教育素材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工学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利益冲突的增加

企业的基本法则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生的基本法则是追求学习权益的最大化。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增加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学生萌生了追逐经济权益的冲动。两个主体在根本利益上完全可以趋同,但也存在矛盾,如果对工学结合过程中双方基本权益的认识不正确,利益调节方式不妥当,必然引起相互之间的冲突,甚至影响工学结合的成败。因此,科学地理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着力处理好主体之间的利益纠纷,及时化解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深入推进工学结合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教育难度的增加

工学结合模式下由于受教育者主体分散,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交错、地点分散,教育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大大增强,这对原有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有效地构建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一般教育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就容易产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

——诱导因素的增加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增多,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增多,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牵引作用。在这种动态情景中,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诱导,加强正面教育的力度,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三、工学结合对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要求

1.帮助学生角色的转换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关键就是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育,为顺利就业、尽快实现职业人角色转换打下良好基础。而很多学生由于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认识参差不齐,又从单纯浪漫的校园氛围直接转入紧张繁重、责任重大的企业生产现场,面临高强度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的认识程度和心理准备严重不足,导致他们容易产生畏惧紧张的心理。同时,学生初入职场,其职业道德素质尚未充分显现,明显缺乏团队精神、诚信意识、吃苦耐劳的品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从有利于企业、学生和自身角度认真考虑。如,学生在校期间应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做好哪些准备?如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踏实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热情,树立劳动观念、组织纪律观念,以便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这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有效应对各类不确定性因素

工学结合模式下,整个教学体系是开放性的。不仅在教学场所、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资源的构成等方面具有开放性,教学活动的主体也由单一的学校变成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共同育人。这一开放的体系直接导致学生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加大,接受外界的影响也日益增多,各类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分析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加强正面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有效促进企业主体育人作用的发挥

3.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在校期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里负责指导实习的师傅成了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一方面企业教育主体受职业角色的影响,还无法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更难以主动承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主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工作上的指导老师,又可结合自身亲身经历和丰富经验,用真实的事件教育学生,在实训中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无形地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校企双方如何加强沟通与交流,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这一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这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考虑的问题。

3.2有选择吸收企业文化到课堂教学中。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企业产品等。企业文化以“效益”为核心,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服务,它是一种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管理文化和经济文化。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文化则是以“育人”为核心,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服务,是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如何帮助学生从校园文化氛围中直接过渡到繁重的生产劳动和严格的管理环境中去,是需要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疑要承担起这一重任,将企业文化有选择地吸收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校期间即能感触企业文化的的内涵,使其进入企业后尽快融入企业,不致茫然。

参考文献

[1]刘介华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网络资料http://www.doc88.com/p-806573181613.html.

[2]季跃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3):145.

[3]叶忠明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7):85.

[4]周旺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3):38.

[5]周旺 产学全程合作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7(6):32.

[6]罗莉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龙源期刊网 2012(9).

作者简介:翁爱萍(1966-),女,浙江省永嘉县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党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