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民族打击乐大堂鼓作品京剧曲牌《夜深沉》的美学原则应用分析

2014-03-18刘瑶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时代性历史性艺术作品

刘瑶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民族打击乐大堂鼓作品京剧曲牌《夜深沉》的美学原则应用分析

刘瑶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音乐艺术作品在时间的脉络中既有对于传统风格技法的继承,又有对现代思维的创新和发展,两者是经典的音乐艺术作品得以延续艺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作品在这二者的美学审美中的平衡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民族打击乐大堂鼓作品京剧曲牌《夜深沉》的美学原则进行了应用分析,进而说明音乐表演中的美学原则即历史性和时代性的辩证关系。

历史性;夜深沉;时代性;音乐作品

音乐艺术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通常就是在历史的传承和现代的演绎中寻找一个符合普适审美的平衡点。一方面是对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继承,一方面是对于现代思维和技法的创新,二者在时间的行进中获得平衡和升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二度创作”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一、历史性原则: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或包含的历史故事、音乐作品的价值与地位

民族打击乐大堂鼓作品京剧曲牌《夜深沉》是一首京胡曲。“夜深沉”是著名的京剧曲牌。《夜深沉》是以昆曲《思凡》中《风吹菏叶煞》曲牌为基础,经过京剧琴师的加工改编而成,并取唱词中“夜深沉独自卧”中的前三字命名,以京胡等弦乐器演奏,南堂鼓配合。曲调结构严谨、节奏坚定有力、旋律一气呵成,造成刚劲有力的精神气质。常在京剧《击鼓骂曹》及《霸王别姬》中,用来配合弥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场面。

《夜深沉》描写了霸王别姬的动人故事。它集轻盈的舞姿、英武的剑术、复杂的心情和严酷的战争于一曲,多层次、多视角地刻画了虞姬的精神世界。在京胡演奏中加入了特别技法,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突出了中国女性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

(一)休谟:“同情说”

同情即休谟所说的“人性的本来的构造”或“心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象之所以能产生快感,往往由于它满足人的同情心,不一定触及切身的利害。“同情”在西文里的原义并不等于“怜悯”,而是设身处地地分享旁人的情感乃至分享旁物的被人假象有的情感或活动。现代一般美学家把它叫做“同情的想象”。①

音乐作品中包含故事或者情感,而演奏者之所以可以很好的演绎,观众也可以为之动情,是因为他们因自己的“同情”心理而分享了音乐中所包含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价值。我们可以从音乐中体味到创作者或者整个创作背景所给予音乐的情感,并延伸到自己的身上。创作给予音乐内容,演奏者带有主体色彩的理解与演绎,欣赏者设身处地的情感带入,我们之所以可以欣赏一个音乐作品并可以获得感情上的共鸣,其中包含的就是这种同情的应用。《夜深沉》创作中则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七声调式(谱例1),这种调式的应用也更加强化了音乐本身的色彩感。

(二)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绝对真理,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等。黑格尔强调理性,肯定思想性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艺术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或意蕴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另外,黑格尔虽然指出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重要性,但是他也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形式的缺陷总是起于内容的缺陷。……艺术作品的表现愈优美,它的内容和思想也就具有愈深刻的内在真实。②

音乐的历史性就在于其包含的历史内容与意义。好的音乐作品背后往往隐藏的一段深刻的历史故事或历史背景。音乐不仅仅是不同音调之间的和谐排列所带给我们的感官上的快感,它的意义更表现在这种和谐背后所蕴藏的历史重量。在与我们心意相合的音乐背后,它所包含的历史意义与精神才是其本质所在,是它可以唤醒欣赏者的共鸣,艺术品的价值在于传递一种理性的力量。

谱例1

二、时代性原则:保证艺术的生命力

《夜深沉》这部作品在随着时间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在作品创作内容和演奏表现技法使用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李民雄改编的这首《夜深沉》则集各派琴师和击鼓者演奏之长,按照渐层发展的原则,分慢板、中板和快板三大部分,新设计了一个大鼓独奏段落(谱例2)。鼓与京胡的竞奏,在刚劲中包含着了无比柔韧的感情,大有荡气回肠之感,是曲中精华所在。

谱例2

(一)赫拉克利特:美的标准的相对性

他认为一切都在变动中,美不能是绝对永恒的东西。赫拉克利特说过: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③

评判音乐的标准也会因时而变,时代性的解读才可以赋予音乐以生命力。对于音乐创新的解读或演绎可以为音乐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代我们来看传统的音乐艺术作品,则不仅仅是对于美学层面的评判,同时也加入了当代思维的解读,不局限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作品的演奏技法、创作手法都是我们不断讨论和完善的内容。

(二)古今之争

皮柯在1512年写给邦波的信里说:我认为我们比古人要伟大。如果古人比我们伟大,学他们的步伐也跟不上他们;如果我们比他们伟大,我们放慢步伐来迁就他们,不就显得蹒跚可笑吗?文风是应该随着时代变迁的。④

音乐也是如此,我们把是古人还是今人伟大的问题先放在一边。但是谁更了解今人审美心理呢?当然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在当代把作品进行再创作、再发展、再完善,就体现了这种古今的对比。所以我们把音乐进行一下时代性的创新,让其更符合今人的审美标准,不仅可以让今人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也可以在这种创新的发展之中赋予艺术以新的时代意义与活力。

(三)趣味标准的不同

趣味是一个历史概念,没有亘古如斯的固定模式,它要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⑤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趣味。我们今人对音乐作品的演绎不仅要尊重其历史性也要针对自身的趣味来进行创新与重新的理解。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解读也是对自身的解读。个人色彩会在不由自主与潜移默化之间融入到作品当中。

三、二者结合的可能

休谟提出评判作品的两条原则:一条是要把作品摆在它的特殊历史情境去看,“每一部艺术作品,如果要产生应有的心理效果,必须从某一定观点去看它;如果读者所处的情境不符合那作品本来所需要的情境,他们就不能充分欣赏它,例如要欣赏古代某一演说家,就必须了解当时的听众”。另一条是要了解作品的目的,“它的好坏程度就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达到这个目的。”

音乐具有历史性,我们如果要理解特定时期的音乐就要理解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因为特定时代的音乐都是对特定时代历史背景的一种反应,如果我们对音乐的产生背景和产生环境没有很好的了解的话就不可能理解一个音乐作品中所隐含的深刻历史含义。而且一个音乐作品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有些音乐可能在于传达思念之情,有些音乐作品可能在于传达愤怒,有的音乐作品可能在于要激励人心等等。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艺术品的目的是艺术家给予的,是被外在赋予的,所以艺术品自己并不能决定自己的目的,它的目的是由艺术家决定的。创造这个艺术品的艺术家有自己的目的,演绎这个艺术品的艺术家也会有自己的目的,并且会赋予艺术品一个新的目的。例如一个音乐的创造者的目的是表达对某一个情人的思念之情,而音乐的演奏者可以赋予这个被思念者新的意义,可以是特定的朋友、可以是特定的情人或是爱人甚至会发展成对国家的思念,这就是音乐的时代性,我们不仅尊重音乐的历史性,也依然开创它的时代性。

美的理想也美的标准。康德认为审美不涉及概念,审美趣味方面没有客观规则。但是他也承认,在感觉(快感和反感)的普遍可传达性里——这种可传达性还是不涉及概念的——即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对于某些事物形象显现的感觉所显示出的一致性里,我们仍可找到一种审美趣味的经验性标准。经验性的标准来自大多数人对某些对象或作品的共同鉴定,它是范例性的,但又不能取范例的方式而存在,因为审美趣味须有独创性。美的理想只以个别的具体的形象显现,方式由每一个人凭想象力在自己的心里形成。

是存在美的理想的,我们对美也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但是这些标准或是理想也都是范导性的,它仅仅给我们指明了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却没有教给我们努力的方式。例如我们都知道反应真善美的艺术作品会受到人们的颂扬,但是如何表现真善美每个艺术家所采取的方式却大不一样。每个人的审美趣味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注意音乐中有形的历史故事,有的人注意音乐中无形的情感力量。艺术品没有一个确定的范本来进行评判,艺术的演绎也不应该被条条框框的规则所圈死固定。审美本来就是一件主观的事情,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教育背景等等都存在着不同,他们对于艺术品的理解也会是不同的。更何况艺术本身就是自由的,天才的艺术家往往是超越规则的。

四、历史性保证了艺术品的历史价值与意义;时代性保证了艺术品的生命力与延续性

这两者并不是孤立的,我们不断的去演绎那些经典的作品,就是意识到了它的历史性,意识到了作品中所拥有的特定价值与意义。而我们对它所进行的发展和创新也正是因为我们希望可以让优秀的艺术作品保有其不朽性,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的人不因其主体性的不同而错过了对它的认识,我们针对不同主体进行不同的演绎,但保有艺术作品根本的精神,使艺术作品可以在最广的范围内,最长的时间内受到最多人的欣赏与热爱,使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那份普遍的力量。

历史性与时代性正是艺术作品对时间的尊重与挑战,艺术作品有自己的时间界限,但也因人们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最终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实现了真正的不朽。

注释:

①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第1版,2011年12月1日.

②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第1版,2011年12月1日.

③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第1版,2011.

④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第1版,2011.

⑤曹俊峰.康德美学引论.天津教育出版社.第1版,2012.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第1版,2011年12月1日.

[2]曹俊峰.康德美学引论.天津教育出版社.第1版,2012年6月1日.

[3]王次炤,张前.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王以东.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全国通用教材打击乐(中国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4月.

J601

A

1005-5312(2014)08-0110-02

猜你喜欢

时代性历史性艺术作品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诗词的时代性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