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基红染料生物脱色条件优化探讨

2014-03-18张鹏程肖群芳万淑倩王布匀彭其安

江西化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脱色染料甲基

张鹏程 吴 珊 肖群芳 万淑倩 王布匀 彭其安

(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1 前言

染料及着色剂广泛用于食品、印刷和印染等行业。目前,世界上染料年产量超过了7×105吨,商用品种达到了10,000余种,其中甲基红染料应用最为广泛,约占60%[1]。印染废水存在色度深,毒性强,难降解等特点,其处理难度较大。微生物技术处理染料废水具有效率高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2]。

我国开展微生物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在微生物絮凝机理和降解途径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极少成功用于工业化废水处理[3]。调控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是其主要原因,微生物对染料废水的降解功能除了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有关外,环境条件对降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pH,培养液的组分,反应温度和染料浓度等[4]。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对甲基红染料脱色效果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由本实验室前期试验筛选并鉴定,见文献[3]。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甲基红染料(MR),全自动灭菌器(HVE-50),洁净工作台(SW-CJ-2FD),全自动生化培养箱(SPA-37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5100)等。

2.1.3 培养基及染料废水来源

矿物质盐培养基(MSM)和有机液体培养基配方,分别见文献[1,3]。染料废水由本实验室配制,即:取一定量的MR溶于适量无水乙醇中,搅拌5min左右再加入去离子水定容,充分搅拌10~15min。

2.2 实验方法

2.2.1 MR脱色方法及脱色率的计算见文献[5]

2.2.2 不同培养基对染料的脱色效果的影响

探讨三种培养基对甲基红染料的脱色效果,即:有机液体培养基、MSM培养基和葡萄糖(1.25g/L)+酵母浸粉(3g/L)+MSM(简称G+Y+MSM)。初始条件为:菌液接入量为1%,MR浓度为50ppm,pH7.0,温度37℃,摇床转速100r.min-1,脱色时间为12小时,设置三个重复。

2.2.3 微生物对不同浓度MR染料的脱色效果

在MSM中加入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300,350,400,450和500ppm的染料,其他反应条件不变,计算脱色率。

2.2.4 不同pH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考察不同pH对MR染料脱色效果影响,即pH为3,4,5,6,6.5,7,8,9和10时,其他反应条件不变,计算脱色率。

2.2.5 不同反应时间对MR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确定最优的培养基,染料浓度和pH后,设置不同反应时间即3,6,12,24,36和48h,其他反应条件不变,计算脱色率。

2.2.6 不同处理温度对MR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最后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对MR染料脱色效果影响,即25,31,34,35,36,37,38,39,40和45℃时,其他反应条件不变,计算脱色率。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培养基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培养基对MR染料脱色效率具有较明显的差异,见表1。有机培养基的脱色效果为2~9.5%,脱色率在12h时达到最佳(9.5%)。而采用MSM配方后,脱色率提高到19~49%,且在12和16h时达到了49%。同样,与有机培养基相比,添加G+Y+MSM培养基后,甲基红脱色率有较大提高,12小时达到了40%。由此表明:尽管有机培养基可能会提高微生物的生物量,但MSM培养基对MR染料脱色效果最佳。

表1 不同培养基对MR染料脱色效率比较

3.2 不同浓度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染料对微生物脱色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设置MR浓度范围为50~500ppm。当MR浓度为175ppm时脱色率最高,达到了82%(见图1),而其他浓度下,MR染料脱色率均较低。作者推测,当MR浓度较低时,微生物诱导出的相关染料降解酶活力较低,因而表现出染料脱色率较低。而MR浓度较高时,对微生物生长具有较大的毒害,故此条件下脱色效率亦较低。

图1 不同MR浓度下的脱色率

3.3 不同pH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pH对染料脱色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图2显示,环境pH为6~8时,微生物对染料脱色效率较高,当pH为6.5时,脱色率最高,达到了80%。结果暗示了在过酸或过碱性环境中,微生物的代谢及分泌的染料降解酶活性受到了明显抑制,进而影响到对MR染料的降解效率。

图2 不同pH对MR脱色率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时间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图3表明,0~24h内脱色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24h时脱色率达到63.4%。此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脱色率无明显增加,甚至表现出缓慢下降趋势。而该趋势线与微生物生长曲线基本一致,推测是因为在微生物对数生长后期,由于营养基质消耗及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了微生物对该染料的脱色效果。

图3 不同培养时间下的脱色率

3.5 不同培养温度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

图4为脱色率随培养温度的变化曲线图,此图表明:在25~36℃脱色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36℃时达到最大(92%),当温度继续升高时,脱色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前期研究表明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6℃,表明MR的脱色作用与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当温度适宜微生物生长时,脱色率也会明显上升。

图4 培养温度与MR脱色率的相互关系

4 小结

本课题组筛选出的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适合于降解MR等染料废水处理[5],本实验进一步优化了该菌对MR脱色条件。研究表明:当染料废水中培养基为MSM,MR浓度为175ppm,pH6.5,温度36℃,脱色24h后,该染料脱色率可稳定在92%以上。本实验中所用的MR染料废水为人工配制,与工业印染废水中的成分可能会有微量差异,如重金属,恒量有机污染物等。为适应工业化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研究。

[1]Lamia Ayed,Abdelkarim Mahdhi,Abdelkarim Cheref,.et al.Decoloriz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azo dye Methyl Red by an isolated 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Biotoxicity and metabolites characterization[J].Desalination,2011(274):272-277.

[2]魏炜,李英燕,王天蛟,等.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27(6):1168-1172.

[3]张冬,向艳丽,彭其安,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絮凝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66-68.

[4]Maulin P Shah,Kavita A Patel,Sunu S Nair,.et al,Optim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n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Black Dye[J].Bioremediation & Biodegradation,2013,4(3):183-188.

[5]刘亚秋,张慧,彭其安,等.微生物絮凝剂对染料废水的脱色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5):1036-1038.

猜你喜欢

脱色染料甲基
UIO-66热解ZrO2负载CoMoS对4-甲基酚的加氢脱氧性能
1,2,4-三甲基苯氧化制备2,3,5-三甲基苯醌的技术进展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染料、油和水
聚甲基亚膦酸双酚A酯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脱色速食海带丝的加工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缀合物的合成
WO3/Zn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研究
应用D301R树脂对西洋参果脱色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