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之我见
2014-03-18郭春林
郭春林
摘要: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功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功能。本文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入手,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外部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些企业将其内审业务外包给外部审计机构的现象,即内部审计的外部化。所谓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是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人员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二是企业不设内部审计机构,而是与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相关机构签约,由其提供职业内部审计服务。目前,很多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节约企业费用,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及企业的自身发展,应当大力推广。那么,内部审计究竟是否应该外部化呢?本文认为,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关键在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和完善内部控制,而不是向外寻求解决途径。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与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的控制体系,是形成公司良好内部治理的基础。他们之间互通互补,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治理机能的失效。内部审计在帮助管理层以及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报告方面起着其他任何部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美国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直接导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及一系列监管法规的颁布和修订。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置内部审计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也频频发布有关内部审计的指导规范。绝大多数国家均认识到,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内部控制系统对董事会充分发挥其控制和领导职能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知名公司如南方贝尔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等就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内部审计是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主要资源,是审计委员会的重要代理人,他们之间应当形成工作伙伴关系。我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均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看出,治理功能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功能。
内部审计外包相对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照搬国外的做法是否能同样发挥内部审计的治理作用呢?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二、 内部审计外部化分析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否会降低企业成本
主张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外部化能为企业节约成本,主要表现在节约招募费用、培训费用、维持成本、软件开发成本以及雇佣成本等。笔者认为这只是暂时的节约,从长远来看,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与外聘事务所的成本高低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最终博弈的结果。因此,对于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否为企业节约成本的问题,需要做深入的分析,以便做出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
首先,内部审计外部化会增加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评价和咨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内审人员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而外部审计的阶段性服务却做不到。此外,内部审计外部化会使内部审计失去灵活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的优势。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供服务,而外部审计人员却不能长期驻扎在委托单位,只是在接受聘用期间提供临时服务,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外聘审计机构不可能像内部审计部门那样召之即来,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低价进入式定价策略”不会使企业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斯谬尼克(Simunic)、西蒙(Simon)和弗朗西斯(Francis)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低价进入式定价策略”正在成为事务所一种普遍的定价策略,即事务所为招揽审计业务,在初次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协议时会压低审计收费,期望通过较长时期的审计约定来弥补此前的损失。因此,短期来看,被事务所压低的审计收费远远低于组建一个内部审计部门或维持已有的内部审计部门正常运转的耗费,给企业的管理者造成一种节约成本的假象。但由于最初的低审计收费使注册会计师获得审计委托,通过“边干边学”,现任注册会计师拥有了成本优势,较长的任期可以使其在随后几年内获得特定委托人的“类租金”。同时,随着咨询业务占事务所收入比重的日益增大,事务所已经不仅仅为获取某一客户的审计服务而使用这种定价策略了,事务所纷纷借助前期的引导价格,将审计作为敲门砖以期兜售更为有利可图的非审计服务(美国国会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明令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审计的上市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随着服务的多元化发展,非审计服务的收费大大超过了审计服务,那么,在最初以低价换来的较长的任期中,事务所会获得更多的收益,相应地,企业也就要支付更多的服务费。尤其当这些非审计服务与企业的需求不尽吻合,不能给企业带来增值时,这些耗费所带来的后果只能是经济资源的浪费,这与当初为企业节约成本的预期背道而驰。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否会提高审计独立性
支持者认为,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克服传统内部审计独立性差的弱点,因为外部审计人员工作时,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与他们没有利益冲突和联系,会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审计合约和事务所质量控制要求实施审计。但是,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否提高审计独立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内部审计外部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形式上的独立。一般认为,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能够公正不偏地进行调查与报告的一种状态”,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两个层次。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审计师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不允许审计师的观点和结论变得依赖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的利害关系人施加的任何压力和影响的一种精神上的状态。由于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独立,所以也被称为“精神上的独立”。由于精神上的独立比较抽象,难以把握,所以现实中更多的是通过制定一些约束制度,如回避制度等,来保证形式上的独立,但却不具备始终的约束力,不论是回避制度,还是禁止“杀价”竞争、不许请客吃饭、不准作虚假广告,都只是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独立性问题的内核中去。把内部审计业务委托给外部审计组织的做法,只是在形式上把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距离拉大,使审计人员在经济上、业务上和组织关系上独立于被审计部门,使得审计只对社会公众和合伙人负责,至于精神上的独立很难得到保证,而精神上的独立恰恰是独立性的核心和关键。从客观上来说,外部咨询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它们主要考虑的是业务量和收入两个主要因素。为了使二者持续上升,他们很可能具有非独立性倾向,讨好客户、不实报告等。因此,说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独立性未必准确。endprint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否会提高审计质量
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且长期从事审计和咨询业务,服务对象广泛、执业经验比较丰富,对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情况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审业务时,可能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企业出谋划策,但也应该意识到,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他们更加熟悉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等情况,且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其命运和企业休戚相关,其利益和企业的前途紧密相连,他们更为关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的依赖度和忠诚度都比较高。从短期来看,内部审计外包使得企业获得了专家的意见;但从长远来看,企业丧失了积累知识和创造价值的动力,降低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此外,考虑到信息不对称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组织成员,掌握着企业充分完全的信息,是信息优势者,内审人员会对信息迅速做出反应,达到内审的目标,增加企业价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而外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只能通过有限的资料作一个大概的了解,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外审人员在不完全信息或不对称信息下做出的结论和建议值得商榷。所以内部审计外部化未必会提高审计质量。
三、内部审计自身优势分析
首先,内部审计更利于企业实现增加价值的目标。2001 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营运。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正在从传统的消极防弊向增加价值转变,而内部审计在为增加组织的价值方面又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外部审计相比,它更能从组织的全局和实际出发,更加清醒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其二,内部审计具有综合性,它对组织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审查、评价,因而它能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范和化解组织面临的风险,在风险管理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其三,内部审计机构还是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主要评价者和维护者。组织可以通过外聘审计师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但内部审计机构更了解本组织的情况,而且更关心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因此内部审计的评价不仅更准确、有效,而且成本更低,评价更及时。
其次,审计机构内置有利于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整性和企业的自主权。内部审计组织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源依赖论代表了组织间关系的传统观点。该观点强调组织基于资源的供应要尽量减少自身对其他组织的依赖,认为组织不希望受其他组织的控制和摆布,因为这会对其业绩产生影响。当组织感受到更大的外界依赖性威胁时,它会竭尽全力利用各种战略维持他的自主权。
最后,审计机构内置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效率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在于协调各种组织内和组织外的经济交易关系,那些能有效管理其经济交易的组织将获得成功。内部审计独特的内部监督和信息传递职能可以给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因此,内部审计在管理经济交易方面更能直接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上述分析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与作用,而是不赞同将该问题极端化。就我国而言,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专家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企业发展很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内部审计外包不大可能成为我国内部审计的主流。企业应该从审计独立性、成本效益和审计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地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科学合理地评价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与劣势,以是否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为准绳进行综合分析后再做决策,而不能盲从。
参考文献:
1. 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S].
2.崔秀梅等.内部审计不能外部化的理论分析[J].财会研究,2004,(10).
3.刘振武.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6).
4.张国伟,胡洁.对我国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12).
5.郭丽娜.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4).
6.杨眉.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弊[J].中国审计,20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