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14-03-18张梅

大陆桥视野·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欣赏课普通高校教学方法

张梅

摘 要 现阶段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在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改进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认为应当采用动态教学法、体验式欣赏教学法、“以音乐作品比较为基础的研讨式”教学法、将多媒体教学广泛地运用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来改进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公共音乐欣赏课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课”在普通高校中自开设以来一直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门选修课程,它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起步较晚,现阶段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丰富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改进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欣赏课这门艺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课程顺应新时期社会对一专多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有待于深入探究,并且具有相当的迫切性。本文就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在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应采用动态教学法

学生要理性欣赏音乐首先必须具备感受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力度、调式、曲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高品质欣赏音乐的基础。而学生普遍认为要掌握这种能力有相当的难度,这也是制约他们更好地去理解音乐作品的一大障碍。那么,怎样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这种感受音乐要素的能力呢?笔者认为,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心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在不断的实践中训练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视谱演唱两方面入手,从五线谱、简谱、音乐各要素音程和弦、调式等角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乐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遵循“综合音乐教学法”的原理,需要学生眼看、口唱、心想、手动练习,可培养人的专注力、反应力、表现力、敏捷性、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在欣赏中以节奏律动来巩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节奏律动通过人体这一种“乐器”来展示音乐的要素,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音乐,参与表现音乐,从而发展他们的内心听觉去接触音乐的本质。节奏律动包括了随音乐节拍踏脚、拍手、做即兴表演动作等,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只有选用适合学生做的节奏律动来进行教学,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感受。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欣赏课的关键

首先,在介绍音乐家的时候,除了介绍音乐家生平、创作思想、作品的创作背景外,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家的趣闻轶事,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无形中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分析音乐家的性格形成及特点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爱屋及乌,从而使学生喜欢音乐家的作品。

由于学生对交响音乐接触甚少,不会听,听不懂,因而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鲜明易理解的特性乐曲、舞曲等小品,从培养兴趣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名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学们不仅从中了解这些音乐家的生平及创作道路,还欣赏了他们的名曲及代表作,既扩大了艺术视野,又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增强学生对交响音乐的爱好。当我们将一些优秀作品展现给学生时,他们的情感会随着音乐的起伏逐渐丰富起来。随着欣赏者音乐作品的积累,他们的情感体验会愈来愈丰富,欣赏音乐时的情感参与意识也会愈来愈强烈,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水平也会愈来愈高。

三、注重在聆听中审美、聆听中思辨、聆听中感悟的体验式欣赏教学

作为普通高校的青年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方面薄弱,在音乐欣赏课中,过多专业术语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和产生距离感,在音乐欣赏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音乐语言交流、说话,就必须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创设一种情感体验的“聆听”的氛围,采取以聆听为主,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同时要善于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比喻等,并留给学生充分的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将学生领入音乐情境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对将要欣赏的乐曲有针对性地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促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以一种主动的心态去聆听音乐。抓住“听”这个重点,让学生倾听,倾听,再倾听。引起学生的动机和兴趣;通过“聆听”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从而与作品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此时,学生不光是用耳朵来听乐曲,更主要的是插上想象、联想,这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让我们不但从听觉,而且从内心体会感悟音乐。

在反复聆听之后指导学生参与体验分析评价,待学生听完音乐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乐曲的情绪、情节、风格和形象的感受,让学生将自己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学生去思考,再通过教师内容的讲述,欣赏者就能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乐曲。

在聆听中审美,在聆听中思辨、在聆听中感悟的教学尝试,着力使欣赏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为一体,产生共鸣。通过“聆听”达到拨动学生心弦,提高审美体验的目的。 这种形式打破了原来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途径的教学方法,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四、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倡导运用“以音乐作品比较为基础的研讨式”教学方法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对象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从经济、教育发达的大城市到农村以及边远山区的学生,音乐背景的不同也给音乐欣赏课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但从另一方面看,大学生虽然普遍音乐知识与技能较差,但是他们有着相对丰富的历史、政治、社会与文学的基本知识,并对音乐有着相当的渴求。教师在教学中,可着眼于中、西音乐文化的宝库,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大胆创意,寻找作品之间有价值的各种“可比点”,敏锐地发现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主动提出问题同时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寻求跨学科的联系。作品之间的“可比点”定位在人文艺术范围内的各个层面,比如历史风云、时代背景、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地域风俗等等。在比较中,学生必定要调动起或学习了解到与之相关的人文艺术知识,音乐与其他人文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和促进,真正从“融会”到“贯通”,以此提高全面的人文素养。

五、将多媒体教学广泛地运用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更重要意义的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变化。采用多媒体电子教案“图、文、声、像”立体化呈现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发其视觉、听觉方面的表现力,将使传统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和富有艺术性。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和实际需求来综合编排。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六、结束语

鉴于音乐欣赏课是大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是一条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就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何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功能,是值得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一项课题。

参考文献

[1] 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12月.

[2] 冯兰芳.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二十年回顾与展望(1978-1998 ).人民音乐,1999年第10期。

[3] 陈朝霞.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定位与改革的思考.艺术教育,2005年05期.

[4] 关继文.大学音乐知识与鉴赏课的理念和方法更新.人民音乐,2004年02期.

猜你喜欢

欣赏课普通高校教学方法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