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3-18李帅

2014年39期
关键词:基尼系数

作者简介:李帅,男,安徽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2级金融专业。

摘要:经济增长速度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居民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尼系数、制度因素等。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安徽省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剖析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最终消费的关键因素,为地方制定相关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参考依据,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能引领全省经济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最终消费;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

一、引言

改革开放前,由于人才的匮乏,资金的短缺,对各种经济的决策大都是依据历史的数据,凭借经验作出决策,无法切中要害,导致最后的指导行动的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成效不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地方经济发展直接切身到百姓与国家利益,发展地方经济是当今重要议题,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备受学界、决策者等关注。本文依据安徽省的经验数据,实证考察影响消费的因素,对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变量的选择

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主要受居民储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价格消费指数、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情况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GDP增长较快的时期,最终消费支出增长也越快。在考虑到这个因素的情况下,我们选择GDP(X1)作为解释变量。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最终消费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就会增加。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经济学家凯恩斯对消费和收入的相关理论中,居民消费会虽收入提高而提高,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人们在增加收入后同时会增加他的消费,但是增加量绝不会像收入增加的那么多。凯恩斯认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储蓄是一种奢侈品,所以消费与收入的比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平均消费倾向理论。另外,凯恩斯认为消费与利率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关系,即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故本文将居民可支配收入(X2)作为解释变量。

物价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有影响,即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根据经典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价格需求弹性低的商品来说,商品价格的变动基本上对商品的需求量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于价格需求弹性高的商品来说,物价的微小变动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大幅度波动,若物价上涨,则消费支出减少;反之,若物价下跌,则消费支出增加。因此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对居民的最终消费也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利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代表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将其作为解释变量X3。

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0.2到0.4之间都定义为分配合理,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的话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而社会收入差距大将会影响社会总消费。因而基尼系数(X4)也应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于是最终确定了以居民最终消费支出(Y)为被解释变量,以GDP(X1),人均可支配收入(X2)、居民价格消费指数(X3)、基尼系数(X4)为解释变量。

三、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消费理论,利用安徽省1995-2012年居民最终消费、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相关的数据,实证考察经济增长、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以及收入差距程度等因素对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根据消费理论,结合变量间的散点图,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Y=a0+a1X1+a2X2+a3X3+a4X4+u(1)

其中a0、a1、a2、a3、a4为待估计的参数,u为残差。

注:以上数据来源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一)计量回归分析

根据有关经验数据,借助Eviews软件,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可得回归方程如下:

Y=23868490+8989X1+2974X2-41350X3–62407428X4(2)

t=(104)(274)(203)(-024)(-307)

R2=09982=0997F=132881DW=1587

模型优合拟度R2=0997560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F=1328814,大于临界值。其P值明显小于005,说明模型整体线性关系显著,该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即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基尼系数整体对最终消费支出影响显著。从t检验结果来看,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的t绝对值大于2,表明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对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t值小于2,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

由上面回归方程的统计值可知,F值较高,但由于标准误差过大,该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检验初步检验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COR命令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反映各个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由相关系数矩阵可知,除了解释变量X3以外,其他解释变量都与被解释变量最终消费高度相关,且除了解释变量X3以外,解释变量之间也是两两高度相关的。因而,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

根据消费理论分析,GDP应是最终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系数检验也表明,GDP和最终消费的相关性最强。所以,以Y=a+bX1+ε作为最基本的模型,将其余的变量逐个引入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模型优合拟度R2=0998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F=1899548,大于临界值,整个模型概率P值明显小于005,说明模型整体线性关系显著。从各解释变量t值来看,回归参数较为显著,即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对最终消费支出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二)自相关、异方差检验及其模型的修正

方程(3)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下面对该方程进行自相关、异方差检验,并对该模型进一步修正。

自相关性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DW表,当n=18,k=3时,得下限值dL=0933,上限值dU=1696。因为DW统计量为1523,位于dL=0933和dU=1696之间,所以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再根据自相关、偏相关图作进一步检验,由自相关、偏相关图可知,方程(3)式不存在自相关性。

异方差检验。使用White检验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从White检验可知Obs*R-squared=14673,大于显著性水平为005的χ2值为781473,其伴随概率为0023,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表明方程(3)式存在异方差性。下面使用WLS消除异方差,权数为W3=1/abs(resid)的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并进行White检验。

上述两个经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回归模型中,nR2统计量的伴随概率即prob(nR2)均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接受原假设,认为调整后回归模型均不存在异方差,而又由于模型第二个的拟合优度是最高的,其故选定方程(5)最终回归方程。

方程(5)式表明,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随着GDP增加而增加,随GDP的下降而减少,当GDP增加1亿元时,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会随之变动6322亿元;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呈正向关系,即居民消费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水平呈反向变化关系,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总量就相对越小,这符合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从现实来看,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具有抑制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从本文最终确定的计量模型可以看出,我省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与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基尼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建议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更要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要着力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充分释放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财税政策的福利效应实证研究》(项目号:13CJY111)。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猜你喜欢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测度贫富差距的一种改进方法
基尼系数的局限性研究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收入增长下基尼系数的变动研究
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
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