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中的“冀南银行”
2014-03-18张昆明
张昆明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烽火中建立并成长起来的冀南银行,后来被誉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摇篮”。回顾冀南银行成长的历史,在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领导及广大军民的支持下,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历史。
创办冀南财政经济学校
为培养财政、经济、金融战线人才,促进太行山根据地对敌经济斗争和生产建设,为坚持抗战提供更坚实的财力保障,1938年12月,在北风凛冽、寒气逼人的冬天,冀南财政经济学校在河北南宫县成立。
学校由八路军一二九师创办,并负责大部分经费,校长由冀南行政公署主任杨秀峰兼任,具体工作由一二九师供给部部长徐林领导。教务主任是一位叫王述先的教授担任,负责学校教学全部事宜。学员来自冀南、冀中抗日学校和地方部队、政府,有100多人。
起初,课程很简单,仅开设了数学和政治经济学两门课。1939年1月,由于敌人包围和“扫荡”,学校被迫转移。学员们晚上行路,白天隐蔽。途经河北馆陶县,山东冠县、莘县,河南清丰县、南乐县、汤阴县,山西东阳关,历时一个多月,才辗转到达山西黎城县西井镇。在此安定下来,学员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走上了比较规范的轨道,课程也多了起来,有政治、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会计学、数学等。
1939年6月,第一批学员毕业,很多人被直接分配到冀南银行,成为银行发展的骨干。
邓小平支持银行建设
冀南银行在建设和成长中,直接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
1939年4月,邢台县抗日政府县长胡震找到一二九师先遣支队的干部张贤约说,找到一批具有印钞技术的人员与设备,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人员和设备,印制敌占区流通的满州票子,既可以套取敌占区的布匹、皮革、煤油等紧缺物资,运到根据地使用,又可以扰乱敌人的金融和经济。
张贤约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是他做不了主,便乘着去一二九师师部开会的机会,向政委邓小平汇报了胡震提供的情况。
邓小平说,假钞票就不要造了,不过,印票子的设备、技术倒是好东西,我们边区正想发行自己的票子,现在就是缺乏这些条件,你们抓紧筹备,像技术工人、印刷机器、油墨版等,都大有用途,缺了就印不出票子。并认真叮嘱张贤约,要注意保密,不要走漏了风声。
张贤约当即答应,回头通知胡震汇集人员,准备设备。
不久,徐林便找到胡震,将一批技术人员和设备接走了。
1939年10月15日,冀南银行在黎城县小寨村成立(总行设在黎城县西井镇),从此根据地有了自己的钞票。而冀南银行和印钞的技术人员、设备,也成了保护的重点。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规模庞大的“百团大战”,因一二九师主力部队投入战斗,后方防守薄弱,为避免一批印钞技术人员和设备受敌攻击,邓小平亲自将保护任务交给一二九师干部轮训大队。大队长是张贤约。
张贤约觉得,自己有作战经验,应该去前线参加战斗才对,而不是跟那些笨重、呆板的印刷机器和设备在一起,便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叫我们参加破击战,却叫我们保护那些印票子机器呢?”
邓小平非常严肃而又认真地说,冀南银行可是关系到根据地千千万万军民吃饭的大事情,没有银行,没有钞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就无法搞下去,根据地的军民也很难生存下去,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印钞设备和人员的绝对安全,就是丢脑壳儿,也绝不能丢机器。
一二九师轮训大队有4个学员队,400多人,人数虽然多,手里却只有几支驳壳枪,遇到敌人,根本无法应对。
张贤约提出缺少武器,邓小平当即指示师供给部,给轮训队配备足够的武器弹药和大牲口,增强轮训队的作战力量,以便设备随时转移。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张贤约连夜进行安排布置,他将冀南银行和印钞厂的50余名干部、工人,以及几十匹骡马驮的机器、纸张、模版和钞票等,分别编入4个学员队,由各队队长带领,分成四路转移,他在中间一路统一指挥。
为了避免与敌人打遭遇战,损伤到设备和人员,张贤约抽调了十几名行事机敏、作战经验丰富的连排级学员,组成一个骑兵通信班,在前方侦察敌情,随时与各路人员保持联系。当日军从平汉铁路线过来时,张贤约就让轮训队向山西方向走;当日军从山西长治过来时,他就带人进入平原。就这样,在邢台、沙河、涉县、武安、黎城、辽县、和顺等地,与日伪军兜圈子,玩“捉迷藏”,巧妙地避免了与敌人遭遇。
10月,当百团大战进入第三阶段时,张贤约将印钞设备和人员完好无损地交还一二九师供给部,胜利完成了邓政委交给的任务。
举办准备金展览会
战时的金融管理秩序混乱,法币、伪币、各类商业银号票等多种票券流通,其中一些票券的信誉差。而对八路军新发行的冀钞,根据地的一些群众还不大信任。
1940年8月1日,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在涉县东辽城村正式成立。为了增强冀钞的信誉,使冀钞成为根据地人民信任的“本位币”,冀太联办成立后不久,便在黎城县西井镇举办了一个冀南银行筹备金展览会。
展览会上,展示出大量的银币、银元宝、金砖、金条,向群众展示冀南银行雄厚的准备金基础,以此告诉人们,冀钞不仅是用纸印出来,它的后面是有物资和信誉做保障的。
在开幕式上,冀太联办主任杨秀峰主持并发言:“通过参观展览,大家就可以知道,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不仅有准备金,而且准备金还相当雄厚,希望通过展览,大家把冀南银行准备金的实际情况进行广泛宣传,让冀南、太行、太岳的广大群众,思想上树立起相信冀南币和爱护冀南币的坚强信念,把冀南币看成是我们劳动人民自己的货币。”
通过举办这次展览会,冀南银行和冀钞的信誉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也为推行冀钞,让更多的群众乐意接受和使用冀钞,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鲜血和生命护卫冀南银行
日军每次“扫荡”,冀南银行也是他们破坏的一个重点。在掩护冀南银行人员撤退和保护印钞设备、物资中,很多人牺牲,包括八路军战士、冀南银行的干部和工人,以及宁死不屈的普通老百姓。endprint
1943年5月8日,日军到黎城县小寨村“扫荡”,抓走了武委会副主任霍黑牛的爷爷、70多岁的老人霍星斗。
由于汉奸指认,霍星斗被认了出来。日军将霍家全家人抓在一起,威逼霍星斗说出冀南银行的干部、设备、钞票都藏在哪里。霍星斗宁死不说,恼羞成怒的日军竟当着老人和群众的面,将霍家的一个闺女、三个儿媳当众强奸,并将全家9口人杀死,连未满一岁的婴儿也未放过。
1943年5月13日晚上,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一行人转移到河北内丘县白鹿角村,由于汉奸告密,第二天凌晨便被敌人包围,高捷成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4岁。
面对敌人疯狂的“扫荡”和血腥的杀戮,根据地的军民并没有屈服和退缩,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勇捍卫祖国利益的壮烈之歌。而冀南银行,也正是在这种艰险残酷、腥风血雨的斗争环境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秘密采购印钞物资
别看一张小小的冀钞,需用的材料却可以多达一二百种,而对印钞来说,最困难的也是原材料的采购、保管和贮存。
印钞的很多设备和物资,根据地没有,所以必须到敌占区购买。为了躲避敌人的盘查,印钞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也都是秘密进行。在采购中,有多种渠道,有的是通过八路军总部的情报系统购买;有的是通过边区政府在敌占区开办的地下货栈、商店采购;有的是委托爱国商人购买;有的是银行派遣工作人员,化装成商人,直接到敌占区采购。
为了防止敌人发现,印钞材料采购中,也是分开地区购买,比如,印钞纸从天津购买,油墨从北平购买,再分别通过沙河县册井镇和武安县阳邑镇,运送入根据地。
在采购中,很多人也是冒着生命危险,有的人就是在采购中,不幸被捕牺牲。
采购的物资五花八门,有印钞主要设备石印机、铅印机、小号码机、大石版、小铜版等;有制钞用的各类钞票纸和各色油墨;有用于辅助的煤油、汽油、香油、酒精、盐酸、硝镪水、松香、桃胶等。印钞中,用量最大的也是纸张和油墨。
很多材料采购回来后,被隐藏于崇山峻岭中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岩洞,根据需要,银行安排人员通过背驮肩扛,运到印钞地点。
伪钞狙击战
从1941年起,日本特务机关开始印制大批假钞,利用各种手段,输入到根据地,以破坏冀钞发行,扰乱抗日根据地的金融和市场管理秩序。
1941年5月,在冀西发现日伪军利用奸商,用假冀钞骗兑真冀钞,100元假冀钞兑换真冀钞三四十元。1942年8月,在安阳、林县、磁县等地的市场,发现大量假冀钞,以2元为主。1943年5月,根据八路军情报机关的报告,以及对贩运假冀钞罪犯的审讯,得知侵华日军特务机关办的东兴公司印制假冀钞6000多万元,分1元、5元、10元、200元、500元等种类,通过敌占区的汉奸以及欺骗民夫等方式,大量运进抗日根据地,一方面,用于套购根据地的物资,另一方面,用假钞兑换真钞等方式,倾售假钞,扰乱市场。
为粉碎敌人的阴谋,1943年5月2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向所辖各专区、县、各级工商管理局、冀南银行等单位,下达了围歼假冀钞的紧急指示。具体围歼办法包括:召开各种会议,研究和讨论辨认、打击假钞的办法;在市、镇建立冀钞识别所,公布假钞的主要特征,对假钞进行鉴证;利用中小学校、民众夜校、农村剧团等,开展辨别假钞的宣传教育;在根据地、游击区设立经济封锁线、税卡、缉私队、民兵检查站,发现有使用假钞的人,立即寻根究源追寻假钞来源;对倾销假钞进行盈利的奸商,召开公审大会,严厉制裁;派遣地下工作人员打入敌人印刷、贩运假钞的内部,捉拿要犯;对举报、查获假钞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通过一系列围歼和打击假钞的措施,净化了冀钞发行市场,规范了金融管理秩序,使得敌人的阴谋在军民结合的反伪钞斗争中破产。
支持抗战和经济建设
冀南银行主要是为支持抗战,遏制敌伪币掠夺财富,保障部队供给和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在冀钞发行中,在太行山的首次发行额是500万元,根据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指示,这500万资金,由边区政府和军队各领一半,用于支持地方工、商、农业发展和部队购粮。
抗战时的存款业务并不多,主要是放款业务。为扶持根据地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活跃市场贸易,冀南银行发放大量贷款。在农业贷款方面,积极扶持农具制造、小型水利、耕畜、种籽、肥料、建设农场等;在工业和手工业贷款方面,大力扶持纺织、造纸、卷烟、熬盐、开办煤矿、铁矿等;在公营部门方面,积极扶持八路军和边区政府创办公营商业、合作社、货栈等。
1942年和1943年,面对太行山区严重的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冀南银行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救灾济民。在抗灾中,边区政府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通过组织男的运输物资、女的纺织,再按工直接支付粮食,以此方法解救了很多人。
困难时期,根据地粮食极为缺乏,造成武安阳邑镇一带的粮食价格大涨。为维护市场秩序,平抑物价,边区政府组织公营商店,在根据地西面的山西长治等地购进粮食,再运到根据地东部的阳邑镇一带销售。边区政府规定,如果用冀钞购买,购价可以略低于进价,而要用法币、敌伪币购买,则要高于粮食进价,以此在敌占区推行冀钞,抑制伪币,提高群众使用冀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仅1943年,边区向武安一带调运粮食400万斤左右。
仅以太行区统计,1940年到1945年的六年中,冀南银行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767万元,水利贷款1600万元,工业贷款3637万元,商业贷款8658万元,有力支持了根据地经济建设。
在支援部队方面,由边区政府根据军费预算拨发经费,可是,实际发生的军费经常超过预算,因此,就由冀南银行向部队发放贷款,弥补差额。抗战时期,冀南银行累计向八路军部队贷款1.04亿元。而这些贷款,部队也通过开展节约和大生产运动,在抗战胜利前,连本带利归还给了冀南银行。
冀南银行通过发行冀钞,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也保证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据统计,抗战时期,晋冀鲁豫战略区的部队共开支军费近9亿元,其中,一少部分经费支援了其他地区部队,实际开支为7.8亿元;而这些军费中的80%,主要是来源于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
1943年7月2日,邓小平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中指出:“我们的货币政策,也是发展生产与对敌斗争的重要武器。货币政策的原则,是打击伪钞保护法币。我们鉴于敌人大发伪钞,掌握法币,大量掠夺人民物资的危险,所以发行了冀南钞票,作为本战略区的地方本币。实行的结果,打击了敌人利用法币的阴谋,缩小了伪钞的市场,强化了对敌经济斗争的阵容,给了根据地经济建设以有力的保障。”
抗战时期,冀南银行总行的地址,有两次大的迁移,1942年5月反“扫荡”过后,由黎城县迁往涉县索堡村,1945年冬,又从涉县迁到武安县城。
抗战胜利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统一货币,规范管理,1948年10月1日,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至此,冀南银行圆满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在中国金融战线的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 任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